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于去恶(第4/4页)

  • 休:罢休。
  • 治任:犹言“治装”,整理行装,表示要离去。《孟子•腾文公上》:“门人治任将归。”注:“任,担也。”疏:“担于肩者,载于车者,通谓之任”。
  • 中元:旧时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 注:点香使燃。
  • 亭享似玉:亭亭玉立的意思。亭亭,耸立的样子。
  • 意度:意态风度
  • 阉中七则:请顺治三年颁科场条例,规定乡试第一场,试时文七篇。其中“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考生可自选一经,故合称“七艺”或“七则”。
  • 主司:这里指主考官。
  • 裹具:包裹起文具。
  • 魁解(jiè介)否:犹言是否高中。魁解,指乡试中式第一名。魁,经魁,明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叫“经魁”。因此取在前五名的称“五经魁”或“五魁”。解,唐制,进士由多而贡曰解。明清乡试本称“解试”,因称乡试中了举人第一名为“解元”。魁、解,在这里是取得魁首、解元的意思。
  • 书艺、经论:指根据“四书”、“五经”所出的八股文试题。从“四书”里出题叫“书艺”;从“五经”里出题叫“经论”或“经义”。
  • 策问,提出有关史事或时政等问题,以简策发问的形式,征求对答,叫“策问”。这也是科举考试项目之一。康熙二年(1663年)乡试以策、论、表、判取士,共考二场。第一场,试策五道;第二场,试“四书”论一篇、经论一篇、表一道、判五条。
  • 邪僻:不正当的行为。僻,邪、不正。
  • 愈不可名:更不可名状。名,指称。
  • 十八狱所不得尽:意谓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能尽其罪。
  • 清其源:指从根本上杜绝邪僻。源,本源。
  • 多士:指应考的众生员。悉言:尽其所言。
  • 拟:拟稿。天魔:佛教所说的从天上降到人间破坏佛道的恶魔,旧时以之代指旁门邪道。
  • 龙马:指骏马。《周礼•天官•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六尺以上为马。”天衣:犹言“御衣”,指帝王所赐的冠带朝服。有差(cī):分等级。
  • 瑶台应制诗:瑶台,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应制诗,奉皇帝之命所作的诗。制,帝王的命令。
  • 西池:指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瑶池。桃花赋:西王母有幡桃园,故赋其桃花。
  • 放兄独步:任您超群领先。放,放任。独步,出众、独一无二。
  • 数辰后:几天之后;意谓放榜之时。男子:男子汉,好汉。
  • 期:约定。
  • 拳拳:忠诚,重言诺。
  • 无夕: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无息”。
  • 大巡环:虚拟的官名;取巡回视察之意。张桓侯: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张飞,字益德,死后谥号桓侯。《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九《关羽》引《独异志》:“蜀将关羽善抚卒而轻士大夫,张飞敬礼士大夫而轻卒伍。”故虚拟张飞巡视试场,以消士子不平。
  • 造言:故意传播的流言。
  • 遗卷:没被录取者的试卷。
  • 交南:交州南部地区。今广东、广西属于古之交州。
  • 恝(jiá荚)然:淡漠忘怀。
  • 关白:禀告,通禀。关,通。
  • 三场毕:此指乡试完毕。明清时,乡试和会试都连考三场,每场三天。
  • “先是……我先至矣”数句:据二十四卷抄本补,原阙。
  • 俗忌容忤:旧时习俗,禁忌生人进入产妇卧室,以免冲犯。
  • 耐: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
  • 呜:抚弄;抚儿声。
  • 摩顶:以手抚其头顶。传说宋仁宗初生时,昼夜啼哭不止。娄道者“摩其顶曰:莫叫莫叫,何如当初莫笑。”啼遂止。见《聊斋志异》吕注引

    《一统志》。

  • 丁酉,文场事发: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江南、顺天、山东,山西,河南等地都发生乡试科场案。顺天府乡试房官张成璞、李振邺以及江南乡试主考及分考官,都遭杀戮;举人田等因贿买举人,也被杀。凡南北闱中式举人,都传京复试于太和门。
  • 副车:清代乡试有正副两榜。正榜取中的称举人,又称“公车”。副榜取中的,犹如备取生,称“副车”。
  • 寻贡:不久举为贡生。科举时代,取得“副车”资格的生员,可以贡入国子监读书。
  • 翰苑不易:做个翰林也比不上。翰苑,翰林院,此指在翰林院为官。
  • 张夫子:指张飞。
  • 哈哑:当作“暗噁”,怒声喝叱。
  • 置与绛、灌伍:把他同周勃、灌婴放在同等地位。绛,指汉初名将周勃,曾封为绛侯。灌,灌婴,也是汉初名将。这两个人都勇武无文。
  • 暮:晚,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