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2/3页)

十二月初,消息已经送到皇上跟林大学士手中。

两人一时间有些沉默,林大学士缓缓开口:“我的孙儿林启,去年秋天到扶江县退亲,回来之后也是对纪炀赞不绝口。”

“也提了化肥的事。”

这些话,上次林大学士已经说过。

可这回再讲,皇上跟他自然又有想法。

竟是真的?

汴京有名的纨绔,去地方上,当了个极好的父母官?

承平国建国二百多年,也没见过他这样的人。

而且他做的政绩,是足以记在县志,记在潞州城,甚至在承平昌盛三十二年的卷宗中有上一笔。

但此时最尴尬的,还是林大学士。

如此的好儿郎,他家竟然退亲了?倒是显得他家有眼无珠。

皇帝忍不住笑道:“没想到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林大学士沉默,皇帝继续道:“你觉得化肥这东西如何?”

这下林大学士不再沉默:“自然是极好。”

能让大学士用极好两个字形容,显然已经看出这东西的作用。

用了化肥,水稻增产一百二十斤,麦子增产八十斤。

怪不得全天下最有权势的两个人,为这件事开了好几个小会。

现在看着手下调查出的结果,跟潞州知州文书上并无差别,甚至加了冬日里纪炀如何照拂村里老幼的事。

但看来看去,还是那句话?

这是纪炀?!

两人平静过后,又按捺心中狂喜,皇帝站了起来,手上赫然是那份制肥方子。

“明日早朝,制肥方子的事,便会问世。”

其实现在朝中已经隐隐有些传言。

毕竟奏章不止经过皇上的手,还有各个部门需要负责,负责钱粮的户部已经翘首期盼。

他们也在等皇上确认此事。

若是真的,那明年的粮食,岂不是必然增产?

全天下来说,都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若换成好大喜功的帝王,说不定早就传扬开了,也就是他们陛下谨慎对待。

户部尚书碰到从勤政殿出来的林大学士,见他满脸喜色,忍不住问:“林大人?是不是那件事?”

“对,那件事,是真的。”

“竟是真的,谁能想到赶在年节前,竟有个天大的好消息!”

第二天早朝过后,消息便传遍整个汴京。

汴京林大学士家中自然也得了讯息。

这天下间,竟然有人想出让粮食增产的方法,麦子都能增产八十斤,几乎提高了二分之一!

就算再不务农桑之人,都明白其中意义。

只是跟其他地方欢呼雀跃不同,林家倒是显得有些尴尬。

若是高兴,那自是高兴。

高兴之余,又隐隐看向林家姑娘们的脸色。

谁让做出这种好事的人,竟然是纪炀!

跟林家有过婚约的纪炀!

林家三姑娘已经在屋子里摔盆砸碗,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扬名?

她年后就要嫁人,退了亲的人竟然做出如此功绩,她岂不是十分尴尬?!

门外的林家表妹,林家五姑娘,六姑娘都不敢去劝。

他们上面,大哥中进士之后当官,无暇管他们,二姐又早早出嫁。

平时都是三姐管着他们,作为小辈,谁敢过去。

最后还是林五姑娘开口:“三姐,那事已经过去了。再说当初只讲纪家大公子跟林家姑娘结娃娃亲,其实并未说哪个。”

“而且退亲的时候也没说,原本就是口头的约定,去年这事也就结了。不会有人多提的。”

“看在咱们祖父的面子上,更不会乱嚼舌根。”

林五姑娘分析的没错。

毕竟谁能想到纨绔的纪炀,忽然想到这样的好法子,还真让他瞎猫碰上死耗子,做出笔政绩?

就算有人有心攀咬林家,也要看看林大学士如今在朝中的威望。

房门忽地打开,林家三姑娘脸上挂着泪痕,恨恨道:“若这样便好了。”

“那伯爵府之前大张旗鼓说,我家去他家退亲,你忘了?”

“知道的是他们要打纪炀的脸,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轻狂。”

“纪炀早不出名,晚不出名,这个时候作甚!”

牵扯到这事,那就无解了。

林家大公子过去低调找纪炀退亲,口头约定,口头取消,也不点名哪个林姑娘,这算是过去。

看起来和和气气的,大家都好。

偏偏伯爵府听说此事,一定要讲,是林家厌恶纪炀纨绔,所以退亲,伯爵府嫡长子又如何,品行不端,行为不检,还不是照样没人要。

伯爵府传这话的人,甚至有意抬高林家,贬低纪炀,好为以后庶子承袭爵位铺路。

让大家更知道纪炀的不好。

这事之前也没什么,林家三姑娘也不当回事,反正损的并非她的名声。

可制肥方子事出来,两者身份转换,反而林家变得极为尴尬。

否则皇上也不会故意调侃老臣子林大学士。

不过这些事对他们而言,说笑过了便好,到未嫁姑娘家这里,则变成天大的事情。

并非后者计较,而是她们能失去的东西并不多。

林五姑娘想了想,认真道:“三姐,你真的不用难过。依我看,此事最难堪的,远远轮不到咱们家。”

“这汴京城里,另外两家,反而真的抬不起头。”

“就算是流言蜚语,也是先到他们那边。”

林三姑娘这才止住哭泣,好奇道:“两家?哪两家?”

“自然是伯爵府,跟长公主府。”

伯爵府?

长公主府?

伯爵府好说,在纪炀故意找人惊吓庶弟,使他今年科考无望。

嫡子跟庶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摆在明面上。

他家如此看重庶子,使能干嫡子流落在外,是谁都要讲一句这家的家主有眼无珠。

把鱼目当珍珠,把朽木当栋梁。

要说以前都讲,他家庶子如何如何好,嫡子如何如何差。

结果呢?

结果还是嫡子先一步做出让陛下交口夸赞的政绩。

那可是让粮食增产的好东西!

让潞州知州连夜上奏,让皇上跟林大学士,还有户部尚书都上心的东西!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春耕之前,这东西的制作方法,便会传到承平国各个地方。

世人都会知道纪炀的名字。

知道他不仅聪明研制良方,还把好东西献给朝廷,献给陛下。

这事无论从哪看起,全都无从挑剔。

至于那庶子?

怎么?

被轻轻一吓,便什么都不会了?

如此本事,看来那科考本来也不成!

这话当然是纪炀那群好友们说的,原本只是说说,如今随着纪炀名声渐起,大家反而觉得这事是真的。

还不是自己没本事,别是自己根本考不上,拿嫡子来做遮掩吧?

只能说形势比人强,舆论也是随风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