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第2/3页)
郜德文对那句“恭喜”不为所动。她啜着茶,几次提话头,最后说:“林姑娘,如今我赋闲在家,想求你帮个忙。”
“赋闲”这个词一般是男人用的。女子么,天生就该在家操持,没有所谓失业不失业。
也只有郜德文,把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看来实在是闲得发慌。
不等林玉婵回答,郜德文又看着她眼睛,说:“我要学洋人规矩,学英语,学西学。请你帮我找门路。我可以回报……”
林玉婵忙伸手制止,让她先别谈回报。
她小心问:“打算跟你老公过下去了?”
郜德文脸上闪过一瞬间的忸怩,随后坦然点点头,苦笑道:“否则怎么样?”
的确,这年头结婚讲究落子无悔。男人后悔了,尚能休妻纳妾,聊以补救;女人一旦嫁人,就是选了一辈子的路。
而且,林玉婵粗略想想,假如她处于郜德文的尴尬境地,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大概也会维持现状,利用自己官太太的身份,给自己谋一点身家和事业。
她眼下还保留着命妇的封号。对丈夫的事业显然有所帮助,因此马清臣大概也不敢对她太轻视。
至于这份婚姻里,爱情浓度有多少……其实自古以来,“爱情”这玩意,跟结婚完全都是两码事。这种和平共处、各取所需的婚姻,不管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很常见。
但郜德文显然不满足于做金丝雀。林玉婵从她眼中看出决心,她不想做丈夫的附庸,想要堂堂正正打入洋人社交界,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洋人再也不敢随意起哄她。
不过……学洋文,学西学,对于她一个文化基础薄弱的武将之女来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
林玉婵沉思片刻。
请洋人家教?且不说费用巨大,马清臣肯定不会同意。他巴不得他老婆是个唯唯诺诺的中国小媳妇,才不肯让她多学东西。郜德文今日出门都是瞒着她老公的,“学洋文”的意愿也并没有征得他的同意。
官办的上海广方言馆……
也不行。那里的学生都是官银定向培养,毕业之后会授品级、给大清效力的。根本不收女生。
上海有几个针对洋行雇员的英文夜校,由民间商人出资创办,资质良莠不齐。最优秀的一所是宁波会馆旗下的英华书院。据林玉婵所知,郑观应一直在那里补习英文。
但这种学校主要教授商业英语,货品、数字、讲价、寒暄等等,不符合郜德文的需求。而且肯定也不收女生。
林玉婵忽然一拍桌子,低声叫道:“我们自己开一家学校!收女生的英文学校!怎么样!”
随后摇摇头,像捏泡泡一样捏碎了这个想法。
“太贵了……”
光是请外籍教师就一大笔钱。场地么可以用义兴商会会馆,但眼下地价低迷,其实也省不了多少钱。编印课本、笔墨纸砚,这些零碎的花销也不可小觑……
至于生源,除了郜德文这样的巾帼女杰,她还真不知道,偌大上海,有多少女孩子有学英文的需求。
别说如今经济萧条,博雅公司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做慈善。就算她自掏腰包……
七百多美元已经登上赴美的轮船。她自己也没钱了。
郜德文见她犹豫,笑出声来。
“林姑娘,我方才不是说了,不会白让你帮忙。”她慢条斯理,从包里取出一沓钱庄庄票,“我的嫁妆中有现银五千两……”
林玉婵惊喜交集,心中一下子放了个二踢脚。富婆求带啊!
后世投资大师有句名言,所谓潮退之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十里洋场上的光鲜商人买办,别看平时人五人六,一出手就是几万两的买卖;真到金融危机的时候,才一个个现出原形,从风口上鼻青脸肿地摔下来,倒欠一屁股债。
而那些在萧条时期还能手持大量现款的人……
就好比穿了件最靓的泳衣。潮水一退,她就是无冕之王。
她不假思索抱大腿:“够了够了!绝对够了!可以先借用商会的场地,只收你一个学生都行……”
郜德文:“……存在鼎盛钱庄……”
林玉婵眼前一黑,感觉自己的小心脏快撑不住。
“姐姐,你等等。这钱庄可能要倒闭了……”
她看着庄票上那龙飞凤舞的“鼎盛”两个字,再细读上面条款,算出年利率高达20%。
很显然,这是去年地皮价格起飞时,钱庄为了集资放贷,无脑滥发的庄票。郜德文家里人脱离大清社会太久,给她置办嫁妆时,完全没意识到这个金融大坑。
林玉婵飞快回头看了看洋楼三层,犹豫片刻,拉着郜德文的手站起来。
“走!现在就去取!”
…………………
半小时后,苏敏官充电完毕,睁眼身边无人,自己抱着一卷被子。
整个洋楼关门落锁,只留个手写便条。
“对不起,有事先走!”
气得他磕了一整壶铺子里最贵的茶。
---------------------------------------
鼎盛钱庄门口果然还在挤兑。伙计们疲惫地跑来跑去。
“大家都别急……我们东家刚刚拿到洋行贷款……全都可以偿还,说假话天打雷劈……”
钱庄也在积极自救。大清律规定,钱庄闭门欠款的,一百二十两就可充军,欠一万两以上就是绞监候,留下的妻儿老小还得继续还款。虽说这大清法律执行力就是个笑话,但大伙可不敢拿自己性命开玩笑。
林玉婵很顺利地被迎进了后门。
“姑娘请,太太请,哈哈。”
华掌柜以为她还是来注资的,刚要热情介绍一些砸在手里的抵押物,冷不防她旁边那个高挑的夫人发话:“取款。”
华掌柜眼前一黑,感觉自己又被套路了。
但没办法。人已进门了,那个郜夫人亮出身份,原来是洋官太太。华掌柜不敢和她作对。
好在今日手头还有点余款,赶紧优先给她兑换了庄票。
不过利息就付不出了。好在林玉婵知道20%太夸张,也不贪这个心,拿回本金就谢天谢地。
郜德文来上海三天,洋场还没逛过几次,从没去过大清钱庄。今日旋风一般走了一趟,再看看手里的五千两银票,心有余悸。
再晚几日,是不是这钱就取不出来了?!
她不由得对身边这个机灵的姑娘更加刮目相看。
她从十四岁起开始行军打仗,于理财之事一窍不通。回到博雅的路上就问林玉婵,还有哪些钱庄比较靠谱,能让她安稳吃个利息。
林玉婵苦笑:“等过它三五个月,看看还有哪些钱庄没倒闭,应该就是资质很过硬的了。现在这些钱你还是兜里揣着吧。”
郜德文面露为难之色,点点头。
林玉婵立刻敏锐地想到。她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