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盐利引争议(第4/5页)
盐务之法,何以售盐?定价几何?方方面面都须立法。
相较从前盐皆以私营,都由达官贵族们垄断,如今新朝由萧宁开创真正的盐利垄断,再交由国营,也就意味着,关于盐法的制定,只要萧宁不反对,别人反对,并无多大用处。
虽然有人指出以盐国营,是为与民争利。
萧宁对此嗤之以鼻,“究竟是与民争利,亦或是与世族争取?”
问得太过不客气,被点各名的世族们面上一僵。
“售盐者为何人?难道以为世族派了下人打理,其利所得就是民?自大昌建朝以来,朝廷从不与民争利,倒是不少人处处想夺朝廷之利,夺百姓之利。任你们说得再冠冕堂皇,利究竟落在谁人手中,大家各自心知肚明。
“况且,类如此关乎民生,可兴一国,可毁一国之大利,不以国营,由着他人所掌,兴风作浪?
“你们若是不想国营,亦无不可。盐利本归我所有,想同我争,你们只管放马过来。”
是的,萧宁才是真正那一个垄断盐利之人。
平价盐,萧宁卖得平价盐,他们自问可以吗?
就说煮盐所费之柴火,人工,哪一样是可以平价售之的?
虽不可否认,他们确实在盐中所得利甚多,那也远远不是平价能卖的。
亏本生意没有人愿意做,尤其是处处逐利之辈。
萧宁垄断得盐利,私底下他们恨得咬牙切齿,事实上,更想从萧宁嘴里探得制盐之法。
无奈萧宁既得盐利,亦无分与他们世族的意思,制盐之法,更由她牢牢把持,想偷?天下大乱时,偷窃者可尽诛之;天下太平可送官查办,谁要是没点本事,在萧宁早已杀鸡儆猴前,不敢轻举妄动。
与民争利,与世族争利,这一点他们最好考虑清楚,想好之后再说话。
若是他们以为盐利不该归于国营,亦无不可,萧宁完全可以收回来重新由她垄断。
MD!真是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了!
请盐归国营是萧宁提出来的,那都是因为她手里握着盐利,之前眼红萧宁握此盐利的人,现在萧宁把盐利上交国家,他们是费尽心思想占便宜。
便宜是好占的?
别逗了,在萧宁这里,除非她心甘情愿,否则谁也休想从她手里占得半点便宜。
她能大无私的考虑国家天下,愿意把利交给朝廷,让朝廷能握住这些利,安定天下。
倒是有人想从朝廷处争利?
哼,敢抢朝廷的利,萧宁更是断不能容。
谁敢伸长了手,她就敢把对方的手剁了!
萧宁放话让人只管放马过来,谁也无法忽辂一个事实。萧宁确实握尽盐利,恰是他们没本事和萧宁争来的利,谁要是敢否定这桩事,亦无不可,等着萧宁把盐利牢牢握着,谁都染指不得半分吧。
“怎么?方才口若悬河,怎么都不作声,不吭声了?”萧宁放了话,让人都在瞬间想起,是啊是啊,萧宁不是他们能轻易对付的主儿,盐利哪怕不归朝廷,也断然不可能再归他们。
“殿下,民生之需,若不由朝廷把持,恐为人乱天下江山。请殿下三思。”林铮这正直的人,最是欢喜萧宁能爽快地答应上交盐利。
结果倒好,一群搅屎棍,非要闹腾,也非要把天下人都变得跟他们一样,只盯着自己那点私利。
林铮真是恨不得把他们的嘴堵起来,一个个不会说话的都把嘴闭上。
萧宁心中虽有怒意,针对谁的她有数,正因如此,面对林铮这位心存公义,心系天下之人,自敬三分。
缓回一口气,萧宁与林铮道:“我只是不喜他们总爱拿天下百姓做筏子。明明他们心中只有一己之私利,偏喜欢把百姓挂在嘴上,真真是无.耻之尤。”
显然这一回他们把萧宁惹怒了,听听萧宁说话,完全不打算再跟他们绕弯子,留脸面。
萧谌在上头听着,完全没有反应,萧宁并没有说错不是吗?
“殿下息怒。”林铮莫可奈何,只能帮着一群蠢货平息萧宁的怒火。
萧宁于此时冷哼一声,“瞧瞧,从来心急的只有心存天下,百姓之人。他们自己挑起的火,就没想过自己灭。”
萧谌忍住笑,萧宁还真是看明白了这群世族。争利的时候他们出头最快,可一但不再争利,或是被人指责,他们是打死都不乐意出头。
“御史大夫只管放心,我不过是为堵上他们的嘴,让他们往后少对盐以官营一事指手画脚。为大昌长远之计,百姓之利,盐必以官营。不服亦无用。”
萧宁气归气,倒是没有忘记国家大事。
谁怎么着都没用,盐利在她手里,她想给谁就给谁。
这群人就算再怎么不服,又能奈何得了萧宁。
林铮微微一顿,亦是想不到萧宁心中打算会宣之于口。
“大昌的天下是萧氏执掌,利与弊,尔等只考虑自身;大昌,萧氏,须得考虑的更是天下、百姓。尔等欲夺朝廷之利,百姓之利以壮大自身,守住你们分寸还罢了,若是守不住,触及国法,自以国法将尔等处置。”
萧宁就算不满极了这些人,并不打算乱来,也不至于为了他们几句话要把人往死里整。
这群人什么德性,萧宁和萧谌都心里有数,更不会抱有任何希望。
萧宁舍得自己的利,才不管他们有多舍不得盐利归于朝廷,在他们大昌,这些世族还想把持,耀武扬威,萧宁定让他们知道,他们有多不切实际。
不得不说,被萧宁挑破来骂,他们这心里还真是有些怕了萧宁,更忧心萧宁继续下去不仅仅再是骂,而是要出手收拾他们。
罢了罢了,既是争不来的利,他们不争就是。
至此,盐以国营一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儿,一切只剩下商量制定相对律法约束于人。
也在这个时候,孔鸿他们一行终于班师回朝。
这也是萧谌特意提醒孔鸿注意时间,毕竟萧宁被封为太女一事,少得了谁,也断然少不了孔鸿。
孔鸿明白萧谌的心思,好在诸事都已然安排妥当,他也确实应该带人回来,况且夺下的城池,具体如何安排,亦须回朝再议。
比起册封萧宁为太女一事,大战告捷,理当封赏。
一行诸将,除了战死于沙场,早已追封之人,其他有功之臣,亦须得再封。
于此一战中,孔鸿作为主帅,领导有方,指挥得宜,封为睿国公。
莫并就算是初上战场,绕军敌后,这一战打得漂亮,亏得他绕后一举,以令前线占尽优势,是以封为成侯。
另众将士于前线奋战者,都大有封赏。便是战死的将士,皆以安定抚恤。这一点上萧谌一直做得很好。
程永宜一行人奉诏远行,能说动各国发兵支援大昌,功劳亦不可忘之,程永宜之功,周屈和孔义皆以之为首功,故被封为达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