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3/3页)

伯邑考呢,也就开始挑选了一部分的技术,叫名下的奴隶去做,比如说,制作石磨,将麦子变成面粉,用豆子磨成豆浆,制作豆腐,在这个时代,豆麦并非贵族的主食,因为这些太过粗糙,很难消化,所以呢,是平民的食物,而贵族呢,主食是粟,还有黍,当然,更多的还是肉食,毕竟,贵族想要维持自家的尊贵,需要的是足够的营养,他们往往要从军,没有一个好身板可不行。

伯邑考只管将技术拿出来,说明其中的好处,原本就励精图治的帝辛自然会想办法推广。除非是故意唱反调的,否则的话,在面对明显能让更多的人温饱,甚至摄入更多营养的粮食和烹饪手段,就算是一些一开始觉得有违体统的人,也会很快真香的。粟米黍米再好,终究还是粗粮,而面粉呢,只要筛得足够细,那入口是一点粗糙感都没有,发酵得好,还很绵软,这对于小孩还有老人来说,是更好的食物。豆制品也是如此,喜欢喝豆浆的人没几个,因为这个时代没什么糖,豆浆的味道就比较寡淡,还有些豆腥味,但是豆花里头加点酱料,就很香了,豆腐吗,调味好了,吃起来也非常合口,还容易消化,甚至豆腐干处理一下,还很容易存储,也能充当干粮,总之,豆制品吃法是真的很多。

有了新的吃法之后,这些贵族很快就扩大了豆子和麦子的种植面积,豆子本来能肥田,而麦子呢,产量其实是比粟米和黍米高的,横竖不用这些贵族亲自耕种,种什么都是奴隶动手,所以,他们自然是选择产量高,收益高的。

可以说伯邑考与帝辛联手,很是刷了一番名望,帝辛有了心胸宽广,知人善任的名头,而伯邑考呢,他几次出手,都是不同凡响,大贤的光环是稳定住了。

伯邑考这般本事,姜王后就算是原本对伯邑考还有几分芥蒂,如今也彻底没有了,毕竟,一个大贤给自个儿子启蒙,那根本是大材小用啊,有着这位给自个儿子撑腰,那就是给他加了一重保险了,就像是当年帝乙册封子受做王太子,为了稳固他的定位,叫闻太师给子受做太子太傅一般,有着闻仲这么个老臣在,就算其他人有什么异议,也得考虑闻太师的立场。

伯邑考越是名声大,西岐那边呢,越是心情复杂,便是姬昌也开始怀疑,自个将伯邑考送到朝歌,是不是走了一步臭棋了,如今这个样子,除非是帝辛突然发疯,否则的话,他是不可能对伯邑考下手了。

姬昌琢磨了一番,就打算让伯邑考回去,他准备给伯邑考找一门婚事了,还是将伯邑考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更加安全一些。

结果呢,伯邑考也有神来之笔,姬昌这边才来了信呢,伯邑考就说了,自己找高人为自己卜了一卦,说自己在数年内会有一场生死大劫,若是渡不过,那就万事皆休,若是渡过了,便是天高凭鸟飞了。所以呢,婚事什么的,还是等到这一死劫过了再说,要不然就是害了人家姑娘了。

这与姬昌的说法自然是对应上了,来送信的人也是深信不疑,看着伯邑考一副俊美出尘的面容,对方心中一叹,世子什么都好,就是命数不好,要不然的话,世子才是西岐最好的继承人啊,他这般声望,日后入主九州,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好来啊!

信使带着伯邑考的回信回去,姬昌面上露出哀戚之色,心中却是有了不安,除他之外,竟是有其他人看出了伯邑考被人为制造出来的命数,这里头的含义就有些意味深长了。另外,这也能够解释伯邑考心思的变化,说不得伯邑考在西岐的时候,就得了这个批命,因此,他才对留在西岐有了不安之感,到了朝歌之后,就将立场转向了帝辛。如今他种种作为,对西岐来说,看似增加了威望,实际上呢,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是将西岐绑在了大商上。

姬昌在这边暗忖人算不如天算,心知伯邑考心中有了成见,对西岐这边已经再无感情,姬昌琢磨着,是不是应该想个办法对伯邑考下手了。而那一边呢,帝辛也摊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