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3/3页)

他们有回转的余地,更有周旋的空间。

各方帮着救济,很快就能让灾民恢复正常生活,再加上皇上下令中原今年免田税,更让百姓松一大口气。

此次灾情虽严重,但施救得当,后续处理也好,各地粮仓也充足,最后呈上来的结果不算难看。

各处的情况上报。

更证明纪炀冒死做的一件件事,都是有缘故的。

就连别人不理解的迁徙,如今都多了几分理解。

水利,良种,道路,在纪炀的主持下有条不紊进行。

全国上下都因为这事开始活动起来。

益宁府那边更为夸张,他们竟然直接雇了关外的百姓给他们修道路。

本地百姓如今忙着开荒种田育良种,再加上皇上主张轻徭役,所以都不愿意过去。

益宁府指挥使干脆出了个损招,雇关外人来做。

只是没想到,那些苦惯了的关外人竟然觉得这是好活计,被关内人嫌弃的事情,他们竟然争着抢着要来。

几个国家之间竟然打起来,都要送人过来挣钱。

纪炀看到这份公文的时候,一时语塞,也行。

劳动力在哪都是珍贵的。

他其实不太介意。

不过益宁府那边如此积极,自然那还是冲着火炮来的。

西南边的益宁府跟东南海边的房桦府回自己地方之后,自然让手下研制这些东西。

粗制的还行,像朝廷那样精细的火炮,他们怎么也做不出来。

再说,就算能做出来,这些人肯定偷偷跑到汴京献好,谁会真的给边关指挥使们做。

他们可不想造反。

如今的承平国,国泰民安,皇上好,臣子也好。

谁闲得没事干这事。

如果去汴京献好,那能做大官!

皇上是优待匠人跟农人的。

还有个修石桥的,好像叫什么嵇巡的,更是被皇上任命,到各处修桥梁,谁不敬着!

人心,可是在汴京那边的。

那两位精明人见此,自然利落放弃,开始频频向汴京示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过益宁府想要的火炮是没有的,制火炮的工部官员带着东西直接奔向海边的房桦府。

那边才是需要火炮的地方。

想要让当地渔民能安心捕鱼,不受外来倭寇侵扰,海上的力量必须发展。

纪炀对这点当然有私心。

有些苦难,真的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而益宁府这般示好,自然不会冷落他们。

在跟皇上商议后,益宁府开放关市的事,便已经敲定。

益宁府那边,兵力并不是问题,他们那边兵将自古勇猛。

之前是因当地势力太乱。

可经过全国田地大清查,以及益宁府指挥使,知府的治理,再加上他们最早开始重修官道驿馆。

如今已经有了纪炀当初说的条件。

再加上,周边几个小国全依靠着在承平国做苦力赚钱,他们互相制衡,承平国自然无事。

皇上还在跟纪炀感慨:“国力强盛了,感觉做什么都易如反掌。”

兵器发展,粮食发展,国内人口增长。

让承平国无形之中有了底气。

以前还敢叫嚣的人,看着对方高大的身影,瞬间闭嘴。

这种感觉真的太爽了。

是整个汴京,整个承平国百姓都能昂首挺胸的爽快。

剩下北面屯青崖关外的异族,以及频频骚扰的海上贼匪,还需要时间慢慢清理。

不过看样子,应该用不了多久了。

汴京杜家在屯青崖练兵,纪炀派了工部去房桦府研究船上的火炮,相信不久就会有好消息。

等到十月份下半年的稻米收获,更没有灾情的缘故,全国的粮储更是到了咋舌的地步。

跟着粮食大丰收传来消息的,还有四周小国的文书。

四方小国,甚至海外小国都在请求一件事。

他们都想到中原王朝的都城朝拜,想要成为承平国的附属国。

以前他们也是,但联系到底不够紧密。

这次纷纷上书,有些国王甚至主动以臣子之名上奏,可见态度。

至于自称儿子那种,皇上撇撇嘴,他孩子还没在皇后肚子里呢,怎么就自称儿子了。

纪炀哭笑不得。

可这样的场景确实可以预见。

因为这些人的文书里,全都有一件事。

乞求圣人赐他们良种,他们知道中原王朝有神物,还请天上之国赏赐。

其中不乏之前对承平国虎视眈眈的部落国家,他们审时度势,见过承平国的武器,见过承平国的丰收,更有除掉内部的贪腐。

这种时候自然改变态度。

再说了,他们真的很想要良种!

在他们想要良种的时候,纪炀跟皇上已经在商议让屯青崖附近百姓种甜菜了。

还有留下的工部官员想利用放大镜的原理,给枪械上装一个,那样就能打得更远更准。

纪炀听到这话,放下手里的甜菜,朝这个工部官员看了看。

小伙子,很有想法啊。

这是想做出大狙吗。

不过纪炀看看他,不对,自己好像记得,他是做农具,怎么突然玩起枪械了。

纪炀刚一看,这个年轻工部官员立刻道:“纪大人,我也做出农具了,您看这个犁地的机器,能格外省力!”

皇上跟纪炀齐齐看过去。

可以,还是个全才。

纪炀仔细看看他说的犁地工具,更惊讶这位的奇思妙想,甚至隐晦对他说了奇变偶不变,确定他是土生土长的承平国人士。

约莫利用履带的摩擦,再有耕牛做动力,还有精良铁制品当材料。

耕牛套上之后,果然十分省力。

不过纪炀敲敲这个铁制品,给这位全才又提了个要求:“如此硬度的铁制品,怎么才能量产。”

全才不解。

过了会立刻保证:“皇上!纪大人!我一定会研究出来的!”

啧啧,承平国有他们,何愁不兴盛啊。

皇上跟纪炀看完甜菜,再看看请求良种的文书,数百小国请求朝贡,都是这个目的。

看来自己家东西太好,也很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