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封顾锦年为侯?国公之言,危机浮现(第2/5页)
“天意已定,人心所向,臣等无异议。”
百官齐齐开口,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忤逆皇帝,因为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简单的政治争斗了,而是天意。
他们敢怒怼皇帝,敢直言皇帝的不是,可却不敢忤逆民意。
没有人敢这样做。
“好。”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群臣的表现,他很满意。
“既然如此,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听令。”
“由宰相李善拟旨,你们二人调遣精锐,前往江宁郡,赵爱卿,朕要你三天内,根据百姓之言,调查江宁郡所有女干商,包括贪官污吏,一但发现,全部缉拿江宁大牢。”
“由刑部审查,一但认罪画押,于江宁郡菜场斩首,以儆效尤。”
“若有不服者,全家抄斩。”
“再由户部派人,查清家产,充公救灾,再令悬灯司仔细调查,江宁洪灾是否另有隐情,一切涉及者,格杀勿论。”
“若有朝中之人,则满门抄斩。”
“再者,提前京察,朕要吏部一个月内完成京察,不可徇私枉法。”
“大夏诗会后,朕要设百官宴,同时朕还要为民下旨,京察之内,大夏境内所有百姓,若有冤情者,各府各县,必须从重处理。”
“但凡有官商勾结,欺压百姓,鱼肉一乡者,杀无赦。”
“尔等明白吗?”
永盛大帝开口。
只是这一番话,让满朝文武神色一变。
因为事情比他们预料的还要严重十倍。
原因无他。
永盛大帝明显就是要借助这次机会,清除王朝最大的毒瘤。
世家门阀。
这是所有帝王都痛恨的存在,也是所有帝王都忌惮的存在。
世家门阀,是太祖都不敢动弹的存在。
而今,永盛大帝所作所为,就是在挑战他们,这种事情很恐怖,极有可能会颠覆王朝。
这朝堂之上,可能就有一半来自世家门阀。
而整个大夏王朝,基本上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出身世家门阀,而剩下的官员,即便不是出身世家门阀,也与这些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大夏真正的主人,不是眼前这位帝王,而是那群世家门阀。
这不是什么隐藏的秘密。
相反这是一种常理,毕竟总有人富有,也总有人贫穷,而当权者为了集权,可以允许世家门阀的存在,但绝对不允许这些世家门阀不是自己人。
对世家下手,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如此公然针对,才是真正的麻烦。
“陛下。”
“江宁郡商吏,致百姓于水火之中,天理难容,臣等明白,可不能因洪灾之事,牵扯太多,新朝刚立,需仁政建民心,不可以杀止杀,还望陛下三思。”
此时,礼部尚书杨开第一个出面说话,他劝说永盛大帝,不能以杀止杀。
随着杨开出面。
更多官员也纷纷出面了。
“请陛下三思,江宁郡之事,天神共愤,可的确不能牵扯太多,当务之急,是稳定江宁郡十九府为重啊。”
“陛下三思。”
“陛下三思啊。”
一道道身影响起,每一个开口劝说之人,与世家或多或少有关联,即便是没有关联的,也要主动上前。
动世家。
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也绝对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太祖当年都无法完成这个成就,永盛大帝自然也完成不了。
这不是个人能力强不强的问题,而是时机没有成熟。
贸然行动,会导致内部矛盾瞬间加剧,到时候江山可能又要易主,只是这话他们不敢说,也不会说。
毕竟永盛大帝能坐在这个位置上,当年也靠了不少世家门阀的帮助。
现在动手,绝对不是一件明智之事。
“这是民意。”
永盛大帝开口,面色冰冷。
“请陛下三思。”
众臣低着头,动三大世家已经算是极限了,还要继续动其他人,真的不行。
看着满朝文武的态度。
永盛大帝有些沉默。
他的确想要借助这次机会,去动大夏的世家,可没想到的是,在如此民意之下,满朝文武都敢这般。
这让他瞬间明白,世家有多可怕。
他心头有一股气。
一股怒气。
可他也知道,若是动了世家,国本将会动摇。
其主要原因太简单了,大夏王朝一直有一个内乱。
建德。
他一日不死,永盛大帝一日睡不好觉。
毕竟他是太祖钦点的继位者,而自己得位,的的确确不干净。
十二年励精图治,也改变不了有些人对建德的忠心。
如今若是动世家门阀,那对自己来说,的确是极大的打击。
刹那间。
永盛大帝冷静下来了。
望着众臣。
他缓缓开口道。
“是朕有些激进了。”
“千里饿殍图,实乃人间惨状,朕无法闭眼,怕看见万千难民啊。”
永盛大帝开口,找了一个台阶下。
听到这话,众臣也纷纷暗自松了口气。
他们就怕永盛大帝一意孤行。
“只不过,发生此事,民心动摇,若不严惩也是不行。”
“下一道旨意,让各地富商捐赠银两至江宁郡。”
“由户部来收,若是有不从者,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永盛大帝话锋一转。
不杀也就不杀。
但要说一点麻烦都不找,那也不行。
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一定代价。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依旧有些沉默。
不过很快,李善的声音响起。
“陛下圣明。”
他第一时间开口,群臣也没有啰嗦,连忙高呼一句陛下圣明。
想想也是,刀子躲了,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罚。
命面前,银子不算什么,尤其是对这些富商。
“好了,诸位爱卿将此事好好办下吧。”
“对了,今日顾锦年为民伸冤,又平定江宁郡之灾,诸位爱卿认为,该如何封赏?”
此时,永盛大帝提到了一个关键之事。
那就是顾锦年的封赏。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先是沉默,武官则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陛下,顾锦年小小年纪,却能为朝廷平定如此大事,此乃我大夏第一俊杰也,尤其是今日为民伸冤,古今往来少有者。”
“臣敬佩顾锦年,也敬重顾锦年,所以臣恳请陛下,赐侯。”
武官开口,这是镇国公一脉的人,而且没有任何一丝不好意思,上来就帮顾锦年要个侯位。
可此话一说,满朝文官不答应了。
“不可。”
“顾锦年之功劳,臣觉得的确不俗,可封侯之事,太过于大了,再者顾锦年连及冠都没有,这就封侯,有些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