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二更君(第2/3页)

身旁的冬儿走来,赏给他一锭银子,那小太监欢天喜地地告退了。

小太监去后,冬儿才对杨甯道:“娘娘,青叶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完璧归赵’?”

杨甯回想方才惊鸿一瞥的那张脸,真是奇怪,越是不愿意去想的,越是淡忘不了。

她的脸色微冷,并未回答。

冬儿瞥见,便知道自己多嘴了,忙打住了。

杨甯又淡声道:“你也该改改称呼了。”

冬儿打了个寒战:“是。”

杨甯起身。冬儿跟旁边的一个嬷嬷急忙过来扶着。

虽然在外人看来,侧妃娘娘至少还有三个月才能生产,但杨甯心里知道,她已经快要足月了。

这时候她本来不该出来走动。

慢慢下了台阶,出了茶楼。

上车驾之时,杨甯道:“善为庵那边,情形如何。”

冬儿忙道:“之前派人去看过了,少奶奶的情形尚好。”

杨甯不再言语。

原来从顾莜在杨登灵柩前自戕之后,虽然人被救了回来,但昏迷了半月之久。

而在醒来后,顾莜倒是并没有再寻短见,而只是想要落发为尼。

杨甯没有拦阻,横竖只要顾莜活着就行。

只要别再让她亲眼看着母亲出事。

虽然她自诩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如今,杨甯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

一个原本曾困惑她,却被她忽略,现在她急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开始,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她的人生会重新,为什么杨仪跟自己一样。

她想弄清楚,如果可以,她想改变现在的局面。

虽然外人看来,她依旧是端王侧妃,荣宠在身。

但杨甯自己知道,她简直是四面楚歌,孤家寡人。

这种情形,跟前世那一败涂地又有什么区别?不……也许是有区别的。

前世她毕竟死的痛快,轰轰烈烈。

但现在……

她在活受罪!

周围所发生的一件件事,杨登,顾莜,俞星臣,对她来说,仿佛是在被凌迟。

是被砍头痛快,还是凌迟的好?

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杨甯都想笑。

其实关于这所有谜题的症结……

杨甯隐约觉着,俞星臣可能知道这个答案。

从上次她不想俞星臣去北境,两人最后见的那面的对话,她能听出他没说完的那句的弦外之音。

俞星臣可能知道,为什么一切会重新开始。

只不过,俞星臣似乎没有想要告诉她的意思。

杨甯本来不指望了。

可是方才望见俞星臣那“形销骨立,黯然销魂”之态,——容貌上的改变本不算什么大事。

然而杨甯看得出来,俞星臣的心里很不好过。

当然不会是因为北境。

毕竟北境的一切,简直是超乎想象的顺利,不可一世的北原人竟连番吃瘪,这也是在俞星臣去北境之前、杨甯万万没想到的。

她还以为,俞星臣这一去就是一去不还呢。

但虽然打了胜仗,一切向好,为何他的眼睛里还藏着隐痛。

人看起来竟比先前越发沉郁。

不是为了天下大事,那自然就是为了人了。

杨甯不太喜欢自己推出的这个结论。

但是,也许这是个机会。

定北城。

这两个月来,薛放又接到了杨仪的一封信。

她报了平安,说自己已经见到了颠道士。

那本洛济翁所留的医书果然博大精深,她每天忙着看书,竟忘了给他写信。

不过,她按照医书上的药方,给自己配了药,人比先前竟好些了。

再加上颠道士从旁指点,只怕好起来……指日可待。

她又告诉薛放,不必写信给她,更别叫人来寻,因为颠道士不愿意有人打扰。

而且道士的住处也经常换,自己有好些医药上难解的问题要请教他,所以不能惹他厌烦。

薛放把她写得三封信摆在面前,每天都要看上一次。

只要想念她的时候,留神不定的时候,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拿出来细细地看,就仿佛是从她的字里行间找定心丸,细细地在口中心里咀嚼。

很快,每一封信的字句几乎都会背了。

宣王殿下来到定北城,薛放事先是知道的。

朝廷本来就要派钦差前来,不足为奇。

宣王到了后,先是询问之前的几场战事的详细,然后便又问那所谓“御驾亲征”之举究竟如何。

其实当时薛放人在夏州,那些事情是杨仪跟俞星臣所做。

但既然宣王问了,薛放便也一五一十说了,只说是夏州情形紧急,定北城这里才用这计策围魏救赵,调虎离山。

宣王沉吟。

薛放发现他的神情仿佛……比以前要“丰富”的多,不再如先前般死板僵硬的脸。

于是多看了几眼。

宣王察觉,便问道:“你觉着奇怪吗?”

薛放嘿然一笑:“王爷在说什么?”

宣王盯着他的脸,端详了半晌,微笑道:“哦,原来你不知道。”

薛放看着他“新奇”的笑容,更加讶异:“您说的究竟是什么事?”

宣王顿了顿,便道:“是永安侯。”

一提到杨仪,薛放人都坐直了。

之前杨仪跟薛放私下里曾经说起过宣王的“脸”,说他如同戴了假面具一样,没什么表情。

后来,杨仪推断这是一种病症,也许跟宣王小时候被炭火之毒戕害有关。

但宣王不曾请她医治,而杨仪也不可能主动开口,更加没有时间。

不过杨仪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她暗中跟林琅提起了宣王殿下的病症,而且把自己琢磨出来的一套救治法子,细细地告诉了林院首。

那就是用针灸之法,在宣王的脸上身上经络动针。

之前林琅每每往宣王府走动,大家以为是给侧妃娘娘看诊,而杨甯却知道林琅是为了宣王——但她当然猜不到,林琅又是得了谁的授意。

本来以林院首的稳妥,是不会主动掺和此事。

但既然杨仪告知了,林院首偶然在宣王面前隐晦透露了一两句,说是世间有此一病症,想试探宣王的意思。

没想到宣王竟主动开口请他医治。

行了几次针,虽然并未痊愈,但不得不说,比先前已大有改观。

薛放听宣王说罢,却并不觉着惊愕,只道:“她就是这样,看不得人被病痛折磨,总要想方设法替人除疾消苦。”

宣王长吁一口气:“她倒是不在意自己的身体。也许不是不在意,只是医者不能自医而已。”

薛放不喜这话:“杨仪只是体弱,慢慢地调养总会好的。”

宣王沉默。

薛放因说到了杨仪,不免有点走神。

心里又有些怪怪的,恨不得立刻把她的信再拿出来过目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