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第2/4页)
并不像是那些正经厨子似的,要天天颠勺颠的鬼哭狼嚎,他们这里更面向大众。
用琅云的话说,就是将街头美食传播出去,进而给原住民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将夜市文化搞起来!
四舍五入,脱贫致富!
那么就意味着,来学的多是普通人,也就不需要太多基本功,操作也更简单。
王大不善言辞,但是做事认真,算得上是班里的勤奋生。
而有勤奋的,就有懈怠的。
便有个与王大年龄相仿的便是学得有一搭无一搭。
这天是王大与他搭档,两人要合力学会油泼辣子的做法,但最终只有王大一个人在磨辣子,调配料,这人就只是闲着。
王大就找到了他,认真道:“你当真不想学?”
这人闻言,先是摇头,然后就打量了王大一番。
虽说王大的儿子兄弟都有出息,可他简朴惯了,穿着的也都是早就习惯的衣裳,并没有什么变化,加上长年累月忙农事,脸晒黑,手长茧,说话还有口音,完全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一看穿着打扮就知道是乡下来的。
于是,这人就起了炫耀的心思。
有这种心思也不奇怪,毕竟快过年了,七大姑八大姨的表演时间到,那么如何炫耀自己这一年的所得就成了一门扎根于普罗大众中的学问。
不用学习,在实践中就能积攒经验。
凡尔赛之事自古有之。
这会儿他就对着王大道:“我不急着学,毕竟我也不着急摆摊子赚钱。”
本以为王大会问缘由,可得到的就只有一声:“哦。”
这人一愣,然后就觉得王大不够配合。
但是既然话说出口,那就一定要秀一秀才能行,必然憋得慌。
于是他就换了种方式得意道:“我儿子如今在学堂里读书,得了好些夸奖,”末了还似乎很友善的问,“老哥的孩子呢,怎么一直没见?”
王大老实道:“他忙。”
“可识字?”
“认识点儿吧,我没问过。”
“那可赚钱了?”说着,他自问自答,“我家那孩子已经进了厂子,开始给家里赚银钱,我和他娘都说不要,可他非要给我们哩。”
王大先是真心实意的说了句:“那你孩子很孝顺,你是个有福气的。”然后就说起了自家孩子,“我家那娃娃倒是会做些木匠活儿,赚多少钱我也不知道,没细问过,我和他商量着,他的那些银钱不要尽数给我,让他先紧着自己。”
努力想要秀一秀的人便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老哥你也别太好说话,这孩子得管,不然心野了就管不成了。”
王大倒是很笃定:“我家那几个小子不敢的。”
这人就笑,似乎有种“你怎么不听我劝”的无奈,但是眼睛里却是漫不经心,显然觉得这样脾气的爹,也就是个庄稼汉,管教不出什么出息儿子。
而就在这时,门被推开了。
众人看去,就瞧见是个少年郎站在门口。
立刻有人认出来:“是炭笔厂的王管事!”
众人都是一惊。
炭笔厂他们可是知道的,在几个开工的厂子里,这家很是紧俏。
因为进去的多是要做精细活儿,组装炭笔,就算升不了职加不了薪,多少也算门手艺。
而且丰禾郡从来没有禁止过家庭手工作坊,他们学会了,出来自己做也是能行的。
没想到现在学个厨艺,居然能看到炭笔厂的管事。
还是这么年轻的管事!
于是,不少人都面露惊讶,小声嘟囔:“他来做什么?”
刚刚还在秀的飞起的男人突然道:“怕不是来寻我的?我儿子就在炭笔厂做事。”
一句话,引来了一众艳羡。
而男人虽然又忐忑,不知道是不是自家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可现在还是隐约的得意起来。
也就没看到一旁的王大欲言又止的神情。
然后,就瞧见年轻的管事朝着屋子里看了看,很快就锁定了方向,带着微笑走了过来。
果然是朝着这边来的!
其他人都停下了手上的活计,让出了道路,眼睛跟着年轻人一路。
男人更是迎上去,想要说话。
没想到年轻管事越过了他,转而一把扶住了王大,轻声道:“爹怎么来这里上课了都没告诉我一声?”
此话一出,场面安静,落针可闻。
王安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面露莫名。
王大则是拍了拍他的胳膊,操着带着口音的声音说道:“没事儿,就是闲得慌,随便学学。”
“那爹想要摆摊子吗?”
“可以试试。”
“那孩儿去安排,爹爹放心。”
这父子两个说话的时候旁若无人,毕竟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事儿,没必要避着人。
可是别人却不这么看。
合着,这就是你儿子?
你那个不知道识不识字的、只会点木匠活儿、没赚什么钱的,儿子?
倒也不能说哪里不对,也不至于毫不相干,但串起来看就离谱!
还有,莫非是他们落伍了?
现在农村对孩子的要求这么高了吗!
至于刚刚秀来秀去的男人,早就红着脸躲到一旁,不露面了。
但是王安却没有看旁人,和王大说了几句之后就去操持着新摊子的事儿了。
施家饭庄那边也没闲着,陆陆续续的推出了不少菜。
因着不用勾着人买菜谱,这些菜出的很顺畅,名声也渐渐传开,不少人夸赞。
但终究还是慢了些。
施韫总想着,要想个办法,把这种佳肴的名声尽快打响。
不然仅靠着这么一件饭庄还是慢了些。
而就在此时,正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名厨曾尹在赶来的路上。
他坐在马车上,紧紧地拢住了身上披着的厚实斗篷,分明畏寒,但还是控制不住的撩开马车的帘子要往外头看。
如今,他们已经能远远瞧见丰禾郡的城门了。
虽说眼瞅着就要过年,但丰禾郡内外并没有寂静下来,反倒越发热闹。
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好像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回家似的,个顶个的都想要尽快抢占市场。
相比较于那些拉着货的商队队伍,曾尹一行人就显得很不起眼了。
曾尹如今三十出头,年纪不大,但却颇有盛名。
他所在的曾家在齐国也是出名的。
按理说,齐国这样按照士农工商排位的国家,手艺人的地位不会太高,庖厨之事更是上不得台面。
但是各行各业都有例外,只要做到顶尖,那都是很紧俏的。
曾家便是个中翘楚。
祖上出过好几位御厨,手艺自是没得挑。
曾尹年纪不大,但是天赋很好,辈分也高,如今跟随他来的便都是曾家的学徒,论起来,基本都是他的徒子徒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