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盛世一统7(第2/3页)
他都多少年没见过周周了,也不知道福宝现在长什么模样,小时候就漂亮,现在指定更漂亮了。
杏哥儿是想多听会,说是做饭,可腿不动弹,王石头西瓜都买回来了,用网绳吊着放进井水里沁着,杏哥儿也没做饭去,王石头看爹和小舅子忙活半天,都没吃晌午饭,便自己扎进了灶屋做饭。
杏哥儿婆母一看儿子这般任劳任怨听杏哥儿吩咐,也没啥脾气了——这些年早都习惯了。以前杏哥儿在他们面上还装的一回事,石头也要面子,现在算了吧。
“光宗你多说说。”杏哥儿催,“说仔细了。”
黎光宗:“阿哥,我说了八遍了,就是大伯周周哥福宝回来了……”
杏哥儿婆母知道杏哥儿想听啥,这男人说起话来就一杆子打出一个屁来,哪能尽兴?也幸好杏哥儿婆母也乐意谈这个,接了话,跟杏哥儿学:“是五月中到的,一队人呢,车马护卫,腰上挎着大刀的,一看就是厉害的,还是牛蛋儿子毛毛瞧见的……”
“娘吃瓜,然后呢?”杏哥儿切了西瓜先递给婆母,听得入迷,瓜都忘了吃了,也不觉得饿和热。
他婆母也说的口若悬河,抽着空咬一口瓜解解渴。
“……那王家的给周周赔不是,你是没见,那么大的人了,当初为了几个钱你说说至于嘛,现在听你大伯家盖祠堂和族学,怕记恨她家吓唬的不成。”
杏哥儿知道王婶因为炉子记恨上周周的事,狠狠啃了口瓜附和婆母说:“当初又不是周周卖的炉子,真是没道理,活该她的。”
这婆媳俩一唱一和的说起来很尽兴,黎光宗在旁边唏哩呼噜的啃了七八牙西瓜,虽是嘴上咕哝说话咋这么麻烦,可听八卦就西瓜那吃的肚饱。
灶屋揉面擀面的王石头都听得入神,有时候都忘了手里活了。也幸好那两个西瓜,先分了一个,大家解了饥渴,等饭上来,还有些不尽兴,想继续说。
以前杏哥儿婆母上府县送粮,一般是住个两三日的,总会看不惯杏哥儿使唤王石头干这干那,多是念叨几句,还甚少有这样一见面说不完的话的一天。
可见八卦的魅力。
“娘说,让你带着元元先回村住些日子,生意什么的先放一放,我石头哥一人不成那就招个人手。”黎光宗道。
杏哥儿白了弟弟一眼,说:“招什么人手。”
婆母先急,咋滴你带元元回去歇一歇了,让她儿子一个人在这儿忙活,连个人都舍不得招,这把石头用的扎实,石头又不是地里的牛——
“都回去。十多年了,除了过年也没歇过,铺子关了门,这次回去好好歇歇。”杏哥儿说。反正夏天生意不好做,干脆趁机放大假。
王石头还舍不得钱,不过话还没吱声,杏哥儿一个眼神过去,“咋滴?”
“没啥。”王石头吭哧吭哧把舍不得买卖咽回去了,歇一歇也好,挺好的。
婆母从头看到尾,不知道说啥了,算了算了,这儿子不争气不指望了。
小院子倒是能睡下,十多年前杏哥儿接苏家兄弟来这儿住过一个多月,做的上下铺的床有两张,如今用材结实,床是稳稳当当的还没坏,那间房平时空着放杂物,角落堆着粮食麻袋,不过夏天收拾收拾,铺着草席,能睡。
黎光宗和元元睡这屋,元元的屋让阿奶爷爷睡。
元元下午下了学堂回来,就听他阿爹念叨:“你周周叔回来了,还有福宝,你明日就同夫子说清楚了,请一些假,咱们收拾收拾回村了。”
“知道了阿爹。”
元元时常听阿爹念南边当官夫人的周周叔,此时听见周周叔回来也是高兴,便问:“周周叔回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诶哟忘了跟你说了,你舅舅说顾大人升了官调到京里去,做什么阁老——”
“啊?!”元元吓得筷子都掉桌上了,“阿爹这话可不能乱说的,阁老那是首辅才成,要是被听去了,给周周叔和顾叔带来不好就不好了。”
杏哥儿被儿子这严肃表情整的愣住,也有些害怕,怕他没听清学坏了,赶紧叫黎光宗,先捶了一拳,“你说说,说清了,可别学坏了。”
“啥就学坏了?”黎光宗听完外甥前因后果,就说:“就是阁老,没听错的,大伯回来当天,咱们县府尊都到了,给周周哥大伯作揖行礼呢。”
元元:……怔愣在原地裂开了。
杏哥儿拍着胸脯,“吓死我了,你这一惊一乍的,我还以为说了啥错话,没错就成。听见了没,就是阁老,这阁老是干啥的?咋就吓得你那样。”
“阿爹,阁老就是首辅,就是最高的官。”元元恍恍惚惚解释。
黎光宗拍大腿,“没错了,健安也这么说,就是最大的官,没错的。”他没学错啊,干嘛打他,阿哥这手劲,难怪石头哥这么多年是不敢不听,谁架得住啊。
“明个儿记得跟夫子告假。”杏哥儿想了下,“你顾叔当阁老这事先别往外传了,如今村里就周周还有大伯和福宝,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你传出去要是惹了什么麻烦就不好了。”
元元郑重点头,说知道了。
最早前,杏哥儿得了京里来信,元元夫子意外看过,借了书,虽然后来没出什么大事,不过现在杏哥儿跟以前刚到府县做买卖不同了,尤其这次和以前那书信不同,还是慎重来。
第二天卤煮铺子门前就贴了家中有事回乡一段时间告示。杏哥儿这边把行李收拾了,洗了澡,早上还去买了礼,回到院子,元元也辞别过夫子,背着书囊,坐着牛车,回了。
遇到邻居打招呼问的,杏哥儿是一概说:“回去住些日子,有事情要忙。”、“回来还不知,反正想多住住一些时日。”、“可不是嘛,干了这么久了,难得歇歇。”
西坪村。
田里庄稼收成到了尾声,现在地里都是麦茬,家家户户都收了干净。前多年没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是交完了粮税,粮食几乎都卖了,只留少部分混着杂粮豆子吃,打仗后,存粮的多了。
年年收成好,年年存余粮,也年年吃不了新鲜的,都是吃陈粮——有时候存的多了,吃不完,陈粮卖的价位也不高,可没人敢少留,就怕万一,那时候饿肚子吃不饱饭要死人的。
今年倒是卖的多了些。
问就是:“顾秀才都当了大官进了京,我想着日子应该快太平了。”
“啥顾秀才,现在是阁老了。”
“对对对,那什么阁老。可秀才郎年纪也不大,我记得比周周还小三四岁,咋就阁老了。”这阁老一听年纪就不小。
村里人哪里知道懂这些,叫秀才郎那也是黎大一家回来,以前老早记忆活泛了,想起了许多顾兆在村的事,什么模样俊俏、下不了地、读书好、还能琢磨肥料,对周周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