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他没有伸援手,她甚至看到他唇角讥诮的笑(第8/10页)

他别开脸,怕看多了她,叫她觉得不自在。他对这类河鲜不怎么有胃口,略用了几筷便放下了。起身到围栏边去,急速而下的水流溅起细密的烟雾,他用手去触碰,只觉那雾气包裹五指,一点点浸透消融,汇聚成水珠,从指尖倾泻而下。

“已经三年没有来这里了,今天是托了皇后的福。”他喃喃道。

她的语速比平时慢了好多,“官家是该出来走走的,政务一辈子忙不完,偷得浮生半日闲么……”

他没有回身,嘴角挑起一个弯弯的弧度,“皇后昨日说要采菱的。”

她啊了声,“是是,采菱……咱们何时去?”

他静静站了一会儿方转身回座上,看着她,似笑非笑道:“皇后的性子就是太急了,宫中生存,急是大忌,不过我却容得你这个脾气,真是奇怪。”

他有时那种暧昧不明的话很让人头痛,她侧目望他,突然想起昨晚情景,心里顿时慌乱起来。尴尬地清了清嗓子,勉强笑道:“官家恩典,臣妾感激不尽。也不知怎么,在官家面前倒不像太后面前那样拘谨。听我乳娘说,女子出阁后,最亲的人莫过于丈夫了,现在想想很有道理。”她把酒盏往他手边递了递,“官家吃得极少,不喜欢么?再喝一杯吧!”

他垂眼看,那荷叶盏里的佳酿能倒映出他的脸。他伸手去触,两指捏着端起来。再望她,她嘴角含笑,连眼睛里都灌满了蜜。

多好多生动的一张脸!他把酒盏贴在唇上,然而顿住了,犹豫了下,还是放回了桌上。

“我要替皇后摇橹,喝多了难免误事。”

她想了想,莞尔道好,“那官家回环山馆小憩,过了晌午咱们再去不迟。”

他点头,吩咐颜都知备下小艇,略在跨云亭坐了会儿,便携她回万松岭了。

凤池在倚翠楼以西,过了环山馆前的一条石拱桥就是。那池子和雁池遥遥相望,都是弯形,水面很宽,盛夏时节莲荷婷婷,白鹭四起。若真有神仙授予出世方,大概也敌不过在那景色中徜徉罢!

歇到申正,她来寻他。戴了顶斗笠,头发只拿一根丝绦束着,直垂到臀下。手里举了跟竹竿,据说是打莲蓬用的,轻声唱道:“你可吃蛤蟆,吃么我去抓。你可吃莲蓬,吃么我去掐……”

他那时还未起身,听见了睁开眼问:“你知道这首歌么?”

她说不知道,“就是大婚那晚听你唱的,后来总在想,什么古怪的词儿,官家怎么会唱这样的歌。是不是我睡迷了,做的一个梦。”她招了招手,“不要计较那些了,官家快起来,咱们去采红菱,掐莲蓬呀。”

出门时天已经有些阴了,太阳没了踪迹,山林间有风吹过,湖面上涟漪阵阵。

采菱的船为了便于在荷叶间穿行,船体都不大。窄窄的小舢板,仅供两个人乘坐。今上在船头撑篙,秾华坐在船尾。荷叶刮过两侧的船舷,沙沙一片热烈的声响。

她鲜少有机会到水上游玩,说采红菱,并不是为吃,主要还是讲究采的过程。那菱角是长于水中,碧清的菱叶密密匝匝,在水面上铺成厚厚的绿毡。还未到完全成熟的季节,间或有初绽的菱花,小小的,白洁可爱。

一路来,已经勾了不少莲蓬,装满半个竹篓子。官家船撑得很稳,她坐在舱内探手摘菱角,幼嫩的红菱颜色鲜艳,不像一般米菱两角弯曲,它是四面出角,乍看很奇怪。官家有一套说法,等长成了老菱,那多余的两角便慢慢缩回去了。老菱个头很大,像水牛的角,要吃它不简单,得用刀从中间剁开。

菱角不喜深水,基本都浮在水面上,捞起一根藤,轻易能摘好几个。她掂掂篓子,很有些份量。摘得太多吃不完就糟蹋了,便向今上道:“够了,回去剥了壳,给官家做羹吃。”

他听了调转船头,没有答话。她依旧是很快乐的样子,摘了朵荷花在手里盘弄,轻轻哼着歌,是他们吴越一带的小调。天上飒飒下起了小雨,细得牛芒一样,她把斗笠正了正,再看周围,离成丛的荷叶和菱藤越来越远,也离河岸越来越远,舢板往一片开阔的水域划过去。

她咦了声,“这是要去哪里?”

他背对着她,看不见他的脸。她有点着急了,转头回望,春渥还在堤案上等着,起先身形清晰,后来远了,隔着云雾愈发渺茫了。

湖的中心湿气比别处都重,渐渐都是迷雾,除了他,看不见半个人影。她害怕起来,仓惶道:“官家,你划错方向了,环山馆在那边,你要带我去哪里?”

他的竹篙撑点,搅起一片水声。雨依旧细密,簌簌落在斗笠上。她那时太慌张,慌得忘了乘船的忌讳,居然站起来试图去拉他。结果舢板不稳,人失了重心,一下便跌进了水里。

她不识水性,连呛两口,连声音都发不出。本能地挣扎。混乱间看见他站在船上,沉静的脸庞,沉静的眉眼。她向他求助,张嘴要叫官家,可是咽进了更多的水。

他没有伸援手,她甚至看到他唇角讥诮的笑。

意识越来越模糊,她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要死了。她想起春渥和她说起过的,他的伴读周衙内,也是在他面前落水,他就眼睁睁看着他沉下去,她也逃不开这样的命运。

挣了好久,挣到精疲力尽,失望后终于放弃了。这样其实也好,死了可以回到爹爹身边,可以再见到云观,比活着强多了。

坠向湖底前的那刻,她透过粼粼的水波向上看,他站在那里,只余一个扭曲的剪影。水中婆娑的长发遮挡住她的视线,渐渐将她拽进了黑暗里。

先帝病重时,睿思殿的日讲并没有间断,太子还朝,一切便交由太子主持。彼时已经有言官谏言,肃王势大,太子当削其权。太子很犹豫,多次表示“大哥是吾手足,军政暂由肃王代管,吾无忧思”。

替别人当家,其实不是什么好事,要么还政,要么黄袍加身,没有折中的办法。八团练来时探过他的口气,“大哥劳心多年,岂能将到手的肉放进他人的碗里。”

他心里也算计,其实有些摇摆,最后还是决定将兵权送回太子手里。

东宫的景色永远比端礼阁好,院中栽一颗梨树,四五月的时节花都开遍了,站在树下,一阵风拂过,恍惚便迎来一场漫天的花雨。他带着兵符在梨树下静候,那时太子正同大学士议政,高品上前施了一礼,请他至阁中稍待。他在窗前落座,推窗向外看,见小黄门托着书信匆匆从中路上走过,便问:“二哥(宋朝皇子彼此相称统一用哥或姐)还与绥国有书信往来么?”

高品叫颜回,与他阁中押班有深交。顺势望一眼,笑道:“太子在建安有一位红颜知己,回汴梁两月余,隔天便有一封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