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4/5页)

乾隆这是允许了?

和敬眨眨眼,巴不得立刻去试试,知道乾隆过来肯定要跟沐瑶单独说话,她就麻溜行礼去接秀山房那边找舒贵人一起挠五阿哥的脚板底试试了。

沐瑶等和敬一走,就惊讶问道:“五阿哥的名字定下了,是永琪?”

乾隆点头坐下道:“是,昨儿定下来的。”

不出意外,永琪的琪字依旧是美玉了。

他坐下后接过沐瑶递来的温茶喝了一口,诧异道:“茉莉花茶?”

沐瑶就笑着答道:“是,茉莉花茶的香气很浓郁,闻着整个人都能安静下来,我最近很是喜欢。”

乾隆低头喝完一杯,微微一笑道:“倒是叫你看出朕的不高兴来了,其实也不算不高兴,就是有点说不上来。”

沐瑶面露微笑鼓励他说说,然后乾隆就简单把事情说了一遍,她感觉嘴角的笑容就有点挂不住了。

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最近有些干旱,很多地方没下雨,乾隆就按照惯例下诏求直言。

言下之意,就是让御史们畅所欲言,说乾隆有什么不对,然后乾隆再写个文书告诉上天,这个流程就结束了。

当然不是说乾隆真的有什么错,而是更像是一种求雨的形式?

历代皇帝都是这么做的,乾隆也就照做了。

乾隆以为御史们就捡点鸡毛蒜皮的事说说,然后他再表示努力精益求精,稍微改正,这事就结束了。

然后大部分御史都明白这个理,但是其中就有一个愣头青却真的洋洋洒洒写了厚厚一个折子送上来,说乾隆的各种不对。

这个御史的名字叫杭世骏,确实头铁,听闻写了足足一夜,写的折子就差没说乾隆哪里都不对了。

沐瑶抿着唇,想笑又不敢笑,这确实是个头铁的,把乾隆弄得又是生气又是委屈。

乾隆还感觉自己当皇帝这几年做得算是不错,勤勉又没偷懒,各地也没有什么特别糟糕的情况,怎么这个叫杭世骏的御史那个折子里面,自己就不知道如何挑选人才了?

他怎么就不知道了,简直让人一肚子火气。

偏偏这个还是乾隆下旨让人说的,如今人家说了真话,他又不高兴了,还不能下旨降罪,别提心里多憋屈了。

乾隆说完还不得劲,让李玉把折子送过来给沐瑶看一眼,评评理,是不是杭世骏说得太过了一点!

沐瑶打开折子,一目十行看完,感觉这位御史说得其实也在理。

杭世骏说的是江南才子多,但是为官的少。

乾隆下江南一高兴,多点了六百学子进官学,挤满人的官学里头却没几个能当京官,着实太可惜了一点。

而且南北的科举考试,卷子还是不一样的。

京城的简单,江南的要难得多了,然后这分数还从上到下排名,这不欺负人吗?

于是不少人就找关系去京城考试了,这就导致江南才子北上了不少,但是考中的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杭世骏还是要命的,这个就不敢仔细展开。

沐瑶其实也能猜得出来,因为这边考试,考官也是这边的,选的自然是京城子弟了。

若是说考官们怎么看出来,这不简单,京城大多学子不比江南才子诗词歌赋,却更务实一点,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一点来了。

哪怕江南才子过来后努力改变文风,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这就能分辨出来,所以江南才子依旧没能中的多,久而久之,江南那边也没人特地跑过来,京官几乎都是这边的子弟挑选出来。

杭世骏的问题一针见血,可惜这件事对乾隆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

看看如今朝堂大臣几乎都是满族大姓,江南那边又有几个呢!

说到底,乾隆肯定会选自己人居多,科举公平,却又不完全公平了。

杭世骏是江南人,又是寒门子弟,能当官是万里挑一了,很替江南才子惋惜,才会写折子提出此事来,反倒让乾隆恼羞成怒了。

沐瑶回想了一下此人,就对乾隆说道:“我依稀听阿玛曾经提过这位御史,在江南也算是个厉害人了,还是先帝的时候中举的。家里穷得很,书都买不起,还都是借的。借回去誊抄的时间就太久了,有些孤本还不好借,于是他都拼命背下来,然后再回家默写。”

可以说杭世骏是个过目不忘的人才,能走到如今靠天赋也靠努力,要这么给乾隆罢官了,着实可惜了一些。

乾隆挑了挑眉道:“朕还不知道他在江南居然有些名气,连苏家都听说过,就是你要替杭世骏求情了?”

门口听见的李玉心里都忍不住替沐瑶捏一把汗,生怕乾隆迁怒到这位纯贵妃身上去。

沐瑶微微一笑道:“我不是很懂朝堂这些弯弯曲曲之事,只觉得此人性子憨直了一些,必然觉得皇上的肚子里能撑船,于是才大胆进言。”

说好听点叫憨直,说难听点这人是傻乎乎的,瞎说什么大实话呢,不要命了吗?

乾隆看着她笑道:“你直接说杭世骏傻就行了,什么憨直?”

他摇摇头,倒是没刚才那么郁闷了。

李玉在门口是啧啧称奇,还真是这位纯贵妃厉害,言两句就让乾隆一肚子火气都没了。

乾隆想着杭世骏的学问确实相当不错,连先帝都是称赞过的,就这么免官打发回家确实可惜了一点,还不如转去翰林院修书了。

杭世骏这性子的确也不适合为官,实在太没眼力劲了一点。

他心里盘算好,就听沐瑶忽然说道:“提起干旱这事,我以前看了不少杂书,依稀记得南边有一种叫甘薯的作物,不必浇很多水,干旱之地也能种下。”

乾隆一怔:“甘薯?朕仿佛记得谁提起过。”

他回想了一下,让李玉去御书房取了一本折子过来,折子压在最下边,李玉带着小太监翻了好一会才找到送过来。

乾隆打开一看,转头递给了沐瑶:“确实有人提过此物在干旱之地也能种,产量比小麦和水稻还要高,听着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他看过后压根就不信,直接就压下了。

沐瑶看了一眼,这人只略略提了一下,还是在最后提了两句,要不是乾隆的记性好,估计都想不起来。

这人的名字很陌生,沐瑶并不认识,估计就是想提一提,要是乾隆愿意接受就多说点,不愿意就少说点,或者直接就没下文了。

如今看来,显然是后者了。

乾隆回想了一下,又道:“朕记得福建巡抚去年送了特产来,就是带泥的疙瘩,仿佛就是叫甘薯的东西?”

李玉想了想,点头道:“皇上记得不错,确实礼单上有这么一样,只一个不大的笼箱。里面是拳头大的果实,带着泥不说,个头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