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三个爹的奋斗(第2/3页)

而且,那可是五六十年代,还年轻的时候就成名的大牛人啊!

不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就是出身中药世家,本事大了去了。

后世都说中医药不灵了,其实不是不灵,而是真正的牛人越来越少。

而那几个老家伙,就是真真正正的深不可测,更是护肝片、胃康灵那几种产品创始团队。

说是镇厂之宝都是轻的,可着全国找,也是没一个就少一个。

对于齐国君的坚持,吴连山有些犹豫。他当然也主张能请回来最好,可是请不回来咋办?

“要不,到省城找几个年轻一点的能人?多花点钱呗!”

齐国君一听,摇头道:“比不了的。”

想了想,咬牙道:“不行我去请!挨个去求,说什么也得把人求回来!”

齐国君别的不行,就是有那股劲儿。

唐成刚和吴连山一听也不再坚持了,那就让老齐去请请看吧,但也没抱多大希望。

唐成刚还道:“那这事儿就交给你了,别怕花钱!不管花多少钱,只要肯回来,哪怕就当个特邀技术员,给咱们把把关,提提意见也行。”

他还是怕齐国君小家子气,舍不得花钱。

殊不知,搞生产的发起狠来,他这个搞销售的也有点招架不住。

还真让齐国君弄回来两个,只不过……

年薪:60万,外加后续股份,把唐吴两人的下巴没惊掉了。

……

请回来的那俩老爷子都七十多岁了,一个在尚北下面的乡镇,一个在尚北市内,都是开中医诊所的。

而且,名声在外,生意很好。

可是,生意再好也架住不齐国君一年就给60万的开价啊!

更架不住他天天就长在诊所里一样,软磨硬泡。

老头儿实在是拿齐国君没办法,你说你也四五十岁的人了,怎么就……

最后只好答应下来。

其实,钱不钱的,这两老爷子还真不太在意,只是说明了新药厂老板的诚意,看到了重建药厂的决心。

更重要的,还是两个老爷子对药厂是有感情的。

当年,就是他们几个建国之初的大学生和中医世家弟子,从南方被国家安排到了东北建设大后方。

啃着馒头,就着白菜汤,窝在一间集体宿舍里,你一言我一语的,推出了药厂的几种招牌药。

说句托大的话,要是没有他们几个,也就没有现在的尚北药厂。

后来,又都在尚北扎了根安了家,对药厂的感情,一般人理解不了。

有一个叫邹远驰的的老爷子,退下来的时候是药厂副厂长,他甚至能把药厂一千多个职工的名字都记下来。也盼着药厂能起死回生,给那一千多职工一个交代。

要知道,当年药厂逐渐没落,工人们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偿。从开始的拖发工资,停发奖金,到无薪休假,再到千把块钱就买断了工龄,从此自谋生路。

职工们在厂子里干了半辈子,最后落得那么一点点补偿,邹远驰觉得自己是有责任。

所以,当齐国君找上门的时候,他其实就心动了。

等到齐国君开出价来,天天来求,日日来报道,他就知道,这几个新老板是要干实事儿的人。

所以,也就同意回厂了。

只是把唐成刚心疼坏了,120万一年,就找回来两人……

虽然不用马上掏钱吧,可是,老齐你是真狠啊!

这可是98年啊,60万的年薪,绝对是个天价了。

最后,唐成刚就一句话,“国君啊,干的漂亮!接着找,接着砸!”

唐成刚越来越发现,把齐国君和吴连拉到身边,实在太正确了。

老哥仨的性格实在太互补了,就比如请这两老爷子,如果是唐成刚或者吴连山去,两人都精于算计,即便开价,也要瞻前顾后,绝对没齐国君这么野,上来就是一个你无法拒绝的天价。

那两老爷子,也不见得就能回来。

也就齐国君,别看人老实,可是发起狠来,魄力也是嗷嗷。

“还有仨,你要能把那仨也叫回来,我就服你!”

那三个老技术员都在外地,一个在省城,已经是省城中医院的镇院之宝了。另外两个更远,在南方的两个药厂,也是身居要职。

其实,唐成刚也就是逗着玩,有这两就不错了,你还真能全请回来?

可是没想到,齐国君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明天给我买车票,我先去重庆。”

重庆那个和邹远驰有私交,现在还有联系,也是最有可能找回来的。

唐成刚:“……”

吴连山:“……”

“你真去啊?”

却闻齐国君皱眉道:“其实最难搞,也最重要的那个,是省城的马老头儿!”

“人家在省中医院被供着,子女也都离开了尚北,在省城工作。想请回来,难啊!”

唐、吴老哥俩对视一眼,有点没看明白,为啥老齐说难的时候,眼珠子直放光呢?

……

只能说,人就得逼一逼,齐国君还是原来的那个老实人,只是干厂子彻底把他的潜能激发了出来。

第二天,齐国君真的坐上火车,奔重庆去了。

这边,唐成刚和吴连山也忙的脚打后脑勺。

崔玉敏虽说整天在厂子里帮忙,但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唐成刚不让她参与管理上的事儿,财务的事更是不能碰。

这是规矩,也是底限。

尽管崔妈不是那种找事儿的人,可是三家有共识,女人不能掺合进来,否则早晚出乱子。

崔玉敏每天就在食堂帮着忙,也盯着唐成刚和吴连山,不管多忙,按时吃饭。

郭丽华这边也忙,尚北农业试点县已经是板上钉钉,作为配套单位的粮库,也成了第一批响应国家政策,进行试点改革的示范单位。

粮库下一步的任务,不但要保证尚北粮食统筹的基本需求,而且要施行公司化改制,要政商分离。

作为综合办公室主任,郭丽华的任务一点也不轻。

而且,本来没什么想法的郭丽华,突然有了一点野心。

丈夫现在开始了第二春,以郭丽华那要强的性格,也想借公司化改制的机会再往前进一步。

所以,这段时间,郭丽华也是格外卖力地扑身事业。

董秀华也没闲着,同样是农业试点的问题,尚北整体的政府工作方向都在随之调整,作为钱袋子的财政局,比农林部门还紧张。

要在本就寒酸的财政资金里,挤出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总之,三对爹妈,走的走,忙的忙,三个孩子已经彻底放养了。

没办法,实在顾不上,小哥仨已经好几天没看到老哥仨的人影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