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2/3页)
就此放弃这么一项利润巨大的业务,任谁都觉得可惜。
林玉婵看了常保罗一眼,明白他的顾虑。
“如果暂停棉花业务,你的‘孟记花行’分号当然也要暂时关闭。不过,市场上永远不缺风口,我相信咱们会很快找到别的业务来代替棉花。如果分号真的歇业,我不会让你和手下们赋闲,照样会发薪水,直到找到其他有利可图的业务。好不好?”
常保罗如今也是大经理,手底下十几个人,管着家族企业,颇有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风范。唯独面对总经理林姑娘,他依旧十分佛系,只要她讲话,他就懒得思考,默认林姑娘能将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
况且她不管怎么安排,不管语调多么强势而果决,末了不忘用她那唱歌一般的南方腔调,温和地征求一句:“好不好?”
常保罗点点头,接受:“好,不过我亲家那里……”
“我会建议你去游说亲家,乡下的棉田收了这一茬,改种稻米、桑麻等其他作物。当然也可以不改,将棉花售予其他商贩,照样可以赚钱。只是博雅不会收了。”
众人表决完毕,一致决定博雅公司退出棉花业务,相熟的乡农一概不续约,不参与今年的原棉收购。
林玉婵转向苏敏官,“麻烦把库存的棉花、不管加工到哪个工序,全都清点一遍。”
对苏敏官来说这就是举手之劳。他漫不经心应了,忽然抬眼,轻声说:“林姑娘,我有一个建议……博雅停收棉花之事,可不可以……先不要在业内公开?”
------------------------------------
“阿妹,你有多确定,棉花会崩盘?”
端午,黄浦江上龙舟竞渡,外滩和各个码头上挤满观众,锣鼓喧天,巡捕们卖力地维持秩序。
上海从地产风波中慢慢恢复,工部局总算有余钱,举办一些惠民娱乐活动,以图振兴经济。龙舟赛设置了不菲的奖金,吸引了十里八乡几十支参赛队伍。这一日城里空前热闹,俨然已回到两年前的黄金时期。
也有不少洋人出来看热闹。他们当然不用跟普通市民挤在一起,而是三三两两,坐在水上茶楼饭馆里,谈笑着给每艘龙舟下注。
苏敏官早早就说要来看龙舟。今天顶着烈日,来到一座位于报废帆船上的小酒馆,定了雅座。
林玉婵好心提醒:“这不算在‘包吃包住’之内哦。”
苏敏官轻轻白她一眼,口袋里摸摸。
一个月十二块,光计生用品就占了大头,消耗飞快,攒几个钱容易吗他。
林玉婵嘻嘻一笑,抢着掏一块银元,拍在桌面上。
然后坐下,看着龙舟上那色彩各异的旗帜,若无其事回答他的话。
“十分确信。”
“就凭容闳带来的那点战事资讯?”苏敏官轻声诘问,“南军反败为胜,也未可知;北军虽险胜,但美利坚从此天下数分,军阀混战,也有可能。”
“嗯,还有……”林玉婵犹豫,“一点直觉。”
苏敏官步步紧逼:“就像去年你预感地产崩盘的那种‘直觉’?”
茶博士奉上茶水和滚水,笑道:“今日端午,小店奉送雄黄酒。”
两人各自低头,默契洗餐具。林玉婵忽然想起白蛇和法海,忍不住嘻嘻一笑。
过了一会儿,她才笑道:“我对崩盘这种事一向很有直觉。”
就算她直言剧透历史也没人信,不如说“我夜观星象,算了一卦”更取信于人。所以她也就保持一点神秘感。
苏敏官点头,不说话,冲了茶水,注入她面前的小盏中。林玉婵叩指。
一声锣响,龙舟比赛开始了。岸边响起此起彼伏的喊声。
林玉婵的注意力被拽到江面上,兴奋地看着两艘龙舟互不相让,纠缠在一起。
她忽然发现:“这龙舟有赞助商!”
龙舟首部彩旗飘扬,大部分绣着龙舟队的名字和徽章,什么“猛虎”、“雄狮”、“水上赤兔”之类,十分的威武霸气。
只有一艘红白相间的龙舟,那旗子上的名号很有商业气息,两个字“汇丰” 。
船身两侧涂着红色英文大字:“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林玉婵心中涌现出一堆21世纪的时事热点新闻,再看那龙舟,惊讶得揉揉眼:“汇丰——银行?”
“由十五家洋行在香港发起成立,”苏敏官给她充当大清百科,“总部在香港,今年刚挂牌,在中央饭店租了一层办公室。我路过一次,里面全都是法国古龙水味。”
可不是。林玉婵细看,七八艘龙舟身上都带了汇丰银行的涂装,要么就顶着个“HSBC”的帽子,可见财大气粗。
鸦片战争后,大清政府外债猛增,却没有完整的银行体系。进入中国的传统外资银行,总部都在英国或印度,汇兑支付都不便。因此,列强亟需创立一个总部在中国的银行,用来“帮助”清政府偿还外债和赔款、以及储存关税。
怡和、宝顺、琼记、沙逊等十余家洋行,近年在对华贸易、尤其是棉花投机上赚了大钱,经由缜密策划,终于在1865年,集资组建了“汇丰”,作为列强在华利益的第一线代言。
一场龙舟赛,沿黄浦江打出广告,汇丰银行出道江湖,尽人皆知。
苏敏官从汇丰龙舟上收回目光,抿一口温热的雄黄酒。
“你知道现在洋人收棉花有多疯狂吗?”
“当然啦。”林玉婵不假思索,“你是没见到郑观应上个月什么样。他在宝顺洋行负责收购棉花,每天忙到天黑,黑眼圈那么大,浓茶十分钟一杯,我真担心他谈着事就歪头睡过去。他私下里开的棉花行已经雇了几十个人,开出三个分号……”
苏敏官扑哧一笑。
“你见到的都是买办。你知道他们上头的洋人老板……”
一句话没说完,忽然雅间门帘掀开,一下涌进来好几个人。
“哈哈哈,敏官,苏先生,你也来看龙舟竞赛?”
说曹操曹操到,竟然都是洋人,喝得半醺。林玉婵也认识其中几个:有宝顺洋行的颠地大班,有旗昌洋行的亚毕诺大班,有沙逊洋行的犹太人经理……
还有更多不认识的面孔。他们身后跟着几个随从和买办,都喜气洋洋地端着雄黄酒,入乡随俗地互相寒暄。
“敏官,关起门来躲这里喝酒,不嫌冷清吗?——啊,这位美丽的小姐是……我们以前见过吗……”
苏敏官站起来,礼貌跟众洋人一一握手,然后大大方方拉过林玉婵的手。
“我的东家。”
“博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玉婵马上站起来补充,“幸会。”
马上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赞叹和恭维之声。
林玉婵一边分发名片,一边惊讶地看了苏敏官一眼。这些洋老爷什么时候跟他这么热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