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生(第2/2页)
靳生这一年中了举人。过了三年,靳生再次经过华阴,忽然看见嵇生,也是三年前在山上被老虎吃掉的人之一。靳生大为恐惧,就要飞马逃走,嵇生捉住他的马缰绳不让他走。靳生于是下马,问他想干什么。嵇生回答说:“我现在是姓苗的伥鬼,帮助他吃人,从事的差役十分辛苦。一定要再杀死一个读书人,才可以代替我。三天以后,应该有一个穿儒服、戴儒冠的人被老虎吃掉,但是地点必须在苍龙岭下,才是代替我的人。如果您能在那一天,多邀请读书人来到这里,就算是为老朋友着想了。”靳生不敢争辩,只能答应下来告别而去。他回到寓所,左思右想了一整夜,也想不出有什么好主意,他打算豁出去背叛约定,听凭嵇生的责罚。恰好有一个他的表亲蒋生前来,靳生就向他述说了这件奇事。蒋生在当地有点儿名气,但县里的尤生考试的名次位居其上,蒋生心中暗暗嫉妒。他听靳生这么一说,就想暗害尤生。他写了封书信邀请尤生,与他一同登山游玩,自己则身穿普通百姓的衣服前往,尤生也不明白他的用意。上到半山腰时,蒋生准备了酒菜,对尤生十分恭敬有礼。正好郡守也登上岭来,他和蒋生家是世家通好,听说蒋生在下面,就派人去叫他。蒋生不敢穿着普通的衣服去,就和尤生互换了衣服,他们衣服还没有换完,老虎突然跑到,将蒋生叼走了。
异史氏说:得意洋洋的人喜欢侃侃而谈,拉住别人的衣袖,强迫别人听他说话;听的人不断地打呵欠、伸懒腰,又想睡觉,又想逃走,而讲的人手舞足蹈,一点儿都不自觉。知己的朋友就应当从旁边用胳膊肘撞他,或用脚踩他,唯恐座中有像苗生一样不耐烦的人在啊。然而嫉妒的人因为交换衣服而死,由此可知苗生也是无心的。所以厌恶愤怒的,可能是苗生,也可能不是苗生。
【注释】
- 岷州:古州名,州治在今甘肃省岷县。
- 言噱(jué决):言谈笑语。噱,笑。
- 偃蹇遇之:傲慢地待他。偃塞,骄傲。遇,对待。
- 措大:对贫寒读书人的轻侮称呼。
- 垆头:指酒店。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因以代称酒店。
- 酹(jiào叫):饮尽杯中酒;干杯。
- 羹碗:汤碗。自吸:自饮。
- 寻至:旋即来到。
- 释马:放下肩负之马。枥:马槽。
- 华(huà化)山:五岳中的西岳,也称太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南。
- 藉地作筵:以地作席。筵,铺在地上的坐具。古人席地而坐,饮食部置于几筵间,后因称招人饮食为设筵,称酒席为筵席。
-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山水。
- 敬附骥尾:谦词。意谓敬附名士之后而得到荣耀。《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骥,千里马。
-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多用于朋友间饮宴时的应酬。
- “金谷之罚”:意谓作诗不成,罚酒三杯。《世说新语•品藻》注引晋石崇《金谷诗序》,谓石崇筑园于洛阳金谷涧中,曾于此游宴,欢送征西大将军王诩归长安;“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因称宴会中罚酒三杯为“金谷之罚”或“金谷酒数”。
- 以军法从事:按军法处罚。《汉书•高五王传》,谓吕后召集宴饮,命令朱虚侯刘章为监酒吏。刘章说:“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吕后表示同意。席间诸吕中有一人酒醉逃席,刘章追上,拔剑斩之。
- 绝곮(yǎn掩):山的高险处。곮,山峰。凭临:凭高临视。
- 信口:出言不加思索。
- 唾壶击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因以“唾壶击缺”,表示豪情壮怀的激发。剑光红:此用剑击唾壶,显示武夫本色。
- 下座:下手座位上的人。
- 以次属(zhǔ主)句:按次序联句。属,连接。
- 鄙俚:粗俗。
- 龙吟:龙的叫声。
- 闱中作:科举考场中所作的文字,指应试的八股文。
- 豁拳:也叫“猜拳”,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两人同时出拳伸指喊数,喊中两人伸指之和者胜,负者罚饮。
- 靳是科领荐:据山东省博物馆抄本,原无“靳”字。
- 捉鞚(kòng控):抓住马络头。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 苗氏,指苗生。伥(chāng昌):迷信传说,人被虎啮死后,鬼魂为虎服役,引虎吃人。这种鬼叫作“伥”。
- 名下士:有文名的读书人。
- 邑:县,指同县。
- 白衣:犹言布衣。古时没有官职或没有功名的人着白衣。此指便服,不同于生员的冠服。
- 通家:世交。
- 交着:互换冠服。着,穿。
- 津津:言之有味。津,指见美味而口生津。
-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形容不感兴趣。
- 知交者:知己的朋友。肘之蹑之:用肘碰他,用脚踏他,示意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