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3页)
很少有人会走这一步。
当然了面对困难的人群也是可以分出三六九等来的,有的人固然拖家带口,可到底还有躲避风雪的房屋,而有的人那就真的是无所依、无所靠了,只能在这漫天的大学里头,躲在桥底,躲在城墙下,一件破棉衣,都有可能会引起一场群架。
第一次直面这样的场景,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京城不是没有贫苦之人,但还没有贫苦到这般境地,而且跟这里比起来,京城的冬天也算得上是温暖了。
小鱼洗三礼那一天,四个城门处的施粥棚,从早到晚,人就没有断过,有衣衫褴褛的乞讨者,也有附近的普通百姓,在那样的天气里排队等候,风吹过来透过棉衣像刀子一样割在皮肤上。
这滋味儿,大概也就只有在平江府能够体会得到。
而如今的大靖朝,已经是被很多人赞过的太平盛世了,可这样的太平盛世跟魏时以前的认知大不相同。
饥饿、寒冷还在这个边疆威胁着不少人的性命,而除了平江府之外,其余的地方包括京城在内,这两者都也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平江府这里更为惨烈一些。
仅仅依靠施粥是不行的,这又不是几百个人,说养也就养了,光是在府城里头就有几千人,府城之外,平江府的地界还大着呢。
法子不在老,管用就行。
魏时的优势就在身份上,作为平江府的主政官,最大的父母官,哪怕他到任只有一年,仔细算的话其实还没有一年的时间呢,可是在这地界上,威信力是够的。
如何安置这些可能熬不过冬天去的人,其中大部分甚至都居无定所。
还得是借助当地世家豪族的力量。
官府出面把良田卖给这些大族,良田是还没有被开垦出来的,但是哪块地方的良田都已经划分好了,至于用来买良田的东西,有粮食,也有银钱,并非是一种支付方式。
这些粮食和银钱由官府管控,组织当地的贫苦人家在冬天开荒。
没有工钱,只有简单的住所和饭食。
而且必须接受管理,如果有偷奸耍滑者,立刻就会被逐出去。
这绝对不算是一个好差事,大雪压山,荒山上也有多的是积雪,在开荒之前必须得把路上的雪给处理了。
而所提供的报酬,只有饭食和住处,这对于普通的百姓之家来说,除了劳作力度之外,跟徭役没什么区别。
但是对于真正的贫苦之人,这何尝不是一根救命稻草。
而对于平江府境内的这些世家豪族和商户,甚至是富裕一些的人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多多益善,官府这边是不做限制的,同样也打出了一个口号——慈善。
比起单纯的施粥,这样的善心是有回报的,而且也可以剔除掉一部分人。
毕竟如果只是施粥的话,是很难避免家里有余粮的百姓也过来凑热闹,自己家能省则省嘛,也无法避免一些懒人。
有些人之所以困苦无依,真的是出于无奈,赶上天灾了,为了给家里人治病耗尽所有储备了,甚至是被人骗了、被人坑了。
可是有些人落到如今这个下场,真的是因为懒,还有一部分在日子好过的时候那就是酒,甚至是赌徒。
这样的人只会伸手问别人讨饭吃,落得这样的下场也只能说是活该。
想必冬日开荒这样的事情,这些人是无法在其中浑水摸鱼的,也就占不到什么便宜。
同样参与冬日开荒的这些人,实际上也是以工换物,用劳动换取食物和住所,不能算是占便宜。
但是官府没有对外公布的是,但凡是参与这次冬日开荒的人,无论是做了慈善的富户,还是参与劳动获取粮食和住所的贫苦人,全都登记在册,都在官府的名单里头。
除了魏时以外,没有人知道这些从各地递交上来的名单有什么作用。
头一年就只能如此了,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一年复一年的做下去,平江府再大,荒地再多,也总有被开垦完的时候。
更何况人口是有限的,手里的良田太多了,这些富裕之家又不可能亲自去种地,还不是要雇佣长工,或者是出租出去,要是雇不到足够的人,或者是土地只能闲置,那谁还会花真金白银和粮食从官府这里购买。
说到底今年的举措并非是长久之计,魏时已经打算好了,可用之人都在名单上,等熬过了这个冬天,平江府就该忙起来了。
这个冬天最冷的时间,夫人是在月子里度过的,整日里躺在床上,都不能出去转转,尽管有家里人陪伴,也应当是一件憋闷而枯燥的事情。
可也就是在夫人坐月子的时候,魏时才发现夫人在平江府的人缘儿不是一般的好。
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下属的太太,也有当地世家豪族的太太和未出阁的姑娘。
人人都不是空着手来的,或多或少都会拿些东西,京城送礼都是比较高大上的,有送古董的,有送字画的,因为亲近的人家也会送吃食,文人甚至直接赠诗一首。
但是平江府送礼就相当接地气儿了,即便是送吃食,送的也不是什么糕点,不是什么蜜饯,那太小瞧平江府的女子了,人家送整头猪、送马腿、送被捅了好几个血窟窿的傻狍子。
如果要送小动物,那必然不是一只一只的送,人家一送就是一筐,还好是没有论马车来,否则的话,一车的野鸡或者兔子,还都是已经被打死了的,看一眼都觉得瘆人。
胆子小的肯定受不了。
因着平江府的天气,对于冬日里的猎物,众人是真没有留活口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