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超越人格——三位一体教义初阶(第3/15页)
我的意思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督徒屈身祈祷,极力想与上帝交流。身为基督徒,他知道感动他、让他祈祷的也是上帝,可以说是在他里面的上帝。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对上帝的一切真正的认识来自基督——道成肉身的上帝,基督此时就站在他的身边,帮他祈祷,为他代求。现在你明白了祈祷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上帝是他祈祷的对象——他努力要达到的目标;上帝也是在他里面推动他的力量——他的动力;上帝还是道路或桥梁,沿着它,他被推向那个目标。因此,当一个普通人祈祷时,三位一体的上帝的整个三重的生命其实都在那间普通的小卧室中运行,将他提升到更高级的生命,即我所说的Zoe,或者说灵性的生命,他被上帝带入了上帝之中,但同时仍然是他自己。
这就是神学的开始。人们已经有了一些对上帝的朦胧的认识,后来出现了一个人,他声称自己就是上帝,这个人你不能斥之为疯子。他让人们相信了他,在亲眼目睹他遇害之后他们再次遇见了他。继形成一个小的社会或团体之后,他们发现上帝也在他们里面,指引他们,使他们有能力做以前不能做的事。等明白了这一切,他们就发现,自己已经得出了基督教对三位一体的上帝的定义。
这个定义不是我们的杜撰,神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简单的宗教才是杜撰。当我说神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实验科学时,我指的是,在有些方面它与实验科学相似,但不完全相似。如果你是一位研究岩石的地质学家,你必须去寻找岩石,岩石不会来寻找你,你走到岩石面前它也不会跑开,主动权在你这边,岩石既不能帮助你,也不能妨碍你。但是,假如你是一位动物学家,想在野生动物自然的生活环境中拍摄它们的照片,情况就与研究岩石稍有不同。野生动物不会走到你面前,但会从你身边跑开,除非你悄悄地走近它们,否则它们会躲着你,动物那一方开始有了一点小小的主动权。
现在再上升到高一级的层次。假定你想结识一个人,这个人若执意不肯,你就无法结识他,你必须赢得他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掌握的主动权相等,友谊需要两个人才能建立。
人在认识上帝时,主动权在上帝那边,上帝若不启示自己,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找到他。实际上,上帝将自己更多地启示给一部分人,而不给另一部分人。这不是因为上帝偏袒,而是因为对一个心智品性败坏的人,上帝无法向他启示自己。这就如同阳光,阳光固然没有任何偏袒,但是,尘封的镜子反射出的阳光不及干净的镜子反射出的明亮。
你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这个问题。你可以说,在其他科学中,你使用的仪器是身外之物(如,显微镜、望远镜),但是你借以认识上帝的仪器是你整个的自我。一个人的自我若不保持清洁明亮,他对上帝的认识也会模糊不清,就像透过肮脏的望远镜观月,看到的月亮是肮脏的一样。因此,可怕的国家有其可怕的宗教,因为他们一直透过肮脏的镜片观看上帝。
上帝只能向真正的人启示他真实的自己。真正的人指的不仅是好的个人,还指那些在同一个身体内联合、彼此相爱、彼此帮助、向彼此彰显上帝的人。因为那才是上帝对人的希望,他希望大家都像一支乐队中的乐手,或是像一个身体内的各个器官。
所以,认识上帝的真正合适的仪器是共同等候他的整个基督教会,基督教的团契可以说是这门科学的技术器械——实验室设备。因此,那些每隔几年就会出现、想以自己发明的简化的宗教取代基督教传统的人,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他们这样做,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任何仪器,只有一副破旧的双筒望远镜,却想着手纠正所有真正的天文学家一样。他也许很聪明,聪明度超出了一些真正的天文学家,但是他不可能纠正他们,两年后大家就会把他忘得一干二净,而真正的科学仍在继续。
基督教若是我们的虚构,我们当然可以把它设计得简单一些。但它不是虚构,在简单性上我们无法与杜撰宗教的人相比。我们怎么能够呢?我们面对的是事实,一个没有任何事实需要考虑的人当然可以把宗教设计得很简单。
时间与超越时间
有人认为读书时不应该“跳读”,这是非常愚蠢的。一切明智的读者在遇到对自己无益的章节时都毫无顾忌地跳过去。我在本节中要谈的内容对有些读者可能会有帮助,对有些读者可能只是赘述,徒然将问题变得复杂。你若属于第二类,我建议你不要理会本节的内容,接着读下一节。
在上一节中,因为内容的需要,我涉及到祈祷问题,趁你我对这个问题都还记忆犹新,我想解决一个与祷告有关的难题。有一个人这样对我说:“我完全可以相信上帝,但是,认为上帝可以同时倾听几亿人对他说话,这个我难以接受。”我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
现在,首先要注意的是,这个难题的关键集中在“同时”二字上。大多数人都能够想象,只要祷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来,上帝就可以倾听他们,不管祷告的人数有多少,上帝都有无尽的时间来倾听他们。所以,位于这个难题背后的,实际上是上帝必须把太多的东西纳入到一刻中来这一想法。
这当然是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生活一刻接一刻地到来,这一刻消逝,下一刻到来,每一刻只能容下很少的事。时间就是这样。所以,你我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时间系列,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排列,不仅是我们的生活到来的方式,也是一切事物实际存在的方式。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整个宇宙以及上帝自己都和我们一样,总是从过去不断地走向未来。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神学家们首先提出有些东西根本不在时间之内,后来哲学家也继承了这种观点,现在科学家们也这样认为。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上帝不在时间之内,他的生命不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时刻构成。假如今晚十点三十分有一百万人向他祷告,他不必在我们称为十点三十分的那一刻倾听所有人祷告,对他而言,十点三十分与自创世以来的任何时刻都是现在。如果你愿意这样表达,你也可以说,他在整个永恒之中倾听一位飞行员在飞机坠毁的那一刻所作的几分之一秒的祷告。
我知道这很难理解。我来给你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与上帝倾听祷告的情形不完全一样,但有点相像。假如我在创作一部小说,我写道:“玛丽放下手中的活儿,紧接着就听到一阵敲门声!”对于故事中生活在想象的时间里的玛丽来说,放下手中的活儿与敲门声之间没有时间间隔。但是,我——玛丽的创造者却不生活在那段想象的时间里,在写这句话的前后两半之间,我可能端坐了三个小时,专心致志地考虑玛丽的事。我可以把她当作仿佛是书中唯一的人物来考虑,想考虑多久就多久,我考虑的那几个小时根本不会出现在玛丽的时间里(亦即故事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