招魂(第7/9页)

看着玛丽遗留下来的修省书,不能不使人有置身于地震震区的感觉。这扇半开半闭的门面对着的,既是最具体的现实,又是最不可捉摸的奥秘,这就是时间。毫无疑问,永恒只是以另一种形式表述的相同事物,但我们与这两种观念所处的关系,就像一个圆的直径与圆周的关系,一方面在尽可能地往一起靠拢,另一方面永远也不可能靠拢在一起。如果不是陷入目光短浅的怀疑主义的泥潭,人们必须承认,玛丽已经跨进了一道门槛,但她本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而且也不记得已经跨入了这道门槛,就像大数的保罗所说的,她“模模糊糊地看着镜子”,已经发现了自己面对的是死亡。动物没有理智,没有爱情地倒在地上,就像她的倒下那样,这种说法令人震惊与痛心。之所以令人震惊,这里指的似乎是那天早晨发现的那群野猪,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总有一天都无法逃脱玛丽暴卒的命运;之所以让人痛心,因为对所有创造物来说,这反映了基督教灵魂的狂妄自大。根据《传道书》的说法,“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谁能告诉玛丽,动物被人打死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理智,没有爱情地倒在地上,因为它们别无选择”?她应该知道,动物对子女的爱经常是壮烈的,狗效忠主人,马对难友一往情深。她有什么权利超越其他还活着或死去的人呢?但是她一无所获;她依然与她周围的人的看法不谋而合。

几乎同样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对祭献的说法。这种过时的说法乍看起来是高尚的,但与一个上帝或多个上帝的令人厌恶的观念是紧密相连的。以撒被送去祭献,伊芙琴尼亚险些死在祭坛上,只能说明人类丧失了理智。但玛丽的死并不是一种祭献。她预料到了自己的死,然而没有迹象表明她是心甘情愿地去死。她不像美国天主教徒为了换取越南的和平,在做弥撒的时候心甘情愿地集体自杀,而且视死如归,死得果敢。玛丽遵循上帝的意志,没有违抗,没有害怕,这已经足够了,她应该感到满意了。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她所希望为“亲爱的人们”获取的功绩,不一定会有所回报。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天主教徒完全心甘情愿地献出生命,他们的确是死了,但越南战争还在长时期地进行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要继续打下去,他们的死并未换来伤痕累累的和平。我还将在后面描写发生在玛丽亲爱的人们身上的一些情况:他们似乎像所有人一样,仅仅是好歹活着而已。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祭献是密教所宣扬的。首先,在寂静的夜间举行红色断境施身法仪式,被接纳入教者怀着一片虔诚之心将生命献给众生,准备让众生分食其躯体,然后,一年之后又回到原地完成黑色断境施身法,这时他会发现自己一文不值,再也没有什么可祭献的了。

我当时还没有出世。在我漫长的生活中,我断断续续地观察着玛丽亲爱的人们的生活情况,并且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玛丽早已被古怪离奇的幻觉所惹怒,本来希望死后能对他们有所帮助,用自己的死换取他们的幸福。这些人获得的恩惠并不显眼,他们的日子过得似乎并不比当地同一阶层同一时代的大多数人更幸福,但也不比他们更寒酸。玛丽在遭受不幸的那天用手牵着的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都已经长大成人,都已经年老了,都已经去世了。艾内斯特在一九一四年当了兵,多次立功受奖;我后来又见到过他。他是应我父亲邀请到勒杜彦家做客。他为人热情,为了出席贝尔日尔游乐园的揭幕仪式,准时地告别了主人。他已经是六十岁高龄的人了,仪表端庄高贵,但有点儿外省人的气质,人们每每谈起他,就像过去谈论他父亲一样,也就是说,把他看作一位法国绅士。让娜嫁给了“我们的家族”中的一个小伙子,生活在图赖讷,还留下了几个继承人。我所知道的她的情况仅此而已。当时茜茜乐还太小,那一天没有同她母亲一起离开房间。她在二十五岁那年出家修道,进了罗马的一家法国女修院,现在已经退休——因为神职人员享受退休待遇——又回到法国,直至去世。她去女修院之前,我只见过她两三次。她似乎为人粗俗,难以相处;我是她表姐,比她大十三岁,她对我并不感兴趣。她在晚年似乎成了一位开明理智的修女。她有时通过艾内斯特的一个儿子向我转达一句友好的问候。艾内斯特的儿子也是教士。当兵和修道可能是玛丽对子女的愿望,也可能因为他们是生活在这个天主教环境中的缘故。至于保尔,他差不多在两年以后又与一个邻近城堡的女人结了婚。玛丽在世的时候,对这个女人的高傲自大不屑说三道四。这个女人出身高贵,结婚的时候年龄已经不小了。她说话的口气和生活的方式都自诩属于上流社会;她说话语调很高,因此可以说,她好像喜欢高语调,说话故意抬高嗓门。他们有两个孩子,生活和睦;妻子像丈夫保尔一样也赞同《法兰西行动报》的观点。他们晚上一起读报,就像一些虔诚的新教徒夫妇一起读《圣经》一样。正如教会从前所说的,德·萨西先生溺爱妻子,他两次结婚,夫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一种肉欲的关系,在一些小事上更是对第二个妻子采取迁就态度,但他本人总是躲藏在自己冷漠荒寂的领域里,保持着客气然而暴躁的性格。毫无疑问,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才感到自由。在一九一四年战争期间,格兰渡是被占领区,他们夫妇住在巴黎的大公寓里,室内家具豪华,但色调昏暗。夫妇俩一致同意把木柴放在洗澡间。在当时,木柴是宝贵的。当然,德国人是不光彩的,尽管人们对德国这个强大的国家组织保持着某种敬意(在这个高贵人士的阶层中,人们还不至于无耻到谈论“威廉”),但是,法国所承受的大部分痛苦,是由于世俗观念和共和国的老一套习俗做法造成的。置身于毋庸争论的爱国主义和拼命主义的氛围里,人们早已通过几乎难以察觉的裂痕,看出了法国在一九四〇年所具有的某些方面的精神状态。

德·萨西先生的第二任夫人的公寓、保尔的公寓与我们的公寓都在安坛大街,相隔只有几百米,因此,她时常穿梭于这三套公寓之间。我们的公寓也很宽敞,不太昏暗,但几乎没有什么家什。落地窗对着一幢早已不复存在的楼房的内院。墙上挂着常春藤图案的壁毯,黄杨木地板上雕刻着百合花。米歇尔在五年前卖掉黑山城堡之后租了这套公寓,只置办了一些主要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