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用心良苦 荣誉和成就勋章?好眼馋!……(第2/3页)
【郦道元作为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在《水经注》的序言中,对前代的著名地理著作进行了许多点评。
如秦朝以前,其实已有许多地理类书籍,但当时国家不统一,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人们对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虚构,如我们先前提到过的《山海经》,《尚书·禹贡》,还有《穆天子传》等。】
【对此,郦道元坚决反对“虚构地理学”。
他在《水经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那就是重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
所以《水经注》一书中记载了郦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这表明他为了获得真实的地理信息,到过许多地方考察,足迹踏遍长城以南,秦岭以东的中原大地,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地理资料。】
【此外,在编纂《水经注》时,郦道元引用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达480种。
其中前人著作就多达437种之多,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以及还有郦道元亲身考察所得到的资料等等,再加上不少汉、魏时代的碑刻材料……这又是研究我国文明发展历史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水经注》涉及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
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
【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郦道元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
再在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都做了全面描述。】
【可以说,郦道元所作《水经注》,对后世各朝学者研究,以及对我国研究古代地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叮叮——]
小屏幕上,只见裴秀和郦道元的名字后面,竟出现了数量不等也样式不同的各种图标,众人仔细查看才知道,这竟然是相关荣誉勋章,以及所获得的,不同程度的成就等级勋章……
[排名第一]
[地理学大师]
[流传于世成就]
[学派成就]
……
看到这荣誉勋章和不同程度等级的成就勋章展示后,历朝历代下众人:“……”
嘶……竟还能是这样的?!
与此同时,其他单项领域排名中出现的人名,也都或多或少荣获了不同的荣誉勋章和成就勋章等。
排名越高的,所获得的荣誉等级勋章,以及其达成的成就等级勋章也自然是越高。
以及……
[如若排名出现变化,部分相关荣誉和成就也会随之变化。]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荣誉和成就勋章不是特定专属的,在被别人赶超功绩成就后,是可以转移都别人那里的。
于是这么一来……他们就更眼馋了!!
这哪里只是人才排名榜,更是荣誉榜成就榜!
历朝历代所有人都能看到,相当于流传于世的榜单了!
而且只要通过努力,也许他们也能有机会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其上,并一直流传下去!
这一下,历朝历代不少人就更是躁动了。
【而后还有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沈括根据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积物,因而得出华北平原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滨之地的结论,而华北平原则是由黄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冲积形成而来。】
【这是对华北平原成因,即为何会形成冲积平原,最早的科学解释。
同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是最早提出了“流水侵蚀”的概念,比英国早了七百年。】
【除此之外,沈括还发现了化石与石油,并且给其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另外关于我国古代地理学发展方面,还有郑和“七下西洋”,罗洪先《广舆图》,徐霞客的游记,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以及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
【如明朝时期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其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而且徐霞客对于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和差异,也都有着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解释了喀斯特石灰岩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广泛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叮叮——]
单项领域的排名中又不断涌现出相关的人名,有天幕说到的,也有天幕未说到的,有天幕详细说的,也有天幕未能详细说的,不过都逐一展现在了小屏幕之上,毕竟天幕也不可能全部将这些涌现出的人才都说出来。
而他们看着这涌现出的人名,以及其后面的荣誉及介绍等,倒也能知晓对方在这地理学方面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和成就。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看着那地理单项领域排名中,已经涌现出的越来越多的人名,再算一下从第一名开始,相关模块依次减少两个时辰的免费开放时间,其最多就只有十二个时辰,可见能够获得免费开放名额的,也不过就六个朝代而已。
还是要力争上游才行。
否则哪怕拥有相关人才,也不一定能获得这相关模块免费开放权限。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无奈笑着摇了摇头,心想天幕可真是够“用心良苦”。
而且看来想要系统化的,去培养更多相关领域的人才,这办学恐怕是真要改革才行了。
再有就是天幕先前说的政治相关,也着实是让李世民五味杂陈。
渐渐的,随着天幕所展示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对于后世,对于今后的发展,李世民的想法也是越来越复杂难言。
但不管他究竟如何是想,好像总莫名有一种“宿命感”,就像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在推着他们不断前进,先前是不知道罢了,所以毫无所觉,而现在,则是因为有天幕的出现和讲述,才让他得以察觉未来这不可控的发展和走向。
那似乎是历史进程必然会达到的方向和变化,根本问题只在于,这其中他们是否能一直手握着相对而言的主动权。
这种感觉和想法越是清晰,李世民对于眼前的资料库,也越是情绪翻涌。
但无论如何,让他放弃眼前,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单看天幕讲的这些基础学科,不管是那外语,还是历史,亦或是政治和地理,显然都重要得很,更别说那些更又针对性的,需要更深入去研究的学科专业了,其内容和知识恐怕更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