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利(第5/8页)
提到《伊希斯》〔6〕中著名的一场戏,勒塞夫告诉我们,在乡下一个冬日的夜晚,他被吕利用音乐描绘事物的真实性深深打动:
“当风咆哮着吹过一所大房子的房门时,发出的声响如同那段表达潘(Pan)的哀歌的曲调。”
模仿演说辞,模仿人声和事物的韵律,模仿自然——这一切都是吕利灵感的现实源泉,以及他加以利用的手段。现在,让我们看看他如何利用这些创作手段。
如果说基诺在没有征求每个人的意见时无法写作,吕利却不是这样,因为他既不咨询法兰西学院,也不同他的情人商讨:
“在寻找创作素材时,他不求助于任何人。他甚至抱有一种危险的不耐烦,这不允许他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发誓说,如果有人告诉他他的音乐一文不值,他会杀了这个下如此结论的人。无法采纳别人的意见或许会使人怀疑他爱慕虚荣,自以为是;而实际上许多事例证明他并非如此。尽管这样,他必定在作品中许多地方误入歧途。”
但是,吕利从不承认他听取过别人的建议;他只承认他得到某些人的帮助。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懒散、虚荣、鄙视刻苦;在补充歌剧中的和声部分时,他经常要人帮忙。
“他亲自谱写主要的合唱,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的所有声部。但是,除了这项重要工作之外,他只在乐谱上标上最高声部和低音声部,而把高男高音、男高音以及五度和声交由他的秘书拉洛特或是科拉斯填写。”(勒塞夫)
不管今天人们如何看待这些方法,它们是与那个时代的精神相符的;其他艺术领域的情况并不比音乐界好,吕利只是效仿十六、十七世纪大画家的做法,这些人并不是费力地完成他们构勒出的草图,而是在家中建立绘画作坊。尽管如此,吕利仍然认为自己是他作品的惟一作者,诅咒会降临到任何胆敢自称是合作者的人身上。他与米开朗基罗类似,后者赶走了帮助他雕刻朱利尤斯(Julius)铜像的伙伴,因为他们吹嘘铜像是由米开朗基罗和他们共同完成的。吕利辞掉了拉洛特,因为“他一直摆出大师的架势,吹嘘他谱写了《伊希斯》中一些最完美的音乐片断”。
歌剧写好后,吕利在国王面前演唱、演奏。“国王希望预先欣赏到他的作品”,不允许其他人在此之前对作品有任何的了解。
完成书面工作决不意味着完成一部作品。它必须被搬上舞台,这并不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轻松的步骤。吕利不仅是作曲家;他还是歌剧院的导演,管弦乐队指挥,舞台监督,以及负责招收演员的音乐学校的校长。他必须把一切都有机地组合起来:乐队,合唱队和歌唱家;他独自完成所有工作。
在管弦乐队方面,他得到了三位优秀的音乐家的帮助;拉洛特,科拉斯和马雷,他们在吕利的指导下组织乐队。吕利主持挑选演奏者,也可以说他是惟一的评判。
他只要那些出类拔萃的乐器演奏者。考核这些人时,他首先让他们演奏《阿蒂斯》(Atys)中的“痛苦的梦幻”。他监督所有的排练,他的耳朵非常敏锐,从剧场的远端他也能觉察是哪位小提琴师拉错了一个音符。他会走上前去,对此人说:“你拉了这个音符。它不属于你的演奏部分。”艺术家们都熟悉他的秉性,尽力把分内工作做好。器乐演奏者尤其不敢装饰他们演奏的部分,因为他允许这些人拥有的自由并不比歌唱家们多。吕利认为这些人自认比他知识广博,或是按个人喜好增加音符绝对是错误的。如果发生这种事,他会很愤怒,会做出明确的更正。不止一次,他把小提琴摔到不按照他的要求演奏的人的背上。但是,当排练结束时,吕利会派人把此人叫来,按乐器价值的三倍价钱赔给他,并请他出去吃饭。酒会平息此人的愤怒。如果有人被当做杀一儆百的典型,其他人或许会得到几块金币,一顿美餐,以及一些有用的指教。(勒塞夫)
凭借这种严格的纪律,吕利终于组建了当时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即说他是第一位在法国训练管弦乐队的人,在他之前(根据佩罗的说法),音乐家不知如何按照乐谱演奏,只得背下他们演奏的乐曲。但是,吕利无疑改进了器乐演奏,尤其是小提琴;他创立了乐队指挥的传统惯例,这些惯例迅速演变成权威性的,不仅在法国得到遵守,甚至成为全欧洲的典范。在许多到巴黎拜师在吕利门下的外国人中,有一位阿尔萨斯人叫乔治·米法特,此人特别推崇吕利的管弦乐队的严谨的纪律和严格的节拍。他说吕利指挥方法的特点是音调准确,演奏流畅平稳,起音干净利落,加上整个乐队的琴弓奏出第一个和弦的方式,令人无法抗拒的“起奏”,清晰的节奏,活力与灵活,优雅与活泼协调的结合。但是这些特点中最突出的当属节奏。
吕利对歌唱家所做的努力甚至胜于对乐队所做的努力。这事关培养优秀的音乐家和出色的演员。他的一部分演员来自佩兰和康贝尔的剧团,但是其中最著名的艺术家,除男低音博马维尔之外,均是由吕利发掘、培养的。
勒塞夫这样写到:“从他发现他喜爱的歌唱家的那一刻起,他培养他们的兴致就达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地步。”
“他亲自教导他们如何上场,如何在舞台上行走,如何在打手势、做动作时保持优雅。他在一个专门的房间里展开对他们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他指导博普如何演好《法埃冬》中普罗提斯(Proteus)这一角色,教给他每个手势。只有必要的人员才被允许参加排演——演员、诗人及剧院技师。吕利赋予自己批评、指导男女演员的权力;他会盯住他们,手搭在眼上以便看得更清楚,他不会忽视任何疏忽和纰漏。”
尽管吕利费了许多心血,但并不总是成功。他不得不赶走拥有华丽但却粗糙的低音的拉福雷。他按照训鸟员训鸟的方式训练此人的声音。他让他扮演罗朗这个小角色,并为他创作了波吕斐摩斯(独眼巨人)这一角色。但是,五六年的努力之后,拉福雷仍然非常愚蠢。吕利明白他只是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于是解雇了他。如果说吕利偶尔也会失算,但是他至少享受着培养出该世纪一些最出色的歌唱家的乐趣。迪梅尼以前曾是厨房帮工,但是他成为十七世纪的努里(Nourrit)。吕利不得不教给他一切;许多年他给了此人耐心的教导,先让他演唱小角色,然后演一些重要的角色,直至他最终成为吕利所有重要的男高音角色的完美诠释者——柏修斯(Perseus),法埃冬,阿马迪斯(Amadis),梅多尔(Médor)和雷诺(Reynold)。还有著名的马尔泰·德·罗什瓦(Marthe de Rochois),十七世纪抒情歌剧舞台的骄傲。蒂托·杜·蒂耶称她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人们所知的最完美的舞台朗诵的典范”。科拉斯(Colasse)于1678年发现此人,而吕利则一手培养了她。她身材矮小,消瘦,皮肤黝黑,根本称不上漂亮,尽管她有美丽的黑眼睛,表情生动的脸庞。她的声音稍微有些生硬,但是她有很强的感触力,准确无误的判断力以及敏锐的理解力,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贵族的尊严。她饰演的阿米德堪称无与伦比,这一印象延续了整个十八世纪。她的模仿艺术是法国喜剧院的演员们的典范;人们尤其仰慕她“在所谓的‘舞蹈前奏’(ritornella)时的表演。这指的是一个女演员走上舞台,在这期间,如同在一部没有台词的戏中,她必须在沉默中把她的感觉和情感体现在她的脸上或动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