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第2/2页)
咏棠没有抬头。
三月初时,何家终于迎来了新年后的第一场好事。
春桥正式将青蓉接回何公馆,尽管婚期还没有定下,但两人将来的关系,已经没有人再提出异议了。他接任靖帮头领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拜会了胡立昆一趟,说动这位大人物把青蓉收作义女。靖帮中的干事自然愿意多一个势大的帮手,不敢去计较青蓉的出身。而家中两个妹妹的思想并不陈腐,都赞成婚姻自由。她们见春桥肯为青蓉做到这个地步,便知道自己再反对就是不体谅大哥了,也就转变态度,同意接纳新上门的嫂子。
何凌山终于了却一桩心愿,心情难得十分松快。在将事务转交给春桥时,他忽然记起义父向自己提起过的那只保险箱,近日事忙,他竟将这件事忘了。怕那里面有紧要的东西,何凌山匆匆找来春桥,与他一同去何宗奎房中把保险箱找了出来。
两人只尝试过两次,就将保险箱的密码试了出来。箱中只有一只厚厚的纸袋,封得很严实,纸袋下还有一封信,信封上干干净净,没有署名,不知是给谁的。
何凌山与春桥对视一眼,都觉得先拆信比较妥当。何凌山将信封裁开,抽出信纸,入目第一行即是:吾儿春桥览悉。
他立即把信递给春桥,道:“义父给你的。”
春桥长到这样大,还是头一回见到父亲给自己写信,显得十分惊讶。他倒不避何凌山,就挨着对方看了下去。何宗奎年少时没有读过几本书,写的信也很不讲究,措辞与他口头言语没有分别。春桥看信时,才意识到自己已许久没有听过父亲说话了,如今凭着这些字句,才能回想起何宗奎健康时的模样。何宗奎在信中一反平日对春桥疾言厉色的作风,将他的满腔担忧来回诉说,光是对子女的叮嘱就占了满满一页,恨不得把他们当成一个十岁的小孩来操心。春桥看到一半,眼眶便有些泛红,不住地叹气。
翻到末尾,又看何宗奎道:你脾气倔强,做事自有主张,即使我作出反对,你也不肯服从。现在想来,我终究无法约束你一辈子,现在你会看到这封信,想必我此时已不大中用。你要是有想做的事,有看中的人,趁还可以办到的时候,就尽管去办吧,我不再干涉你了。
最后一句话说不清是埋怨还是纵容,倒让人格外心酸。春桥不愿在弟弟面前丢脸,勉力把翻涌的情绪摁捺下去了,才道:“他说,你头一回求他办的事,他已经办好了,文件全部在这里。”
他的声音显然有些发哑,何凌山清楚此刻不宜引春桥继续说话,于是重重在对方肩上一拍,拿起纸袋独自走出门去。
即使不打开它,何凌山也知道纸袋里装的是什么。当初他向何宗奎提出这个请求时,何宗奎曾让他多等些时候,毕竟为一个凭空出现的人捏造前尘,建立全新的身份证明并不是件易事。在他重回燕南前,这样东西还没有准备齐全,想必在这一个月里,何宗奎为了办妥它花费了不少心思。
何凌山叹了口气,正想把袋中的文件取出来看看,忽见一人步履匆匆地从院门进来,扭头张望一番,找到他后立即唤道:“小少爷,您有信到了。”
那人正是许叔和,何凌山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想他怎么突然担负起了送信这等小差事,只问:“什么信,从哪里来的?”
许叔和露出一个微笑,道:“是从燕南来的。”
听到燕南两个字,何凌山登时连答复都来不及,径自从对方手中夺过信来。好在许叔和是个识趣的人,也不多问,打了个招呼便走了。
明明再走几步就是书房,何凌山却连这点时间都不愿等待,在半路上就拆了信。写信的人显然十分用心,连信纸都特意挑选过,上面还沾着些隐约的香气。何凌山凑过去闻了闻,耳根霎时一热,这点香味是他熟悉的,与淡淡的墨水气味混在一起,竟多了点莫名的温存。
温鸣玉写的信不长,前面大半都是他在陈述近况,措词简练,没有半分亲昵暧昧的意思。何凌山倒是很爱看对方说起这些,细细读完后,才见末尾写道:夜半涉足园中,见月色澄明,更胜秋夕。而今与君身隔两地,唯有一轮婵娟可共,可惜月不解人意,夜减清辉,不知来月此时,君归期定否?
这个人在情爱之事上果然含蓄得很,怎么都不肯把心思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何凌山看得无奈又好笑,拿着信回到书房,取出一张信纸,起头一句,便不加掩饰地写道:“我想你了,事已办妥,马上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