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河神县(第2/2页)
狄淳一边让着长安与陈若霖等人往县衙里走,一边道:“安公公来时见了码头,那可曾见码头南侧的山上有座寺庙?”
长安回想一番,道:“原来那山腰上绵延一片的是寺庙,看着倒与别处的寺庙不大一样。”
“是不一样,那座寺庙名叫河神庙,供奉的不是菩萨,而是河神……”狄淳刚说到一半,后头有人喊着少爷跑了过来。
长安听着耳熟,回头一看,不是竹喧又是谁?
竹喧乍见长安,见他对自己又扬起那促狭的熟悉笑容,表情一时精彩,纳头给他行了个礼。
“起来吧。你这小厮,见了杂家面色如此难看,怎的,杂家会吃人呐?”长安笑斥。
竹喧和她也算是老熟人了,故虽地位相差悬殊,倒也不似旁人一般怵她,闻言便道:“安公公切莫误会,奴才面色差可不是因为见了您。”他转向钟羡,愤愤不平却又难掩遗憾道“少爷,那妇人……死了。”
钟羡蹙眉,顾不得大家都还站在过道上,急问:“怎会如此?”
竹喧道:“我按少爷所言,去刘家以重金相诱,劝他们不要献出孩子。那刘大倒是动心了,可他老娘不肯,将刘大夫妇与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还扬言要去跳江。刘大扯住了他娘,没想到那刘氏娘子见没了希望,悲愤交加,竟触墙而亡。奴才施救不及,无力回天,只得回来了。”
钟羡怔怔站了一刹,强自按下眸中翻涌不休的情绪,将此事撇在一旁,继续和狄淳一道引长安等人去县衙后院的厅中休息。
长安就在厅中一边喝茶一边听狄淳将事情说了个大概。
从河神县这个地名就可推断出,山上这个河神庙那是由来已久。县里百姓对这个河神庙十分信奉,在他们心里,庙里的住持排第一,县衙里的官老爷排第二。每年到了丰收的季节,上供给庙里的那部分粮食不用人催自己就跑去交了,朝廷的税催一百遍也交不上来。那河神庙呢,仗着自己乃是民心所向根基深厚,也从来不把历届的河神县县令放在眼里,擅自征用当地百姓修了个码头不说,还占了一个藏量极丰的煤矿,经年累月地雇佣百姓去挖煤贩卖,所得也丝毫不分给县里。
钟羡之所以会来这里,是因为这里在三十年前曾发生过一次大的决堤事件,且勘查下来,后建的堤坝并不稳固,尤其是河神庙擅自修建的那个码头,严重破坏了河神县这一段堤坝的整体性和坚固性。钟羡想要封闭码头重新加固河神县这段堤坝,只是与河神庙一直谈不拢。事关全县百姓,牵一发动全身的,也不能硬来。
钟羡试图让河神县的百姓明白决堤的危害和重新加固堤坝的必要性,没想到在这河神庙的和尚很有几手本事,竟能说得百姓们同意每年交出一对童男童女来祭祀河神以求平安,且这要人命的祭祀已经接连举行了近二十年,已被当地百姓视作理所当然不可违背之神谕。在神谕面前,谁还理凡人之言?
今日触墙而亡的那个刘氏娘子是外地嫁来的,今年要献出祭祀的童男正是她的儿子。她对河神庙的信奉不如本地百姓那般顽固,闻此噩耗便来县衙寻求帮助。钟羡刚来此地时曾与河神庙起过冲突,结果是几乎全县的壮丁都拿着棍棒刀斧聚到县衙前来要狄淳交出他这个冲撞神庙的奸小。最后还是狄淳耗尽了他在此地苦心经营几年积累出来的官声才帮钟羡弥平了这场争端。
此番那妇人来求时,钟狄二人也是因为这个前车之鉴,才没有从官面上出手干涉。没想到最后还是酿成这等惨剧。
长安听完了故事,笑着看一眼旁边一脸沉郁的钟羡,道:“这河神庙也就遇到你们这两个有原则好说话的,才得以嘚瑟到今日……”
她话没说完,一名衙役着急忙慌地跑进来禀道:“狄大人,钟大人,不好了,百姓又到衙门前来闹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