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京城风波(第6/10页)
秦凤仪道:“可你想想,番县那城墙,我看多几个人一推就能倒,如今为一县城尚可凑凑,届时新城里不论是本王的王府,还是你的巡抚府,都要在新城里面,这样的城墙,断然不中用的。”
赵长史道:“不如先让工房去番县,检验一下墙城,若是有能补的地方,先补结实也是一样的。倘实在不中用的地方,再重新修建,这样虽先期费些人力,以后也能节省些人力物力。”
秦凤仪想想,倒也有理,便把这事交给赵长史了。
秦凤仪道:“老章,回头你找出番县的县城图,咱们看看,商量一下新城如何建。”章巡抚领命。
把新城的事情商量出个眉目,秦凤仪便打发他们去了。章巡抚先行告退,赵长史留下,似有话说。待章巡抚走了,赵长史方问:“殿下为何要把新城选在番县?刚听章巡抚说番县非但每年海风极大且又有洪涝之忧。臣看过番县的地理,的确是离海太近了。”
秦凤仪嘴角一翘,道:“这可是秘密,你确定要知道?”
赵长史看他一脸坏样,道:“我家都跟你搬来了,还什么秘密不秘密的,您就说吧。”
“这事儿,我不说你兴许想不到,我一提,你就明白。”秦凤仪抖两下腿,道,“之所以把新城选在番县,就是因为它离海近,明白吗?”
联想到秦凤仪这又是修路又是修码头又是建新城的,赵长史不愧是状元脑子,当下一个激灵,压低声音问:“殿下是要做海贸?”
秦凤仪微微一笑,没有否认。
赵长史道:“这是好事啊,殿下为何不跟朝廷说一声?朝廷兴许还能给咱们拨点儿银子。”
“我刚才还要夸你聪明,如何又笨了?”秦凤仪道,“你想想,当年修泉州港就修了十年,投入的银子据说有八百万,朝廷早被泉州港的银子吓着了。再说,就是有银子,能给我这儿修港吗?我朝中有死对头,要是咱们这儿一修港,必然要大富庶的,有人不愿意看到南夷捡这便宜。再者,就是修了港,有泉州港的前车之鉴,朝廷必然会在建港之初就派最难缠的市舶司下来,那么,海港收入全部归朝廷,还有咱们什么事?”
赵长史毕竟状元出身,颇有忠君爱国的思想,道:“可是,这原不就该朝廷派市舶司吗?”
“那我买茶园子,你怎么也跟着买,你跟的是哪股风?”
赵长史一噎,讪讪道:“我是看殿下喜欢吃茶,投其所好。”“行啦,咱们认识多少年了。海港的事,你心里有数就成,不要往外说。”秦凤仪叮嘱道。
“可是,咱们这要是不跟朝廷说,这叫朝廷知道了……”“你可真是个实诚人。”秦凤仪道,“你不说我不说,就是朝廷闻了风声,他得调查取证吧?南夷山高林密,谁愿意来呀。何况,就是调查取证,我就说是给渔民建的又如何?这里渔民建大船,出深海,捕大鱼。这官司打起来,没个十年八年的打不清楚,有上十年八年,咱们南夷就能富起来,百姓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明白不?”
赵长史点头,说了句实在话:“您还不如不告诉我呢,我这又不能往外说,还得跟着担惊受怕。”
“你非问嘛。”秦凤仪把责任都推了回去,赵长史更加心塞。
赵长史迈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议事厅,心说,打小看秦凤仪就是个胆子壮的,如今成了一地藩王,真是没这小子不敢干的事啊!不过赵长史倒也能理解秦凤仪,他来南夷城这么久,知道南夷城的境况,这个一地府城说起来还不如扬州下头的一个县富庶。实在是南夷太穷了,百姓们也太苦了,秦凤仪身为藩王,要修路要建城要让百姓们过好日子,要养活这么些人,就得有银子!
秦凤仪先时要说干这许多修路建城的大事,赵长史其实挺担心的,他明白南夷没有这样的财力,但现下他心里算是踏实了。泉州港之富,秦凤仪还只是听闻过,赵长史却是亲自去过,一想到秦凤仪要干走私的买卖,赵长史便知道不必再为银子担心了。
但这事儿当真是犯大忌讳的事,要叫朝廷知道了,再加上秦凤仪这身份,不被人狠咬一口是不可能的。银子的事解决了,赵长史却是为秦凤仪将来的政治生涯担起心来。
就在赵长史的担心中,南夷城第一次招商大会开始了。
两条官路,一条是自江南西道到南夷的大庾岭的官路,另一条便是自南夷城到番县的官道,除此之外,便是数个码头的招商。
整个招商大会,整整持续了三天才结束。
不说那些被亲王殿下选中的商贾,便是没被选中的商贾,经此大会,也深觉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没白来一趟。大会结束,亲王殿下说当天便可去两家银号取先期的两成银钱,之后一个月内必须开工。而且每个差事那里亲王殿下都会派监察官,严守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同时,还会有不定期的巡查,看可有违规之处。而且,哪些人修的,不要以为修完拿了银子就没事了,二十年之内,如果工程有大的质量问题,还要找你们。
这些条款,本就写在合约之内,诸人早就看过了,自然是纷纷应承,尤其是亲王殿下这么痛快地付了预付款,当天便可支银子,委实令人心下愉悦啊!
徽、晋两家银号更是置办了重礼,过来给亲王殿下请安。秦凤仪心情不错,笑道:“你们两家做事稳妥。”
两家的东家自然不敢居功,都说是在亲王殿下的指导下才把这样的大差事圆圆满满地做好了。秦凤仪道:“《周礼·地官·泉府》曰‘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可见,当时的泉府与你们现在的银号其实有些像。到唐时,又有‘飞钱’一说,也有类似。如今,便是银号。现下官府现银用得比较多,毕竟官府里人力不惜,运送金银亦是便宜。我少时在扬州,扬州城里商贾用银号的比较多,平民百姓则比较少,除非出远门,平民才会兑些银票带在身上,余者,银子还是搁自己家里的多。对不对?”
二人自然称是,秦凤仪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缘故?”
徽商银号的康东家先是开口,道:“多因我们银号做生意,银子存我们银号,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
晋商银号何东家亦是道:“其实,我们的生意,看着红火,但因我们是按存银数目来收取费用,故而除了大商贾们的银钱动用愿意用我们,一些中小的商贾也多是存银在家,待到用时,用多少兑多少。现在银号渐多,不懂行的只以为我们赚了多少银子,其实,倒多是空架子,面儿上瞧着好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