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2页)
韩修上辈子是个浑身长刺的刺头,这辈子是个白净软萌的乖小孩。没有她看着,她不放心,担心他被欺负了。
学校里的孩子才不管你爹是谁,你爷爷奶奶是谁呢。在男孩子中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打架斗殴老师也不敢管。
韩修瞬间溢出个大大的笑脸来。
听到蒋乔这么说,韩从文心里一喜,然后看向蒋维均和宋舒敏,上学的事,蒋乔能说了算吗?韩修直接上初中是没有办法的,可蒋乔等几年后才开始上学,这可不是小事情。
蒋维均和宋舒敏先是一愣,然后笑开了。他们真怕闺女要在家窝十几年呢,现在听到她说要去上初一可惊喜了,上了学就能多接触人了,话自然也会多说了。到底是从小的情分,闺女舍不得韩修这孩子,想要一起上学去。
宋舒敏开心说道:“好极了,年年可是乔乔唯一的朋友,一起去上学再好不过了,到时候打声招呼让他们两个在一个班念。”
韩从文心底讶异,蒋乔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做自己的主了。
酒足饭饱后,韩从文就带着韩修回去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七零年。
因为停课,68年秋季,66、67、68这三届的毕业生一下子涌进社会,尽管号召他们去支援偏远地区,到郊乡插队落户,但还是给京市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京市的工作岗位非常稀缺,无法安排那么多毕业生的就业。七零年初,出了正式的毕业分配政策,除独生子女外,多子女家庭无法自行安排工作岗位的,都要下乡,当知青去。部队职工的子女,部队有条件的要自行安置,没有条件的由毕业学校统一安排。
与此同时,京市的学制改了,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这使得城里的工作岗位更加紧张了。
一个家庭四个孩子来算,大院里这么多户人家的子女根本无法全部安排工作,当兵去也要符合身体条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去当兵的。
不说孩子愿不愿意吧,大院里的孩子不可能个个都可以留城,要真是这样,有一帮子的人要倒霉。
索性都不管了,让各家的家长自己想想办法,找门路,实在是没法子的话,让学校自行分配。
城里的职工舍不得孩子的,都让孩子顶职,从而可以顺利留城,不过独生子女家庭只是极少数,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好几个孩子,工作有两份,最多加上爷爷奶奶的,有四份,这么多的孩子怎么分?
这就要看这个孩子在父母心里的分量有多重了。也可以想方设法买工作,可一个工作至少得几百块,这几乎是大部分工人家庭的全部积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