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2/2页)
“他做得很好。”凌首辅只说了这么一句,就没有继续。
转而从书桌上抽出一叠报告递给肃王,这些都是这些日子隔离区里传出来的报告。报告有些是盛昭写的,有些是一同进去的官员写的。但都统一记录的是疫情区内的种种,事无巨细。
肃王接过这些报告,一张张细细翻看过去,凌首辅也不催他。据他所知,肃王不日前刚才外国回京,如今就带队来了青州,这其中是为了谁,自是不言而喻。若不是为了盛昭,朝廷能来赈灾的人多了去了,何必劳动刚出完任务回京的肃王爷?
被看透了心思,肃王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他确实心系隔离区内的盛昭,这没什么好遮掩的。然后肃王就知道了,他家盛昭昭在隔离区里做了多少事。
他确实做到了如他先前所说的稳定人心,甚至完成得很超额。
除了担忧他的处境之外,其他种种,真是怪让人骄傲的。一个虚岁不过十二岁的小小少年,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不但没有退缩,甚至格外勇敢的主动扛起了这样的重担。
他家盛昭昭,是个顶天立地的少年。
“啧,这张我得收起来,到时候回京了给他父皇看。让他父皇揍烂他的屁股!”肃王看到盛昭说他死后也要火化的那张报告,就端不住慈爱九叔的面孔了。臭崽年轻不懂事,说起话来有时候都不过脑子。
肃王这样久经战场的人,生死对他而言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按道理来说,不该对火化有这么大的反应。毕竟战场上,多残酷血腥的死法都有,能真正入土为安的也不见得有多少。好些都曝尸荒野,最后被风沙掩埋。或者最后一次发挥余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喂饱盘旋流连于战场的秃鹫和野兽。
这么一对比,火化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吧?至少干净利落,没有二次伤害。
但肃王显然不是什么讲道理的人。
他的逻辑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可以,火化不行!
在战场上死去,是军人的荣耀。身后种种,无论多难堪残酷,都是代价。
但是火化啊,那和挫骨扬灰有什么区别?
在盛朝的历史上,只有罪大恶极、恕无可恕的人才会被挫骨扬灰。他的昭昭,那么好的一个孩子,怎么能被挫骨扬灰?就算只是情况特殊情有可原的说一说,也不行。
盛昭不知道,他千里迢迢从京城赶来的九叔,在短暂的心疼了他一会儿之后,就惦记上了他尊贵的臀部。不过就算知道了,在清楚缘由之后,盛昭大概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他的灵魂里还带着上辈子的印记,火化对他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在盛朝当下,如果不是情况特殊,这大概是比杀人诛心更惨烈的惩罚。
盛朝其实整体来说还算地广人稀,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都不会有资源短缺的忧虑。所以火化这种事情留下火种,慢慢引导就好,不急于一时。
盛朝在这方面还是扛得起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