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程永宜归来(第2/5页)

采阳补阴什么的,自家姑母好生厉害。

“我教你,你倒是极不愿意。”萧颖堵上萧宁,亦是开门见山,直接得很。

萧宁连连拱手讨饶道:“姑母,姑母,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的心意我都懂,只是我要是真听了一下午你与那一位的相处,往后我这脑子里能记得你正经的样儿才怪。”

竟然是考虑这一层?

萧颖耐不住扯了萧宁的耳朵,“你这小小年纪,想得真多。便是你想不起我正经的样儿,那又如何?”

“姑母。”萧颖毫不忌讳的,萧宁能再说什么?可是不看就是不看,任是萧颖再说破天去,那也一样不看。

“你让人留话,道是认识那人,且今日召见之,他是朝廷命官?”萧颖亦奈何不得萧宁。

萧宁不想去看,她都将人押去了,人还是跑了,再来一回还不是一样。

算了算了,不强求。但同时萧颖亦想起另一回事,故有此一问。

正欲回答,于此时玉毫行来道:“殿下,宋辞刺史前来拜见殿下。”

这个名字萧颖亦有耳闻,冀州刺史嘛,当了三年的冀州刺史后,又调为青州刺史,本来早该在年底前入京述职,这一位病了些日子,据说刚好不久,故而才在这个时候入长安拜见。

萧宁神色有些晦暗不明,更是落在萧颖的身上,萧颖眼皮跳了跳,瞬间明了,“正是他?”

萧宁颔首,萧颖脸色一僵,随后却豁达地道:“既是不曾坦言,他将留在长安,早晚总要碰上,何必避之。”

正是此理,萧宁这才与萧颖明说,现在有所准备,要是突然碰上,或许更尴尬呢?

“有请。”萧宁一听萧颖开口,亦不再迟疑,立刻让人请之。

只是,待宋辞行来,萧颖看清对方的脸时,就算是有了心理准备,亲眼目睹,表情相当的精彩!

萧宁亦将视线落在宋辞身上,宋辞在看到萧颖那一刻,表情同样精彩,甚至一度失态,连萧宁在上座都顾不上。

萧宁想捂脸,昨日见到某人的脸时,萧宁已然猜到这一刻,可谁让定下今日见人是早定好的,萧颖与宋辞这两位,面对来得如此之快的变故,以为默默无闻的对方,实则皆是位高权重,实在是……

这也是宋辞病了近半年,养好了身子第一回 出现,他也是万万想不到竟然会碰到萧颖。

说好的丧夫在兄弟手下帮忙打理家业的女子呢?

对,大昌江山是萧谌的,可她不姓萧啊!

等等,宋辞想到自己取的名,瞬间明白萧颖的身份。

毕竟大昌有两位长公主,能身着一部尚书朝服的人,除了魏国长公主,还能是谁?

“我竟不识魏国长公主。”猜到萧颖的身份,宋辞心下有些事就更明白了,一句道来。

萧颖的震惊不亚于宋辞,冀州人士,早年丧妻,十年不娶,皆因未有合适人选,他怎么不说曾出任两州刺史?

当然,萧颖自己一个不说实话的人,有何资格要求旁人对她如实相告?

面对宋辞控诉的眼神,萧颖既然决定见人,也是早有打算,看来该与之道别了。

“宋刺史。”与宋辞怨念的双眼相比,萧颖很快镇定下来。

波澜不惊地朝宋辞作一揖,这意思谁能不明白,她这是将公事和私事分得一清二楚。

萧宁不得不感叹,萧颖这承受力,实非常人可比。她亦自叹不如!

宋辞叫萧颖的淡定如同浇了一盆冷水,一瞬间便清醒过来。

他就同人说实话了?

既然他从未与人以诚相待,又怎么能怪对方亦不曾以礼相待。

况且他们的私事若是放在明面上说,如何说?

他此番前来的目的,总不能自己先忘了吧?

宋辞恢复清醒,额头青筋跳动着,不难看出他的隐忍。

萧宁全当作看不见,“请。”

有她出声,两人这才反应过来,对啊,这可不是只有他们两个。

“殿下。”宋辞别管跟萧颖有什么情况,在萧宁面前,他得老实呆着。

“大病痊愈,恭喜。”萧宁选择性忘记某些事,只管与宋辞道一声恭喜。

宋辞也是不容易,这么多年有唐师在前,宋辞被压得死死,唐师都成六部尚书之一,中枢重臣,他虽为一方大吏,总是差一点。

差一点,差一点,就那么差一点,他都跟唐师差了一辈子,宋辞是不信邪了!

也正是因为这份不服气,宋辞病得命都快没了,却依然撑过来,活下来。

活下来,总会有机会赢唐师一回!

宋辞就是不放弃,也就到了今日。

“多谢殿下挂念。”宋辞相信萧宁是记挂他的。

他病了这些日子,萧宁一直派人前去探望,须知这些日子萧宁的事多如牛毛,能记得他生病这事,宋辞岂有不感激的道理。萧宁只管论公事,“你出任两州刺史,治下有道,百姓传颂,甚好。”

可不是吗?

哪怕宋辞之前比之唐师有些差距,亦是无伤大雅,能治理百姓,更能安一方边境,此功不能抹去,萧宁给予肯定。

宋辞更不敢受此夸赞,“臣既为臣,当尽忠尽职。”

早年或许还不能明白萧宁,不,是大昌只看能力,多年下来,瞧那些做实事的人步步高升,他还有什么不明白。

既是明白,便当为之,万万不能让自己落后太多,最后为朝廷所弃。

“这一次,陛下与政事堂诸公商议,留你为太府卿,参预朝事,助政事堂助诸公统率天下,你可愿意?”萧宁之前就同萧谌和政事堂诸公商量过,政事堂,正是诸位宰相,可是年岁渐长的宰相们,精力难免不足,若是将国家之重担尽压于他们之身,怕是他们撑不住。

如今大昌人才辈出,总得准备储备宰相吧。

六部尚书可出任宰相,其余能干者,在六部尚书无错的情况下,总不能苛刻以替代。

倒不如挑几个不错的人,入政事堂,挂上参预政事、参知政事什么的,就是给挂个宰相之名,可助宰相们行事,这样一来的话,萧宁想到有不少人可以调入。

就是萧谌和政事堂几位同样也想到好处,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能多几个人帮忙打打下手,不让宰相们忙活的事再多,甚好,甚好!

萧宁这话同宋辞说得这般明白,宋辞岂有不谢之的道理。

“谢陛下,谢殿下。”倒是个聪明人,不会一味只将功劳记在萧宁头上,也不会把萧宁推出去当出头鸟,引起天下而攻之。

“只不过须你再一等,此例一开,并非只你一人而已。”萧宁见宋辞,本就是为传达此意,亦为叫宋辞安心。

为国出力的人,纵然卧病在床多日,大昌都会记得,也定会提拔以用之,断然不会用了就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