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3页)

“我很好啊。”宋师竹用侧脸蹭了蹭她娘的掌心,简直觉得这是大半年来最好的一刻了!见到李氏时,她才觉得自己好像嫁了很久一样。

李氏瞪她一眼:“你每回写信都报喜不报忧,要不是你舅舅跟我们说,我们还不知道你被人算计了。”

这应该说的是徐家的事。她就只有这件事没说,其他的,譬如封恒救了府学教习从而顺利拜师、发现堤坝危难得到朝廷奖励,还有最近新出的这本书,都是好事呢。

宋师竹道:“我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就是这样才糟糕。李氏在家里时就一直十分担心闺女。宋师竹一向心大,在哪里都能过得好,有时候受了委屈一时不开心,过后就自己给忘了。这样的性子,要是真的跟谁结仇——李氏偏心眼地认为,一定是对方不好。

她难掩担心道:“听说那个姑娘还是徐府尹家的,幸好你当时还没怀上。”

否则被这么一气,孩子不定怎么样。

这倒是真的。封恒听大夫说了怀孕两个月前胎儿都不会很稳时,还担心了许久。宋师竹前日进他书房,一看他案上放着一本妇科医书,立即就把杂书收缴了。他读书辛苦成那样,还要挤出时间看医书。

宋师竹当时又是生气又是心疼,干脆把书拿过来自己看了。就是她对照着书上的症状,总觉得自己怀孕了跟没怀一样,胃口跟平日差不多,连孕吐都没有。

听着闺女说这些话,李氏摸了摸她还没显怀的肚子,道:“这个孩子倒是疼你。”

她又道:“最近外头情况都萧条,姑爷看样子还挺忙的。”想起女婿傍晚回来时的匆忙,李氏就觉得封恒事情还真多。

宋师竹笑:“府学举办讲会,请他过去讲。”这是一件光荣的事,宋师竹就把封恒如何赶鸭子上场接替自家老师讲课,接着讲着讲着,那些国丧后滞留在府城的学子都一块聚集过来听课的事说了出来。

如今许多有志于举业的学子们,都是人手一本《数书十八章详解》,封恒在府城这一片,真的算得上是小有名声了。

“……喔。”听完闺女的解释后,李氏觉得半年不见,女婿真是出乎她的意料。

想起先前她还担心女婿算学不好的事。李氏就觉得自己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当时她还想着家里先一步收到举试改革的风声,闺女已经订亲无可转圜,要是封恒跟宋文胜一样,在算学上丝毫不开窍,在县里当个富翁也是好的。

没想到女婿居然能拜大儒为师。

这个消息传到县里时,封宋两家都是十分高兴。听说封氏只是送礼到府城,没有派人过来参加时,宋文胜在家里还直呼可惜,一直觉得封氏族长格局太小。

“……你爹那个人,就喜欢折腾这些事。”李氏说起宋文胜,也有些无奈,当时两家人商量着要一块办流水席,封慎想着办几桌宴请亲朋好友即可,宋文胜却想要开个几十桌,让人都知道他有个大儒弟子的女婿。两家商量之后,还是依了封家的意思。

宋师竹听着她娘说起宋文胜的惋惜,脑补着她爹直拍大腿的场面,心里也乐了。

其实拜李先生为师这件事,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她和封恒都是晕陶陶的,再加上封家在府城无甚根基,宋师竹不想太招眼,根本就没想过宴客的事。

李氏看到闺女笑得见牙不见眼,也跟着笑了。

她想了想,低声问道:“女婿两回救人的事,是不是……”当时亲家在寺里测八字时,她也在场。李氏十分担心是女婿惹来的麻烦。

她没有说完,宋师竹就摇头,李氏这才放心道:“不是就好,我这回过来,你婆婆还让我问问你们什么情况。”李氏心道,看来方丈说得没错,闺女和封恒的八字十分合适,女婿的那些祸事也算烟消云散了。

宋师竹看出她娘的误会,也没有解释,反正有些事情她和封恒自己清楚就行。她好奇道:“怎么是娘过来了?”

正常情况下,来的人不应该是她婆婆吗?

李氏顿了下,道:“是女婿写信给我的。”她出行前,还去了封家一趟问问有没有需要帮带的东西,李氏本来还想着亲家母肯定有些酸话要说,没想到赵氏却半分芥蒂都没有,当时听着她的话音,李氏便猜,应该是封恒写了信回家解释过了。

宋师竹听完李氏说的,脸上的笑容春暖花开。

李氏嘴角也翘起一个弧度,闺女嫁了半年,看样子过得还不错。

李氏过来这一趟并不容易,当时封恒和宋师竹从丰华县过来,用的时间极短,那是因着一半路后,马车行的就是封恒游学时自己摸索出来的小道。而李氏却是结结实实用了六七日的时间才赶到府城。

略说几句之后,李氏就有些乏了。

宋师竹却有些睡不着,看着身侧累得打起轻鼾的李氏,她的眼睛又望向轩窗外头。

许是角度问题,她这个方向正好能看见封恒覆盖在窗纱上的高大身影,昏黄的窗纱上,他正在提笔写字,写几笔,又低头看书,时不时便翻过一页。

她心里想象着他在书案前脸上沉静的神情,脸上现出一抹不自觉的温柔微笑,不知不觉地,就闭上了眼睛。

等到第二日起来时,李氏听说封恒起得早睡得晚,未到鸡鸣就起来念书,心里又对他多了几分好感。她一向喜欢读书好的人,封恒拜了名师后,还不骄不躁,这般勤奋,着实对她的胃口。

昨日李氏过来时,行装辎重一大堆,胡同邻居们都是看见的。孙家婆媳一早便过来串门。

这两人看见李氏,又恢复了一开始见着时的拘谨。宋师竹顿时觉得她娘真是威严。

“昨日便想着过来看看,就是怕宋太太刚到家,会给你添麻烦。”都是秀才家的长辈,两人的气质一个天一个地。孙老太太穿着一身半旧的石青色对襟褙子,坐在李氏面前,明显底气不足。

孙老太太原本也不想来,可她最近一直听儿子念叨封家的事,不论是大儒师傅起复,还是他出的那本书,都是胡同里的大新闻。孙老太太虽然是乡下妇人,也有自己的心眼,才想着赶在众人前过门探望。

李氏笑:“我闺女和女婿住在这里,还得劳烦孙姐姐照顾。”昨日进门时,她看着大半个院子都是菜地时,心里便嘀咕了一下,总觉得闺女是不是手上没钱了。听说宋师竹的打算后,李氏才放下心来。

她当了多少年的县丞家太太,自然不会在这上头拉闺女的后腿:“孙姐姐可用过早饭了?我从县里带了家那边刚出的新米,煮出来的粥水香甜软糯,要是孙姐姐不嫌弃,就在家里用些。”

李氏说起客气话来,身上丝毫不见冷淡,和气热络,倒叫孙老太太放了心,觉得官家太太也并不都是目下无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