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盛叶 救人(第3/3页)

黎荞推门进入小房间,一边关门一边道:“他醒了吗?”

“刚才醒了,现在又昏过去了。”

陶竹从椅子上起身,两步来到黎荞跟前,他拉住了黎荞的手:“他一时半会应该醒不了,咱们先回房间吧。”

他说着对着黎荞眨了眨眼。

黎荞:“……好。”

于是,两人手牵着手回了他们的房间。

一关上房间门,陶竹先是趴在门上听了听外面的动静,确认院子里没人,他这才踮起脚尖凑到黎荞耳边,轻声道:“那个黑衣人,是个小哥儿!”

“!”

黎荞吓一跳,下意识抓住了他的手臂,一脸的难以置信:“小哥儿?”

“对,是个小哥儿。”陶竹将他从疑惑到确定的心路历程详细说给黎荞听。

黎荞听完,不由抬手拍了下额头:“他的伤口是我包扎的……”

“没事儿,你当时又不知道他是小哥儿。”陶竹倒是看的很开。

当然,他心里其实是有一点儿不高兴的。

但谁让这事儿已经发生了呢。

而且又不怪黎荞。

“那若是他知道了,会不会有事?”黎荞担心的是这点儿。

这人一看就身份不凡,可别抓住这一点儿找茬吧。

“应该不会,他认识咱们俩。”陶竹一听,赶紧回想黑衣人刚才的神色。

在心里细细过了一遍,他带着几分不确定道:“他是男人装扮,想来是不会计较的。”

若是计较了,那不就承认他其实是小哥儿了嘛。

“算了算了,担心无用,等他醒来再说吧。”黎荞很快就转了心思。

反正已经发生了,担心无用。

“嗯!”

陶竹点头:“你去读书,我去守着他。”

“……咱俩一起吧,我在小房间里也能看书。”

“好!”陶竹求之不得,他喜欢和黎荞在一起。

夫夫两人回了小房间。

黎荞看书,陶竹则是拿了针线筐过来。

盛叶再次醒来,天已经黑了。

这一次他身上的烧退的差不多了,但伤口还是疼的厉害,浑身无力,肚子也饿的厉害。

不过,这一次守在他身边的不只有陶竹了,还有黎荞。

这就是黎荞?

让他父皇为其写小作文的奇男子?

的确一脸聪明相,但有些瘦弱啊,与陶竹站一起,竟是比陶竹壮不了多少。

不过,这两人站在一起的画面还挺和谐的。

和谐到他一点儿都不想回去。

于是他对着黎荞又做了自我介绍,他说他是京城一位沈姓富商家的公子哥,但他现在行动不便,只能麻烦黎荞陶竹两人。

他不会给两人带来麻烦,等他身子好转一些,他立马走。

黎荞知道盛叶说了慌,但是,盛叶态度挺客气,他自不会把人赶走。

于是盛叶就在黎荞这边住了下来,他虽然行动不便,但事事亲力亲为,他外表是男人,其实是小哥儿,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找陶竹还是找黎荞都不合适,他得自己来。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九。

盛叶身子好转了不少,除了腹部的伤口,身上已经没有其他不适了。

腊月二十九的夜晚,他向黎荞和陶竹告辞,并且承诺今后一定有厚报。

他身上的伤没好,但他执意要走,黎荞和陶竹自不会留他。

盛叶走了之后,黎荞和陶竹忙着过大年。

因为盛叶的到来,陶竹耽搁了一些活计,黎荞便放下书本帮他。

新年这个节日和其他节日不一样,大过年的,这四个字足以把科举考试挤到一边去。

大年三十,贴春联,包饺子。

黎荞和陶竹准备了六种馅料,寓意六六大顺。

黎夏擀皮,黎荞、陶竹、黎二山三人动手包。

“也不知道三柳村那边怎么样了,想念去年的氛围。”陶竹说着轻轻叹了口气。

“今年没乡亲给咱们送饺子了。”黎荞也想念三柳村。

黎二山也想家,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希望大哥赶紧把家书传回来。”

“不急嘛,三柳村现在肯定一切都好。”黎夏道。

黎荞听了这话,一下子就笑了:“对,三柳村现在一切都好。”

这份好来之不易。

等过了年,他一定得继续刻苦。

饺子包好之后,他们给徐瑛沈画、庄家、孟家、韩家、徐家送了一些过去,这几家也送了饺子过来,晚饭后大家聚一起玩了一会儿,然后便各自散了。

大年初一,黎荞和陶竹给黎二山黎夏发了压岁钱,然后出门去逛街。

这个逛街,最主要的是离开城北这个区域,往其他地方转一转,城北的书铺黎荞全逛完了,他想去其他书铺看看。

韩宁给他当向导,一日很快过去了。

大年初二,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儿。

当然,这个不愉快指的是隔壁徐瑛家,他听力好,听到了。

徐家人此次想亲自登门找他,让他拜访赵大人时带上徐瑛,徐瑛甩出断绝关系来威胁徐家人,徐家人这才消停了。

听完隔壁的闹剧,他忍不住同情徐瑛,碰见这样的家人,糟心呐。

大年初五,他和陶竹带上鸭货点心,前去赵府拜见赵大人。

他早就递了帖子过去,赵大人在府上等着,赵大人跟在首府时一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上一次,赵大人给他科普了京城的局势。

这一次,赵大人重点给他讲述了此次参加会试的种子选手。

会试是国考,参加者是整个大盛的举人,此届的考生可谓是卧龙藏虎,人才济济,而且,因为黎荞的名声太盛,虽然他还没见过其他考生,但其他考生已经把他当做此届的头号公敌了。

“你之前的路太顺,又是从小地方来的,不少人都想要与你较量比试呢。”赵大人说着,脸上涌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

他对黎荞极为满意,上次黎荞写的那篇文章他们工部仔细研究了之后,已经派人去实地考察了。

若无意外,大盛就要采用黎荞提出的法子去治理黄河了。

这么一根好苗子,他可不希望被人薅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