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4/4页)
李华贤回头看大钱衙役,大钱衙役挥手。
“快去快去,孩子的事儿要紧。”
“马儿在马厩里,自己牵一只去,晌午我才给它们吃过料豆,你自己也带上一点,省得家里没有马儿吃的。”
“放心,大人那儿我会替你交代一声的,咱们大人心好,这孩子的事是正经事,你只管去吧,大人必定不会见怪的。”
李华贤感激的拱手,“多谢钱哥。”
待李华贤走后,众人也没有了吃瓜的心情了。
大钱衙役将最后一块瓜塞到昆布手中,挥手道。
“拿去吃吧,解解暑。”
昆布吞了吞口水:“那小钱哥呢?”
大钱衙役:“没事,多灌两水囊的水就行了。”
昆布:……是亲哥了。
……
几人都有些担心李华贤家的小子壮壮。
这壮壮虽然名字叫壮壮,但他却生得像娘不像爹,那身子板瘦瘦又小小的。
前段时间李华贤的媳妇丁氏也去了朱娘子的织布庄做活,这小孩便没人带了,听说是被寄养在了姥姥家。
李华贤和丁氏每旬回去看一次,每一次都拎着大包小包的,一开始小孩哭得大人心里难受,最近听说倒是好了许多,没那么闹人了。
哪里想到,这没有闹人了,一来就来个大消息。
大钱衙役叹了口气。
“但愿没事吧。”
……
宋延年听到这消息时,也是诧异了一下。
“是壮壮吗?”
大钱衙役这下是惊讶了,“啊,大人还知道小李家的小儿啊。”
宋延年点头,“有过一面之缘。”
他在朱娘子的布庄外头见到过李华贤在等丁氏,自然而然就知道当初初来善昌时,在城门见到的那个小儿就是李衙役家的小子。
他还坐过自己的小毛驴呢。
宋延年想起那小松鼠一样的小孩,不由得也是担心了。
“大钱,你留意下这壮壮是怎么了,有什么需要,只管让李衙役来寻我。”
大钱衙役:“哎!”
他感激的看了一眼走在前方的宋延年。
他们这大人就是心善,自从有了他,这善昌县里,每个人的日子都好过多了。
冬日里的粥、热豆汁还有暖和的衣物,上一个冬季冻死的人都少了,有了布庄后,妇人也能有赚钱的路子,既补贴了家用,自己腰杆也挺直了,在家里也有了话语权。
他见大人判过几场夫家欺负婆娘的案子,因为知道大人厌恶这种言行,再加上方家庄那传得沸沸扬扬的方二林错失金山银山的事……
一时间,善昌县里的男人对待婆娘都好了许多。
更别提春日里,他们大人还亲自走访村庄,劝农课桑,一些穷困的村民,就连粮种都是大人亲自租借的,到时只需秋收时返回就行。
大钱衙役由衷的叹息。
“大人,善昌县有您,是我们的福分。”
宋延年失笑,“言重了。”
……
另一边,李华贤一路快马加鞭的往家里赶,半路上他就追上了坐牛车的媳妇。
他当下就勒紧缰绳,“吁!”
马儿急停,前蹄微抬,李华贤紧紧的拽着缰绳,大声的朝牛车喊道。
“媳妇!”
丁氏见到李华贤,瞬间就流下了泪,着急道,“相公,咱们家壮壮,壮壮……”
才提到壮壮的名字,丁氏就哽咽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还是牛车上的村民赶紧接过话头。
“别急别急,这会儿应该没事,早晨的时候突然人昏了过去,你丈人找了大夫来看过了,大夫给扎了针,是你丈母娘不放心,让我来找你们一趟。”
李华贤认出这是丈人村子里的,他算是媳妇的堂哥,连忙唤了一声。
“啊,是大锋哥啊,今儿这事真是麻烦您了,我带媳妇先走一步,等我家壮壮好了,我亲自拎上两壶酒,咱们喝个痛快。”
丁大锋不在意的笑了笑,“些许小事,快去吧,这孩子不舒坦,咱们当大人的就是焦心。”
丁氏在李华贤的帮助下上了马。
这大白马神勇不已,就算驮着两个成年人,速度也没有慢下许多。
李华贤抓了抓马儿的鬃发,夸道,“乖马儿,等到了家里就给你吃顿好的。”
“咴律律~”
马儿好似听懂了李华贤的话,昂头嘶鸣,脚下的蹄子交错不停,跑得更是快了。
当真是如诗文里形容的那般,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很快,李华贤便看到了南山厝的大石头,他马儿不停,一路疾奔到村西的一户农家前。
李华贤翻身下马,丁氏在他的搀扶下也下来了,她顾不得自己发麻的双腿,跌跌撞撞的推开篱笆院门,拔腿就往屋内跑去。
“爹,娘?壮壮,壮壮?”
丁氏的爹丁弘林一声惊呼,“快快,老婆子,拿布来,壮壮又开始打摆子了。”
丁氏心里一惊,侧头往自家爹娘的房间跑去,倏忽的推开了木门。
“壮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