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3页)

杨忠发在旁边看得瞠目结舌,“元公子,你这是不是太过严格了啊?”

这到底是在挑骑兵,还是在挑将领之才啊。

元里摇摇头,“杨大人,我之所以如此严格,是因为我只需要八百人。既然有条件,从一万人里面自然要挑选出来最为优秀的八百人。”

不止是杨忠发等人看得瞠目结舌,一旁等待筛选的士兵们也心中忐忑。

“龚斌,这选人好严苛啊。”

几个士兵凑在一起低声说话,各个面上忐忑。被叫做龚斌的士兵是站在他们正中间的高个子,他正紧盯着正在筛选的士兵,面上紧张又兴奋。

“是啊,”龚斌道,“我刚刚看到咱们的屯长也上去了,结果没有过关。”

“啊?屯长都没有被选中吗?”

其他的士兵们更加丧气,唉声叹气,“如果屯长都没有选中,那我们肯定也选不中了。”

龚斌不这么认为,如果只看级别高低来选人的话,元公子大可以直接在各个武官之中选人了,还看他们干什么?他给兄弟们鼓着气,“你们不都是想要成为元公子的亲兵吗?现在机会来了,怎么能还没试就放弃呢?”

“可是这么多人都没选中,怎么能选中我们呢?”

龚斌还要再说话,前方便有人叫道:“下一个。”

原本还丧气的兄弟顿时挺直胸膛,精神昂扬地大步走了过去。

龚斌哭笑不得,他总算知道了,这些人嘴里说着要放弃,其实一个个都希望能被选中呢。

很快,就轮到龚斌上场了。

龚斌恰好排在刘骥辛面前的队伍中,他心中怦怦跳,努力站得笔直,目光直视前方。

刘骥辛上下打量着龚斌,龚斌身形高大威风,长相也很端正。他对此人印象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龚斌声音洪亮地道:“幽州蓟县人士龚斌。”

刘骥辛翻看了一下册子,“你还是个伍长?”

龚斌继续大声地道:“是!”

刘骥辛点点头,“去跟那个人练一练。”

龚斌转身一看,刘骥辛指的正是邬恺。

一整个挑选士兵的过程,元里全程都在。这一万人中的好苗子不少,等到夕阳西下,八百人也挑选了出来。

元里当即令这八百人搬出了军营,迁去与自己的部曲同住。

当天晚上,元里便分好了伍长、什长、百夫长的职位。

分好武官后,元里也和士兵们说了,“伍长、什长、百夫长并非一成不变,每个月月底,我都会进行评估,只要做得够好,谁都可以成为新的武官。”

此言一出,被任命的士兵们心中霎时升起了紧迫感。他们暗中发誓每个月都要做得最好,绝不被拉下来。

而普通士卒们更是蠢蠢欲动,倍觉兴奋。

元里并没有命千夫长,而是让邬恺和汪二各自带领五百人。

邬恺和汪二没有想到自己竟被委托如此重任,他们当即激动地起身抱拳,表示绝不会辜负元里的信任。

除了他们两个人,邬恺和汪二也推荐了几个天赋不错的人,其中有两个人让元里比较关注。

一个是蓟县本地叫做龚斌的人,一个是凉州来的叫做陆辉的人。

这两个人功夫都很不错,邬恺和汪二觉得他们可以被重用。

除了分出管理层,元里也没忘掉制定军规。

他定的军规同样很严格,不准抢掠百姓分毫,不得擅自行动,完全服从纪律,冒进者杀,独退者杀等等。

看到军规之后,被挑选出来的八百个人里顿时有不少人后悔了。

元里在军中的名声一向是仁善扬名,他们没有想到这么仁善的元公子,会比大将军定下的军规更为严厉。

元里不露声色地看着他们的表情,沉声道:“诸位都是我辛辛苦苦从一万士卒中挑选出来的人,一万士卒也只挑出了你们八百个人。在我看来,诸位都是人中龙凤,是以一挡十的人才。”

这句话说完,不少人都被夸得不好意思地笑了,各个激动又臊得慌的看着元里。

元里表情平静,“但我知道,你们在看到我定的军规之后已经有人在心里产生了怨言,有了退缩之心。想退的人,我不阻拦你们,你们现在就可以离开了。”

人群中一片哗然。

元里顿了顿,继续道:“只是看到了这样的军法便心生害怕的人,并不是我想要的人。你们连这都做不到,还想要做什么?在战场上做逃兵吗?那我还是希望你们赶紧离开!”

这话一出,心里有退缩之意的人脸上难堪,羞愧地低下了头。

元里道:“想走的人就走吧,我的话先放在这里,你们只有这一次可以离开的机会!”

士兵们互相看了看,有一些人已经动了想走的心思,但他们左右看了看,没有一个人率先离开。

没人冒头,想走的人也迟疑地不敢走。半刻钟后,所有的士兵没有一个人离开。

元里叫了一声好,笑道:“诸位果然都是英雄!我也在此和诸位保证,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就绝对少不了你们那一口饭。只要我有一口气在,我绝对会照料好你们及你们的家眷!来人,上菜!”

一声令下,仆人们端着丰盛的菜肴走了过来,一道道烤肉、肉羹被放下,巨大的烤全羊、烤猪被放在中央,紧紧地吸引士兵们的视线。

肉香飘过去,所有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元里令邬恺和汪二将肉食分给百夫长,再由百夫长分给什长,什长再给分伍长,最后由伍长分到每一个士卒的手里,确认每一个士卒都能得到肉食。

这里面有许多士兵活到现在也没尝到一口肉味,他们一拿到肉,就忍不住口齿生津,连忙把肉往嘴里塞去。

这一场饭下肚,所有人哪里还记得严苛的军法,他们全部都在庆幸,庆幸他们还好没走,还好留了下来。

这样的情绪,在听到元里说每三日必有一顿肉食时,顷刻间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