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探花郎2(第2/5页)

听见他们说话的人不少,想来今后那寺里的状元符又能卖出去更多了。

他们一行五人,考中四个,只有唯一没有见到名字的人伤心失望,为了照顾对方的心情,几人都没有大肆庆祝,反正回家还会庆祝。

他们在客栈吃了一顿饭,老板并未收他们的钱,只让他们写几幅字抵了饭钱。

鹿鸣宴后,谢拂并未在省城多逗留,在其他人还在结交好友人脉时,他又借口担心家父尽快找船回家。

本朝以孝治天下,其他举子不仅不能说他不识抬举,扫人兴致,还得言语称赞,为他的孝顺名声添砖加瓦。

只是背地里怎么说,心里怎么想,那就不一定了。

虽然谢拂并不在乎也就是了。

在他到家前,县衙已经有人敲锣打鼓将喜讯送到了清河村。

全村人都知道谢拂考中举人这件事。

谢父一家狠狠出了把风头。

他们都以为村里出个秀才已经了不得了,可现在谢拂竟然考上了举人,举人那可是可以当官的,只要谢拂愿意,他现在就可以顶上一个县令的空缺。

能做官,在村里人心中的地位可就大不一样,村里出了一个举人,附近的地痞流氓都不敢来捣乱,上头派来收税的官差态度都能比以往更好,知道这儿出了个举人,便没人敢来这儿欺负人。

一时间,上门道喜的人络绎不绝。

“早就知道你家阿拂是个聪明的!以后你们一家可就享福了!”

“上次见还是秀才公,等这次回来就是举人老爷了!那下下次,是不是就是官老爷了?”

“说起来,你家阿拂也不小了,怎么还没成亲?这男子就得先成家再立业,他不是还要去考试?你们家也不能没人照顾不是?我跟你说,我表姐嫁到了城里的布庄,家里有个女儿那叫一个什么……什么香什么色来着?反正就是漂亮,配你家阿拂正好!”

“还有海棠,那孩子也不小了,该定下来了,不然好的都被人抢走了,海棠那丫头漂亮又能干,我大伯家的儿子年龄也正好,他家可是有几百亩地,嫁进去就当少奶奶,衣食住行样样有人伺候!”

之前传谢拂家惦记着未过门的媳妇嫁妆这种话也没了,都考上举人了,以后还会愁没银子吗?他们现在恨不得倒贴银子搭上谢家。

谢父谢母接待了一整天,都是上来拉关系送礼套近乎的,都是村里人,他们还不能不收,有人放下就走,他们腿脚还没别人快,根本追不上。

也有从前根本不认识的人来送礼,送来的还都是贵重东西,吓得谢父谢母明明都累了,却半点困意也没有。

等天色晚了,才把所有人送走,两人才回到屋里松口气。

“娘,好多东西,我还看到有时新的布匹,好贵的!这都是送给咱们家的?”海棠只觉得仿佛在做梦,明明昨天还在愁大哥赶考银子够不够,担心爹的腿伤能不能治好,结果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

“等你哥回来,再问问他这些礼物怎么办。”

村里人的可以收着,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可别人送的,都快几百两了,他们怎么都拿得不安心。

这一晚,三人都没能睡安稳。

几天后,谢拂回到村里,刚回来,便被村里人给包围了。

“举人老爷回来了!村长!村长!咱们村的举人老爷回来了!”

村里人几乎纷纷赶过来,想看一看新出炉的举人老爷。

谢拂应付了好一阵,才用之后会摆宴席的理由应付过去。

走到家门口,谢父杵着拐杖来接他,谢母在一旁扶着谢父,夫妻俩眼中含泪,却更多还是欣慰。

“阿拂辛苦了,这出去一个月都瘦了!”谢母拉着他一阵心疼。

谢父更是遗憾,要是自己腿没受伤,肯定是要跟着儿子一起去,还能照顾儿子。

“养养就长回来了,娘,您在家多做些儿子喜欢的菜,用不了多久就能长回来。”谢拂宽慰道。

谢母连连点头,“对对,娘这就把鸡杀了,给你炖鸡汤!海棠,去烧水。”

“哎!”海棠应了一声就去烧水了。

谢拂扶着谢父回屋,谢父想让他休息一下,谢拂推说自己不累。

“爹,您的腿伤怎么样?好多了吗?”

谢父点点头,“好多了,我都能不杵拐走一圈,大夫说了,再养两个月肯定能好。”

“那就好。”谢拂紧接着又从怀里摸出一堆银子。

“这是一百两。”谢拂道。

或许是因为前几日收礼收得太多,眼前儿子拿出一百两,却也没太让谢父震惊。

“这银子是哪儿来的?”谢父以为是别人送的。

“儿子自己赚的,和上次一样。”

谢父不明白儿子从哪儿来的那么多方子。难道书上真写了那么多?

可别人怎么就没发现呢?

谢拂解释道:“读书人少,读闲书也少,能从中发现并学习归纳的人更少,爹,您这还不如夸您儿子聪明。”

谢父闻言也放下这颗心,笑了起来。

“我儿子本来就聪明。”

能考上他们村里唯一一个举人,谁能否认他的聪慧?

将谢父这边糊弄过去,谢母那边便也不用担心。

第二天,谢拂带上礼物上了书院夫子家,“学生不负先生所望,多谢先生谆谆教诲。”

夫子笑着将他扶起来。

“是你自己争气,我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能有今日成就,我也很欣慰。”夫子也没想到这个学生能考上这么高的名次,心想着明年的会试也必定有望,他们县里未来可是要出一个进士!

“我已无东西可以教你,明年的会试,你只能靠自己了。”夫子叹息道。

“学生想提前进京,与其他学子多探讨交流,必定大有裨益。”谢拂说出自己的想法。

古代交通不便,前去京城又路途遥远,一路上天灾人祸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提前进京,能避免不少麻烦,也能有更多时间适应环境,免得到了京城水土不服,影响会试。

夫子点点头,“这样也好,我有一熟识,在京中做官,届时我给你一封信,你去京中安顿后,可以带着信拜访。”

“多谢先生。”谢拂深施一礼。

两人寒暄一番,谢拂邀请夫子上他家吃席,夫子应下,未免几人办宴席的时间是否冲撞,私下里谢拂与其他人已经商量过时间,谢拂是最早的那个。

离开书院,谢拂又在街上买了一堆吃用,回去时,背上的背篓沉甸甸的。

“阿拂,天色不早了,坐上牛车,该回村了。”

谢拂将背篓放上去,自己却没上车,“谢谢张二叔!”

他们这个村早几辈人是逃荒过来的,新朝建立后,就都在这儿留了下来,逃荒时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传到现在,村里人就有好几个不同的姓氏,平时相处虽然有些小摩擦,却也算和谐,对外也算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