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错觉”(第2/2页)

在朝中的四阿哥、八阿哥等人的帮助下,玉格筹备钱粮之事并未遇到什么阻碍,一应物资调动皆顺利至极。

然十四阿哥的用兵大计却不能独断独行,擅自作为,十四阿哥请求轻装返京,恭请圣讯。

十月初九,康熙下旨,准其返京。

十四阿哥这一回京,大约要年后才能再回军前,故临走之前,将落英送给了玉格。

“特地给你准备的人,你一共也没用几回。”十四阿哥有些怅然,他知道了她最大的秘密,但他的她的关系却仍旧好似在原地踏步。

“我把人给你,在西宁,你不必谨慎太过,你放心,万事有我。”十四阿哥隐晦的说出承诺。

因着平藏之功,因着八阿哥等人在京中的经营,十四阿哥如今在朝中的声势堪称如日中天。

玉格微笑颔首,“奴才知道了,多谢十四爷,十四爷路上小心。”

这一去,直到来年四月十四阿哥才得以返回军前,这一年是康熙六十一年了,康熙本人已六十九岁高龄。

玉格不记得康熙具体是在哪一年没的,但她记得康熙好似没有活过七十岁,所以……就是今年的事儿了。

这一刻,玉格庆幸自个儿人在西北,远离纷争,但看着排兵布阵越战越勇的十四阿哥,又时而为他感到惋惜。

十一月中,康熙驾崩,随着消息传到西北的,还有新帝的一道圣旨,令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回京奔丧。

十四阿哥恸哭过后,静坐了一夜。

其实也并不是静坐。

玉格同样坐在十四阿哥的营帐里,听十四阿哥的亲信们讨论此番回京的利弊。

孤身回京,便是认命认输,从此俯首称臣,为人鱼肉,可若是……反了。

不说雍亲王占据大义,命十四阿哥为父奔丧乃是合情合理之事,而十四阿哥若领兵回京,则名不正言不顺。

且,“青海离京城何止千里之遥,领兵回京,只路上的粮草供给便不是小数。”

不过玉大人向来善于理财,众亲信看向玉格。

玉格拿出账本,“咱们囤积的粮食够军中半月之用,但若要回京,”玉格摇头,“远远不够,余下的粮食还在路上。”

众人沉默的传阅账册。

半晌,十四阿哥声音沙哑道:“无事,你先回去休息吧。”

“是。”玉格垂眸应下,像是没觉出十四阿哥欲避开她的意图,连账本也不曾拿回,走得干干脆脆。

不是她故意为十四阿哥设陷,而是雍亲王确实布置周密,即便她能拿出足够多的军粮又如何,年羹尧正担任着甘陕总督,掌控着十四爷回京的必经之路,不仅可以切断十四阿哥的后勤,甚至可以将十四阿哥截杀在辖区。

即便十四阿哥闯过了这一遭。

及至京中,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统领着京城禁军,也可与十四阿哥一战。

而这些都是后话,首要的问题,他连回京的粮草都没有。

次日再见十四阿哥时,十四阿哥已领了旨意,准备同钦差回京,眼下青黑,精神消沉颓唐,与前日判若两人。

要回京了,而回京后,又是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