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本章流水账 过年,修路(第3/4页)

外人可能不清楚,但鸭货作坊的人都知道,这鸭货作坊是陶竹一手办起来的,黎荞只是给了建议和支持,其他的并没有参与。

所以,现在陶竹发这么厚的年礼,他们更多的是感谢陶竹。

他们忍不住在心里为陶竹祈福,陶竹赶紧生个儿子吧,虽然说黎荞现在对陶竹当眼珠子般疼,可是,有了儿子之后才算是有了真正的依靠嘛。

当然,他们并没有说黎荞将来会变心的意思,但生儿育女是所有夫郎都要做的事,陶竹与黎荞成亲这么久却没生孩子,他们急啊。

陶竹并不知道鸭货作坊的工人在替他着急,祭灶之后,他便跟村里人一样开始准备年货。

该蒸的蒸,该炸的炸,该煮的煮,跟去年一样,外村人杀了猪之后,都过来送年礼。

知道黎荞爱啃肉少骨头多的部位,因此众人送的都是猪蹄、排骨、猪头等。

这么多肉,只靠着自家人肯定是吃不完的,所以,他家开始天天炖猪蹄排骨等,黎家、郑家、庄家、赵满仓家谁想吃了,尽管来吃。

黎菽觉得如今的日子跟做梦一般,院子里天天都飘着肉味,而且关系亲近的人随便吃,日日都热热闹闹的,日子好成这样,她每日都晕乎乎的。

做梦都不如此时高兴啊。

黎菽是这样的感受,三柳村众人也是这样的感受,因为大年三十的下午,当红薯作坊停工之后,庄丰收把众人叫到村口宣布了一件事:

黎荞要教大家伙儿做腊肉,免费教,卖腊肉所得的银子不用分给他。

又多了一门挣钱的生意!

这的确是跟做梦一样。

红薯作坊停工之后,村里人也能挣小钱钱了,黎荞的确是活菩萨转世!

这样的地主,别说是现实里了,就是戏曲话本里也没见过。

黎荞一定要狠狠飞狠狠发财哇!

但是,该怎么谢黎荞呢?之前他们已经给黎荞送过年礼了,此时若是再送,那黎荞肯定不收。

可黎荞又给大家伙儿一条财路,除了黎黍那种极品,谁好意思白拿?

必须得再送些什么。

大年三十的下午,按照平城这边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每家都会包很多,不仅今晚要吃,大年初一的早上也要吃。

嗯……就送饺子吧,不贵重,也能表达他们的心意。

村人不约而同的要送饺子,这下子黎荞家的饺子也泛滥了。

黎荞:“……”

他拒绝。

但在村人的热情跟前,他的拒绝无效。

村人将包好的饺子放到蒸篦上,每家至少送一蒸篦,进了他家之后,无视他的拒绝,自说自话要把饺子放下。

一个个白白胖胖鼓鼓的饺子,都是村人亲手包的,总不能真的把这些蒸篦放到地上。

没办法,黎荞便把家里的架子、凳子、桌子都搬到院子里,好让村人放饺子。

天冷,放院子里可以冻起来,存放的时间会久一些。

“黎荞啊,我家包的是荠菜猪肉馅的,这荠菜是秋哥儿在山上寻的,最最鲜嫩了,你和竹哥儿今晚可以尝尝。”

张绣花端着一蒸篦饺子,笑盈盈的对黎荞道。

“黎荞,我家的是笋干猪肉馅,里面的笋是在县城买的,几十文钱一斤呢,但贵有贵的道理,包成饺子可好吃了。”

“搁从前哪里舍得买这种比猪肉还贵的菜,能有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因为你,你和竹哥儿今晚一定要尝一尝这个馅。”

王良手里也端着一个蒸篦,上面是他家的笋干猪肉馅饺子。

这个馅儿是跟望月楼学的,和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饺子比起来,他家绝对是独一份的新鲜。

黎荞一定要吃他家的!

“黎荞,我家的是香菇猪肉馅的……”

“我家的是羊肉馅的!”

“我家的是荠菜鸡蛋的,里面一多半都是鸡蛋!”

“……啧,我家就是普通的白菜猪肉,但瘦肉放的多,吃着绝对不油腻,黎荞你和竹哥儿可以试一试。”

……

村人的饺子馅五花八门,一半是常规的白菜猪肉萝卜猪肉等,剩下的一半是从前村子里没出现过的花样。

但不管是哪一家,饺子里包的都是肉馅。

黎荞瞧着满院子的饺子,为饺子泛滥发愁的同时也很欣慰,大家的日子是真的变好了。

真好。

他为这个世外桃源添砖加瓦了。

这么多饺子,黎荞家肯定吃不完,于是黎荞又喊上了黎家、郑家、庄家、赵满仓家过来吃饺子。

不仅今晚要吃,明天也要来吃。

去年的大年初一,黎荞家煮的是肉,有猪蹄,有香肠,有排骨,各种肉炖了好几锅,一帮人在他家热热闹闹的干饭,让他有一种他和陶竹又办婚宴的感觉。

今年,依旧是一帮人来干饭。

但饭的种类由肉变成了饺子。

为防止众人吃腻,这些饺子他不仅煮着吃,还蒸着吃,煎着吃,炸着吃。

饺子宴受到了众人的欢迎,除了庄家和郑家,余下众人从前都是过的苦日子,这种肉馅的白面饺子,搁从前想吃还吃不上呢。

他们一点儿都不觉得腻!

在众人的努力下,花了三日时间,这才把乡亲们送来的饺子吃完。

大年初四,阴沉了多日的天气放晴。

天气一放晴,气温明显上升,冬天要过去了。

红薯作坊又开始运行。

今年红薯减产,再有半个月红薯作坊就会彻底停工。

村人虽然不舍,但也没其他法子。

大年初十,黎荞和陶竹两人坐上牛车去了县城,又到了他们从红薯作坊领钱的日子。

到了县衙,江知县将银子结算给他们,然后说起了修路的事儿。

明知府决定把府城-平城的官道修成土坯砖路,这条路太长,所花费的银子不是一笔小数目。

明知府原本不打算修这条路,但平城的粉条生意需要这么一条路,于是明知府和江知县商议了一番,决定还是要修。

修路需要银子,但不管是县衙还是府衙,都拿不出银子。

想修这条路,得让众人捐银子。

平城那些靠着粉条挣了银子的人,还有府城经常往平城而来的人,成了他们的重点募捐对象。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江知县募捐到了四万多两银子。

这是一笔不小的银子,不仅仅是富人掏了钱,一些家境普通的百姓也掏了钱。

修这条路对平城极为有利,以后会吸引更多的外地商贩过来,所以哪怕是普通百姓也愿意掏银子。

当然,掏的不多,一文,几文,十几文,即便是加一起也没多少。

能凑够四万多两银子,主要是靠富人。

像是王掌柜,直接捐了五千两。

赵掌柜也很积极,捐了三千两。

江知县身为父母官,也捐了一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