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失踪(第2/2页)

下了早会以后,姜新染私下去找张帅说这件事。

张帅只丢给她一个轻蔑的眼神,“让你填你就填,哪儿那么多废话?”

“我不是废话,是希望我的工作有价值,不要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录入数据上,人工录入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远远比不上专业软件,这点张哥应该比我清楚。”

“你这是什么语气?”张帅明显不高兴起来,“你不就是个发过两篇论文的研究生么?都还没毕业呢拽什么拽?仗着自己有个好老师所以能为所欲为?我告诉你,这是公司,不是你们临渊大学,你把你那一套优等生的傲慢收起来。”

“我只是提出我的合理化建议,这和我是不是优等生有什么关系?”姜新染见他话里话外质疑起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气愤起来,正要和他理论,旁边一个同事过来打圆场。

“张帅,算了算了,你一个工作四五年的人,和个还没毕业的小丫头计较什么?小姜你也是,张帅现在是你师傅,难道学校没教过你尊师重道?有你这么跟师傅说话的么?你俩各退一步,都消消火,张帅,走,该去实验室了。小姜,你师傅交给你的任务你好好做就行,别管其他的。”

姜新染坐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越想心里越不忿,打开邮箱,找到了助理发给自己的那封新人须知,复制了组内服务器的密码,果然在云端上找到了各种专业软件的安装包,她下载下来,安装在电脑里,直接用软件把所有数据录入并且整理好,全程花了不到两个小时。

这些数据如果要人工录入,起码得花费多一倍的时间。

张帅还在实验室里,姜新染干完活无聊,对着电脑挨个检查那些实验数据,打发时间。

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

有组数据明显不对。

关于这种化合物活性强度的体外实验,姜新染去年就做过,虽然实验设计没有商业实验室的精细,对照组也有限,但此类化合物的数据表现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种肝炎病毒发现时间不长,虽然和普通的丙类肝炎病毒有很多实验相似处,但偏对这类化合物的反应是不同的,活性没这么强,抑制病毒繁殖速度的数据完全错误。

这也是这种新型肝病毒抑制剂的研发难点所在。

姜新染一眼就看出了这组数据造假,是对照普通丙类肝炎病毒的实验数据捏造的。

也就是说这个项目组里有人偷懒,昨天根本没做这个实验,只靠经验主义瞎填了。

姜新染不敢大意,把那组数据全部标了红,准备下午跟张帅说。

如果张帅一意孤行不听她的,那么她也不介意和刘旗组长直接反应。

中午十一点五十多,姜新染正准备去食堂吃午饭,她的手机忽然有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进来,显示是临渊的号码。

谁呀?

姜新染疑惑地接起来,“您好,请问哪位?”

“姜新染小姐么?”那边是一个男声,有点耳熟。

“是我。”姜新染道。

“姜小姐,我是顾总的助理,我们见过面,您还记得么?”

姜新染这才想起来为什么觉得这声音耳熟,“有事么?”

“是这样,顾总今天没来公司,我打她的电话也打不通,我很担心她出问题,能否劳烦您去她家一趟,确认她的安全?”

“你说顾若失踪了?”姜新染瞬间坐直了身体,神情严肃,“报警了么?警察怎么说?”

“警察说一有消息就通知我……”助理头皮发麻,没想到这个姜新染这么聪明,听到这事第一反应就是失踪,只好一步步把姜新染往他想要的方向上引导,“顾总的安保措施做得很严密,我倒不担心她失踪,就是怕她一个人在家出了什么意外……”

“那你赶紧去她家看啊!还跟我啰嗦什么!”姜新染急了,不管是失踪还是出意外,总归她的心已经悬了起来。

“顾总有命令,禁止我们去她家。”助理吞吞吐吐,“姜小姐,可否请您帮个忙,替我去看看顾总?”

“行,我现在就去。”姜新染二话不说,挂了电话后,立马去找组长请假。

刘旗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一听姜新染朋友可能出了意外,痛快准了假,还不忘叮嘱她,明天一来就要补假条,要不得按旷工扣工资的。

那边顾若的助理收线后,松了口气,心想,顾总,我可就只能帮您到这了,剩下的全看您自己了。

原来顾若的确病了,但是一大早就已经发信息告知了助理,根本不存在“失踪”这个说法。

而在姜新染的视角里,顾若现在生死不明。

她心跳得厉害,惊慌之下,直接打了辆出租车去顾若的公寓。

在车上给顾若打电话,是只有她们俩知道的那个私人电话,提心吊胆地怕没人接。

好在嘟了几下之后就接通了,电话那头是顾若的声音,“染染?”

听起来虚弱又沙哑。

“你怎么了?”姜新染急不可耐地问。

“没……”顾若的否认到了嘴边,想起来她说过,要试着学会对姜新染坦诚,于是改口道:“有点发烧。”

“你傻啊!干嘛不去医院!”

顾若迟疑了一下,道:“我……我不想去医院。”

“我马上就到,别忘了给我开门!”姜新染挂了电话,听到顾若只是有点发烧,放心了不少。

到了顾若的公寓以后,顾若给她开了门。

她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摸了摸顾若的额头。

温度高得烫了姜新染一哆嗦。

姜新染脑仁都嗡嗡了,咬着牙道:“这就是你说的‘有点发烧’?”

顾若脸颊被烧得通红,被姜新染责问,竟然晕乎乎地笑出声来。

抱住姜新染,把自己的所有重量全压在她单薄的肩膀上。

“你一来,我觉得自己已经好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