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造神(第2/2页)
最为关键的是,《天台邮差》和苏韵的这一次冲奖成功,除了代表着华夏电影的商业意义和艺术意义都有了一个重大变革之外;其所隐含的政治意义和探讨,更是让与此相关的人为之瞩目。
早在年前,赵励明前往深市视察地产事业时,就和苏韵谈好,将《天台邮差》带到了深市开展了一次小型的内部放映。
高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多样的牺牲和一时的错误,深市这几年顺应政策的高速发展之中,亦是暗中滋生了不少问题,一如当年为了促进经济飞速发展而无奈放弃了一些东西的香江。
许多时候,那些发展必然的弯路和错误,每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城市都已经走过;但即使是有着先例,后来者也始终都是难以避免地踏上了重复的坑,仿佛这些坑必须是自己亲身踩过跌过,才能是真切地认识到痛和错误。
不过,苏韵和赵励明这两个见识过这些历史的人,都不想看到寄予厚望的深市也逐步走向这个模样。
可以说,这一部被后世称为“预言神作”的《天台邮差》,苏韵拍它的原因,并不止是为了冲奖。
而是为了通过电影的普及性和引导性,自上而下地去警醒、去引导所有人——当一切都为了发展让步之后,是必然会在那看似华美辉煌的外壳下,暗自伴生出令人难以忍耐并且迟早都会爆发出来的糜烂疮疤。
与此同时,赵励明所主导的那些良心产业,亦会成为最后的底线界限和宣传的榜样,用来勾起某些新兴大户那尚未被污浊大环境完全污染的良心。
诚然,依靠良心而行并不是最后的保障,所以赵励明是逐渐有了以此为根基,从商到政的想法。
对于这一点,苏韵表示了无限的支持。
两兄妹仍在外国密谋远虑之际,晨光再次跨越地平线,跨越香江的维多利亚港,一路不停歇地来到了深市这个最初的对外窗口。
衣着如路人一般朴素的人,正聚集在办公室、会议室里,埋首于工作之中。
面对“把苏韵推向精神偶像”的这个讨论,以及上头有意将《天台邮差》引进大陆播映的计划,有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忍不住犯起了嘀咕:虽然苏韵的电影很好看也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但现在这个发展关键时期,贸然引进这种明显是对发展有阻碍的故事题材,是不是会添乱?
“那你有什么想法呢?”年长的老领导并没有一下子就对其进行责骂,而是异常温和地反问道。
看着这个细皮嫩肉的年轻人,老领导忍不住也看了一眼自己那双黝黑粗糙的手:也许这个家境不错的年轻人无法想象,为了将货物卖出去促进经济发展,这些年里有多少人或是不知、或是心知肚明却也照样忍气吞声地贱卖了货物……
无论是被哄骗还是被迫无奈,都让从底层出身的老领导忍不住为之心酸和心疼。
不过,开拓者的艰苦无需强加于下一代去重复,他们这些如朝阳般的年轻人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好好利用自己的学识,去站在他们这些老前辈的肩膀上,摘取天边更遥远更辉煌的光芒。
年轻人不知老领导的期望,于是就挠了挠头,将心里的想法诚实地说了出来:“反正我是想着……才吃饱穿暖没几年,人们哪有时间、有条件想那么远呢?”
“就是因为他们没时间也没条件想那么远,所以才需要我们替他们看得远,想得更远——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老领导看着懵懵懂懂的年轻人,露出了一个带着殷切期待的微笑,“所以,我们在这里为我们的人民努力拼搏的同时,在明面上,亦需要一个如当年雷锋精神那样的精神偶像,去带领人们向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大踏步前进。”
新兴的影视行业在思想传播这一层面上,是远比传统纸质媒介更让人容易接受和追捧的新时代传播媒介。
而苏韵其人,自底层一路走来,从康城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金棕榈奖,到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金狮奖,再到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短十年间,几乎是飞速地进行了这一系列从幕前到幕后的蜕变,以及完成了让人极尽赞美的成功转型。
再加上对祖国的深沉爱意和由始至终都坚定不移的立场,毫无疑问,这个精神标志对象的选定除了她之外,便再无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