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2页)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趣事。

一个五大三粗的妇人,调配奶茶的时候接连两次都捏碎了量杯,到第三次的时候差点哭了,生怕楚溪客让她赔钱。

楚溪客却笑着问:“能捶肉不?”

妇人怯懦道:“自小家贫,没吃过几回肉。”

屋外传来一声嗤笑:“蠢货,小郎君都问了,就是给你机会,就算真没吃过也该回答‘是’。”

那人以为屋里的人听不到,实际这边特意做了扩音的装备,外面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楚溪客对妇人道:“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回答一遍。”

妇人其实很想留下来,心里也挣扎了一下要不要顺着外面那人的“指教”改口,但想了想,还是说:“民妇确实不咋会捶肉,但磨豆腐、揉面是常做的,有着一把力气,不怕累!”

楚溪客再次带上笑意,朝隔壁屋子招招手:“王娘子,你的人,领走吧!”

王娘子就等着这句话呢,当即挽起妇人的手,亲亲热热地介绍起了丸子坊:“虽说没有奶茶铺子那么体面,好在每日都能吃上一碗丸子汤……”

妇人晕晕乎乎的,每日都能吃丸子,这还不叫体面,那奶茶铺子得多体面啊!

还有一位年近七十、无儿无女的老妪,有小地痞骗她这边有人施粥,这才过来排队。

楚溪客十分耐心地跟她聊天。

老妪渐渐放下怯懦,说起自己这些年是卖糖人养活自己的,只是近年来耳聋眼花,在外摆摊常受地痞流氓的欺负,而她又不是长安人,进不了官衙开设的慈幼局。

老妪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俊俏的小郎君不仅不嫌她话多,还让人把她送去了仙草园。这下,她不仅得到了一份熬焦糖的工作,还有了个养老的地方!

类似或感动或好笑的事,一天之内发生了很多次。

……

招聘工作楚溪客只跟了三天,步入正轨之后就全权交给了董书生与蒲柳,自己去忙分店开张的事了。

没想到,紧接着就出事了。

那日,一个妇人领着自家儿子去应聘,态度高高在上:“我家二郎自然是识字的,看到你们告示上写的了。什么只招女子,还不是因为找不到学问好的男娃,这才退而求其次么?”

说着,就把自家儿子往前推了推,继续道:“这不,我把人给你们带来了,他年纪还小,我们要求也不高,随便安排个账房的活计就行,等他磨炼两年,把里面的门道摸清了,再升为管事或掌柜罢!”

“嗬,您这一通安排,是把我家小郎君的家都给当了呀!”蒲柳笑着打趣。

那妇人扬了扬下巴:“我可没那个闲心,家里大郎来年下场科考,我还得好生伺候着呢!若非如此,也舍不得把二郎放到你们这里磨炼。就这样吧,工钱也不多要你们的,只把他的一日三餐照顾好就行。”

蒲柳敛起笑意,讥讽道:“是不是还得给他请俩丫鬟伺候着?”

听到这话,一直没说话的“二郎”摆摆手,施舍似的说:“这倒不用,这边不是这么多小丫头嘛,随便哪个给我打打下手就得了。”

原以为妇人脸皮厚,没想到当儿子的更不要脸!他那选妃一般的眼神,若非蒲柳拦着,黑子都要冲过去揍他了!

蒲柳好气又好笑,她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种奇葩了。

董书生更是目瞪口呆,他是个斯文人,还真不知道这种……呃,一言难尽的人该用什么词来形容。

结果不用说,这对母子很快就被赶了出去,大杂院这边只当徒增一段笑料,并未放在心上。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人性的丑恶。

这对母子回家之后就四处宣扬,楚记只招年轻俊俏的小娘子,分明做的是暗门生意!

不光嘴上说说,他家那位明年就要科考的大郎还写了两首讽刺楚记的打油诗,竟一夜之间传唱开来!

这家人姓巩,巩家大郎在太学读书,颇有诗名,就连姜纾都说明年科举他很有可能榜上有名。

因此,他的诗一出来,顿时给楚记这场别开生面的招聘抹上一层灰暗的色彩。

那些清白人家的小娘子,别管是不是相信“楚记在搞暗娼门子”的说法,都不敢去应聘了。而那些已然应聘上的,有的也打起了退堂鼓。

蒲柳气道:“大不了咱们就告官,把那些造谣的统统抓起来!”

就连董书生也气得直跺拐杖:“若是官府不管,咱们就私了,让黑子带人把他们教训一顿,看他们还敢不敢如此污蔑楚记、污蔑这些清清白白的小娘子!”

逼得一个斯文人说出这种话,可见巩家母子这次着实过分了。

楚溪客也生气,若放在一年前,不用找黑子,他自己就夜黑风高给人套麻袋去了。只是,到底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大事小情,如今的他内心已经很像一个诡计多端的大人了。

他压下心头的气愤,说:“这未必不是一个机会,算是做第二轮的筛选吧!”

尤其是那些养在闺阁中的小娘子,将来分到各个店铺笑脸迎人,难免遇到性格古怪的客人,甚至动手动脚的,如果她们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懂得如何应对,干脆就不要迈出这一步。

因此,楚溪客决定,暂时放任不理,而是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员工培训。

不出所料,原本选中的一百人,培训当天只来了一半。

不过,让楚溪客欣慰的是,来的这些人中并非只是那些家境贫寒或者孤注一掷的寡居妇人,其中不乏机敏有志向的年轻小娘子。

“非常好。今日,你们愿意和楚记共进退,明日,楚记亦会成为你们的后盾!”

这是楚溪客送给这批新员工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也成为了今后每一届楚记新员工入职时,牢记于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