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桃花源(第2/3页)
这种感觉无法形容,但每个俊男靓女经常会体会到这种感觉,所以王七麟知道自己不会感知错误。
可是杜如晦并没有在打量他,对方一直面色自如的看着村子给他介绍村中情况。
村子名为百姓村,取得是百家姓之意,说是里头全是前来避难的人。
有的是因为兵灾躲进来,有的是在外面欠了还不起的债务躲进来,还有的是苦行僧、游山人:“大家伙都是有缘人,能感受到娘娘的感召所以才能进入此地。”
说到这里杜如晦扭过头来感兴趣的看向他问道:“兄台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娘娘的呼唤?”
王七麟心里一动,然后笑而不语:“你说呢?”
雾气中又有身影晃动,两个人扛着锄头走来问道:“小杜,这是哪里来了客人么?”
隔得近了王七麟看清这两人的身影,他们都是身材壮硕的农家汉子,也是面色红润,看起来里面的人生活条件很不错,养的很有精气神。
杜如晦给他介绍了一下,说两人分别叫吴立阳和黄逵。
然后他对两人说道:“今天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按照规矩,小弟要杀鸡宰鸭待客,这样到时候二位哥哥记得过来喝杯酒。”
两人笑着连连应声:“好的好的,一定过来。”
“酒你便不必准备了,我家里还有一壶上好的杏花烧,到时候我会带过来。”
他们进村,突然有几条狗窜了出来。
这些狗都是黑狗,它们出现后并没有吠叫,而是挤做一团打量九六。
八喵被王七麟别在裤腰带里,看着自家媳妇被一群痴汉用天竺阿三式目光盯着看它心里很不爽,呲牙咧嘴准备下去狠一个。
王七麟紧了紧腰带,然后它就萎了。
杜如晦挥手将狗子们赶走,狗子们走的不甘心,一步三回头。
对此他解释道:“村里的狗都很友好,因为我们这里都是自己人,没有外来的坏人,所以狗也用不着看门看家,就相当于我们的亲人。”
他们从村子中穿过,村中房屋搭建的井然有序,里头都有红光摇曳,更有热气往外涌。
王七麟猜测不错,这些屋子里有火。
进入村中光线就好了许多,熊熊燃烧的火焰将屋里屋外照的颇为亮堂。
门口有老人看守稚童,老人和蔼、顽童娇憨,更有妇人忙着淘米烧肉,整个村里弥漫着一股祥和的氛围,就像是日落时分的寻常小村。
杜如晦的家在村子中间区域,是一座三间的小石屋,里头也是烧着火焰。
这火却不是用木头木炭烧起,而是烧着石头!
杜如晦介绍道:“兄台肯定满腹疑惑,您应当没有见过这样的烧火物件……”
“我见过。”王七麟淡然的说。
杜如晦正要解释,结果听到这么一句话他吃惊了,问道:“啊?兄台你见过?呃,也对,你是喜欢游山玩水、走过大江南北的江湖客,确实应当见多识广。”
王七麟说道:“我曾经去过漠北苦寒之地,那里的人会用你这里的黑色石头来烧火,他们管这个叫煤炭。”
杜如晦笑道:“煤炭?这个称呼有些意思,我们这是石涅,一块能烧很久呢。”
他又对屋子里头喊:“娇娘,今日家里来了外面的贵客,你快快去杀鸡宰鸭做一顿丰盛的宴席。”
内屋的布帘拉开,一个白净秀气的少妇走出来,她吃惊的看向王七麟,然后冲他露出一个风情十足而意味深长的微笑:
“这是哪里来了贵客?呀,奴家未能收拾就出来见客了,实在是失礼了。”
少妇自称杜李氏,她贤惠的送上来一壶热水和一盒茶叶,随即便匆匆忙忙的出门了。
杜如晦说道:“不用着急,等到雾气消散了你再出去,这么大的雾气,你妇道人家又体虚,这时候出去被湿邪之气侵害怕是容易生病。”
杜李氏嫣然笑道:“多谢夫君体贴,不过这雾气不是正在散去吗?”
王七麟回身往外看去。
确实,雾气正在消散,而且它消散的很快——太阳出来了!
红彤彤的太阳升起来,一个让他出乎预料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
有河流祥和的在村前流过,村子与河流位于两座山之间,山脚下山腰上有良田,村子里是修建低矮但漂亮的木屋,纤陌蜿蜒,鸡犬相闻。
雾气消散,家家户户走出来农人,他们扛着家具有说有笑的去上山劳作,然后有人将王七麟的消息传了出去,很快有四五个汉子好奇找来。
杜如晦摆手笑道:“诸位大哥这是失礼了,徐兄台是远道而来、凑巧进了咱们村子的贵客,你们这样围观他,与杂耍班子里看猴的有什么区别?莫要如此,莫要让贵客难堪!”
农人们听到这话哈哈大笑,杜如晦又说等到吃饭时候他会多准备几张椅子,然后农人们很高兴的说一定会来,你一个菜我一个菜,很快凑了半桌酒席。
农人们离开,杜如晦向王七麟道歉,说他们为了躲避外面的危险来到这山里头已经许多日子,大家伙对外面都很好奇,所以忍不住想来围观他。
王七麟说道:“这有什么好道歉的?这太正常了,我若是在一座山里头独自生活一些日子,那见到外来人肯定会更好奇。”
“不过,”他话锋一转,“我看杜兄年纪不大,其他的村民年纪也不算大,你们是什么时候进入这里的?”
杜如晦说道:“我是很小时候被爹娘带来的,怕是已经在此地住了二三十年,其他的来的更早,有的是在这里面出生的,他们甚至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呢。”
王七麟笑道:“听你的说法,这有点像是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记》。”
“桃源民先生?桃花源记?”提着一把快刀回来的杜李氏好奇,“桃花源是哪里?也是个庄子吗?哪里的百姓自称为桃源民?”
王七麟听到这话眨了眨眼睛,陶渊明、桃源民,他突然发现这两个称呼有点意思。
杜如晦是读书人,他笑道:“你这是让人听笑话了,陶渊明乃是前些朝代的大诗人,为夫平日里读的一些田园诗就是他所作。而《桃花源记》则是他写的一篇文章,不过这文章所介绍的村子还真跟咱们百姓庄颇有相像之处。”
说着他吟诵起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在他诵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又有人闻讯而来。
这些人带了水果、干果和茶水,多是老人,特意来找他打听外界消息。
这样只要有人来就会中断杜如晦诵读《桃花源记》的过程,他断断续续好一会才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