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第2/2页)

叶九思目前考虑给它升级的武器是半固定在船舷上的床弩和小型火燧炮。

大的就是叶九思之前就情有独钟的车轮战船,船上面积大,不但载员充足,还能充分配备大型重装武器。

这种巨型楼式战船船体坚厚,相当于战车的水上版本,横行于水上,肆无忌惮,两侧巨型车轮掀起的水浪甚至就可以直接掀翻靠近的部分小船。

“哈哈哈哈哈哈,等以后这两艘船造好了,我要把它们命名为朱雀和白虎。”小世子开心地对着顾念和墨青宣布。

白虎???顾念忍俊不禁,他们家可是有个货真价实的真白虎。

“那你会有一窝朱雀。”墨青也忍不住开口提醒叶九思。

大型楼船也就算了,那种小型海鹘船既然要成阵型配合,以后至少要造个几十上百艘出来,以叶九思的耐心,绝对不会逐个给它们起名字的,到时候岂不就是一窝朱雀?

叶九思:………………

除夕前一天,顾念收到了莫寒礼的来信。

今年由于情况特殊,考虑到前沿城池的安全性,负责烈坛的莫寒礼、萧云铠,负责利州的杜泠,负责青古的完颜兄弟等人都驻守在当地,没有回渝关过除夕,所以顾念提前安排人将准备的年货和礼物给各城的人都送了过去。

除了告诉顾念年货和礼物已经收到,莫寒礼也特意提起了方曜星的事情。

三个月前,他带人押着铁笼里的方曜星去了他师父的坟前,方曜星甚至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杀过这么一个人。

莫寒礼犹豫许久,最后还是没有直接杀掉方曜星,而是决定仿照顾念他们处理方曜月的方式,留出一段时间给各城池的百姓递诉状,最后按照律法公审处理。至于公审之前的这段时间,莫寒礼决定让他给自己的师父守坟。

为了以后方便拜祭,莫寒礼驻扎在烈坛之后,就把他师父的坟茔从契丹那边迁到了烈坛。这会儿正好‘方便’了方曜星守坟。

这个除夕,渝关城暂时性的缺了一些老朋友,也多了不少新朋友,其中除了凉州那边调过来支援的镇西军将领,最特别的那个就是顾言。

顾念来到这个时代好几年了,还是第一次跟顾言一起过除夕。

他原本还有些担心顾言在筵席上会继续‘为难’看不顺眼的年深,毕竟顾言到了渝关后都没住在城主府,反而眼不见心不烦的住到了秦染的医馆那边。

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筵席上和乐融融,顾言这次并没有针对年深,甚至还称得上是和颜悦色,摸不着头脑的顾念甚至一度怀疑顾言也‘换人’了。但不论如何,有秦染、顾言和年深在身边,这个年让顾念难得的在这个时代有了些节日团圆的氛围感。

三天的假日之后,众人各自归城,顾念跟墨青也投入了战船的设计工作。也正因为战船‘插队’,他的分蜜机样机直到两个多月后才造好。

准备好制糖‘流水线’的全套设备,顾念便叫来井生,吩咐他去买些甜菜回来,打算试验一下整体效果。

“小郎君,甜菜是什么菜?”井生闻言疑惑地挠了挠头。

“甜菜……”顾念被井生问得怔住了,糟糕,难道这个时代还没有甜菜吗?还是像白菜叫做菘菜一样,有另外的名字?甜菜在这个时代叫什么,他还真的不知道。

“小郎君说的甜菜长什么样子,不然您画张图,我拿着图去问。”

顾念被他问得愈发郁闷,他只知道甜菜用来做糖的的根茎长得有点像萝卜,叶子长什么样他还真不知道。

“要不,我先去打听打听吧。”见顾念脸色不好,井生识趣地改了主意。

井生走后,顾念便对着房间里摆的那套东西苦巴巴的皱起了脸。

在他的概念里,能做糖或者类似替代品的基本有四样东西,一是蜂蜜,二是以麦子为原料的饴糖,三是甜菜,四是甘蔗。

蜂蜜特性不同,麦子做粮食尚且不够,自然不能‘浪费’的大量用来制糖,所以最优的选择就是以后世主流使用的甜菜或者甘蔗作为原料。

他这套制糖工艺,也同样是仿照后世以这两样东西为制糖原料的生产线来配置的。

他记得当初还听奶奶说过,甜菜生长在气候比较冷的北方区域,甘蔗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南方,所以下意识的就认为北地有甜菜……

温暖湿润的地方,顾念想了一圈,悲哀地发现,恐怕种植甘蔗的地方,不是在镇东军的地盘,就是在镇南军和安平军的地盘上。

顾念忍不住长叹口气,这么看来,北地如果没有甜菜,他就只能考虑去南边的镇南军买甘蔗,或者试着用番薯做糖了。

“怎么了?”年深拿着封书信,刚走进院门,就听到顾念长吁短叹。

“失策了。”顾念把他们现在很可能没有制糖原料的问题跟年深解释了下。

“既然如此,我们就去‘要’一块能种甘蔗的地回来。”年深把手上那封书信递给顾念。

纸上还带着外面的寒气,顾念满脸问号的拆开,发现那是一封密探送过来的情报,大致意思就是平州、蓟州、幽州、沧州几地都护府最近在调动兵马,似乎准备动兵。

“难道他们的目标是渝关?”

年深点了点头,“我猜吕青是听说了镇北军这边方家三兄弟已灭其二的事情,有些坐不住了,打算趁着现在咱们还不够强大的时候直接掐死。”

“你打算怎么办?”

年深眉峰微动,看向南边平州的方向,“先发制人。”

作者有话说:

顾念:我总算知道什么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3╰)╭

备注:1、关于海鹘船的记载,始见于唐代李荃《太白阴经·水战具篇》中提到的:“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其船虽风浪涨天,无有倾侧,背上左右张生牛皮为城,牙旗、金鼓如战船之制”。

综合唐代、宋代、明代关于海鹘船的记载可以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海鹘船的外形、大小和推进方式具有多种形式。比如唐代海鹘船两舷处设有浮板,起到稳定船体的作用。宋代海鹘船每侧浮板四到六具,而到明代时已经简化为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