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年代文中棒打鸳鸯(06)(第4/4页)

“嗯,我知道。我妈今年养了那么多头猪,就是想多还些债。只是,我担心。”宋清东满脸的担忧。

“富贵险中求,你担忧也没有用。真要是养的好,你们家不需要还十年的债,一年就能还完。”

“但愿吧,唉。”

水田里,都是弯腰薅野草的人。

大家也各自闲扯白话。

家里,嘉敏收拾完几条大鱼。开始做大锅饭,用大木甑煮了一甑子饭,还单独做了二合面馒头。

每一份菜都是洗脸盆那么大的盆装。

第一天,有猪肉有鱼,有蔬菜有坛子菜。

菜肴丰盛,味道好,匠人师傅们,吃了一顿中午饭以后,干活卖力。

虽然不是每天都是这么好的菜,但每天都有鱼,有时候还有野鸡,有腊肉炖泥鳅。

都是不需要花钱的菜,丰盛一些,也没有引匠人师傅们怀疑。这些菜,不需要花钱花票,但需要花心思花时间,需要花技巧。

不需要花钱的东西,肯定要花费不少的心思时间,耐心。其实更难得。

两个多月的时间,愁死了嘉敏。换着花样的做菜,真是累的不行。

不过在双抢之前,彻底结束。新房进入了通风期与沥干期,屋内的家具包括锅具都已经置办齐全。

一年多的时间,在忙碌中度过。这一年,顾嘉敏一家人,真是累的够呛,但也有收获,盖新屋,娶儿媳,养了十几头猪,儿媳怀孕生子。

一九六八年的九月中旬。

凤凰生产大队,迎来了第一批知青,一共六人。

分别是来自省城的一男一女:刘小曼,张达明。来自北方京都的一男一女:柳芸,何锡,还有来自沪海的一男一女:胡靖,郭珊珊。

住在小学校边上后边特意盖出来的知青院。

知青到来,双抢已经完毕。田地里有活计,但不是多忙。

初来乍到,宋大福给几位知青放了几天适应假。安顿好以后再上工。

第二天一早,男知青们来到东堤挑水。还有女知青跟着一起过来,来自沪海的郭珊珊。估计是个文青,一肚子的诗意,站在堤上,气运丹田,对着远处大喊,“啊啊啊,好美啊?”

她身边的柳芸可没有她的浪漫细胞,满眼的不屑,嘀咕道,“我只看到了辛苦。”

细心的刘小曼发现了北堤上有住人,指着半月湾说,“那边有人住诶?”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张达明挑着水走到堤上,没好气的对老乡兼老同学兼发小说道。

“不是,别的村都是稀稀拉拉的住的。我肯定不会好奇,可咱昨天下屋进村的时候,你们瞧瞧,除了我们居住的远处山脚有一处猎户老屋是给下放的人住的,其余的房屋都是对面住。房屋大小不一致,但前屋的滴水,可都是在一条水平线上。

现在这边有三座房屋,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刘小曼昨天下午进村以后,就发现凤凰生产大队的不同。

她们的知青院与农居虽然是隔开的,可也不远,就在小学的后面不远处。

可这家,居然隔这么远。她好奇啊。

张达明好奇的也望了一眼,叹口气挑着沉重的水桶晃悠悠的朝知青院而去。

来自沪海的胡靖挑水上来也多看了几眼北堤后的房屋。对两座青砖瓦房,有了不少的好奇。

已经高中毕业的宋清南,已经开始在村里上工挣工分。

小伙子早上起来就去湖里挑水,抬眼就看到东堤那边的陌生身影。

“看啥?”已经做了爸爸的宋清东问。

“没看啥,就是看到那边的几人,应该是咱村的知青。”结婚后成熟不少,学会思考的宋清东告诫亲弟弟,“看看没事,但别打女知青的主意。都是城里的女孩子,眼光高,与咱们农村长大的人,尿不到一个壶里。”

宋清南好笑的撇嘴,“哥,我嫂子也是城里长大的。”

“那不一样,你嫂子可是农村姑娘。虽然后来在城里读书,可骨子里她一直觉得自己是农村娃。从不觉得她是城里人,与那些城里生城里长大的孩子不一样。”

“哼,你大些你有理。我挑水,懒得理你。”

宋清南挑着水上去。

家里的厨房现在摆了四口大水缸。

每天早上都要挑满。

刘梦瑶起床,抱着才一个月多点的儿子来到中间的老宅,放入堂屋的摇窝中。盖好小薄被,走到厨房,主动的给小姑子帮手做早饭。

“大嫂,小不点醒了没有?”大了两岁多的小莲,现在的厨艺也非常不错。嘉敏可是彻底从厨房中解放了出来。

“没呢,正睡的香。”做了妈妈的刘梦瑶,比以前更漂亮,皮肤白皙有光泽。

“堂屋有人吗?”

“没,不过我已经听到嗲嗲他们那屋有响动。有人起床,咦,怎么没有看到妈?”刘梦瑶回想刚才,没有发现婆婆。

“进城了,天不亮就去了。说是早去早回。”

“骑车了吗?”

“骑了,妈每次进城都会骑车,后座还架着两个巨大的篓子,我也是服了她。”小莲吐槽亲妈。

“那吃早饭了吗?”

“吃了,她自己摊了鸡蛋煎饼,吃完就走。”

今天刚好是星期天,城里上班的职工,大半都休息。

一早吃过早饭,在家里嘱咐孩子们听话以后,刘后妈就急急忙忙的出门。今天百货大楼仓库有一批略微有瑕疵的商品。

她约好在百货大楼的有关系的姐妹郑海燕一起去淘宝。

早点去,选择的机会多一些。

站在百货大楼的大门口,张望着等着郑海燕的到来。

此时嘉敏也骑着自行车,朝着百货大楼而来。

她其实来的很早,只是先去了黑市换奶粉票,换一些今天需要百货大楼要买的一些明面上的商品需要的票券。

换完票券才匆匆赶来。

“哟,亲家母,怎么有空进城?”刚停好车,就听到不想听到的声音。

是儿媳的后妈,一个拎不清的女人。儿媳进门一年不到,她与亲家一家人也打过几次交到。

早就发现这个所谓的亲家母心眼小,虚荣,还恶毒,惯会做表面光的事情。说实话,她不爱与她打交道,也不想与她打招呼,你听听她刚才那阴阳怪气的问话。

城里又不是城里人的自留地,她来一趟怎么了。

嘉敏淡淡的说,“我来给孩子买点东西,顺带的给家里买些需要的物件回去?”

“买什么,方便说不?”刘后妈追问。

“诶,不方便。亲家母站在大楼门口,是约了人吧,我先失陪,我买完东西还要早点回去呢。”

嘉敏越过刘后妈,已经大步朝大楼里面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