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传召(第2/2页)
管幼安便是管宁,华子鱼便是华歆,两人都是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名士,割袍断义这个典故也算得上是人尽皆知。可以说就是因为《世说新语》中的这样一个典故,以华歆不看书去看华车一件事将华歆塑造为一个嗜财如命、爱凑热闹的小人的形象。这个故事,也往往成为后人教育子弟要视钱财如粪土,学习或工作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无旁骛的典型。
如果说《世说新语》一书中除了此篇文章外大多数都是对华歆的赞扬,但是她前世一本三国时期的演义小说彻底地抹黑了华歆。将华歆彻底写成了一个无耻无德的小人!
但是历史上的华歆真的这样不堪吗?从来都不是,从《三国志》,华峤《谱叙》中对华歆的记载却是截然相反,《三国志·华歆传》有载:“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魏文帝、魏明帝时,华歆还多次辞职,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让给管宁。可见对于华歆来讲,名利乃身外之物。
而现在的大魏只出现了《世说新语》一书,并无那部三国时期的演义小说,所以大家对于华歆都能有一个还算是比较清楚的认知。但即便如此,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如果说君子应如管宁,官员应以管宁为榜样性情高洁,不慕名利,但这显然是老生常谈,而且既不现实,若真的品行高洁,那就当个学管宁当个隐士,何必出来做官?
但若是赞同华歆所作所为,又显得自己太过在意功名利禄,给景佑帝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说这个问题极难回答。
薛夷光率先没有开口,这里又不是自己的主场,她还是不要抢刘芳和颜铄的风头。
率先开口的是刘芳,刘芳选择了老生常谈,这样说最起码不会让景佑帝不喜,算得上是规规矩矩,没有出错。但薛夷光观察景佑帝的样子,显然是不太满意的。
这时颜铄开口了,“微臣认为少年人喜爱凑热闹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就像臣也喜爱喝酒游玩一样,谁人还不曾年少轻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