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没那个本事(第2/5页)
“妈你也想得太远了吧,我结婚还早呢。”
“也不早了,先准备着吧。”
时间过的快着了。
叶南音大年三十早上起来,去祠堂给祖宗上了一炷香,才带着福乐和叶小鱼下山。
大王在前面跑,越接近山下,喧闹的人声就越清晰。小孩儿嘻嘻哈哈玩闹的声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带着硝烟味儿的年味,在空气里扩散。
又是一年过去,新的一年会有新气象吧!
过完年,叶清尘告别爸妈和族人回长白山潜龙谷,村里人歇到元宵节后就要准备春耕了。
西南边境传来好消息,这个春天,持续了一年多的轰炸终于停了。
坏消息是,斗争又进入了新阶段。
熊师长请叶南音过去西南边境一趟,就当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吧,把困在战场上的那些亡魂送走。
叶南音去了一趟,等到她从西南边境回来,已经是四月了。
草长莺飞四月天,桃花、梨花落尽,枇杷、樱桃都熟了。
叶南音回来不久就是清明节,叶家族学一批孩子毕业,又有新的一批孩子进来,叶南音从这些孩子里面发现了一个开了阴阳眼的好苗子。
她爸妈不知道她天生阴阳眼,只说孩子夜晚经常无缘无故地开始哭,听族人说小姑奶奶可能有办法,今年才把孩子送过来请小姑奶奶看看。
这个叫叶嘉嘉的四岁小姑娘,五十年代的时候她爸妈跟着单位从北京去新疆搞研究,她也在新疆出生,去年冬天才跟着爸妈回去北京。
叶嘉嘉爸妈回北京后,带着女儿到处看大夫,没用,最后还是一个回过族里的叶家人提醒他们,清明节带女儿回族里,叫小姑奶奶看。
叶嘉嘉妈妈期待地望着叶南音:“您看,我们家嘉嘉这是怎么了?”
“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嘉嘉开了阴阳眼,她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加上她年纪小,被吓到了。”
叶嘉嘉爸妈都是搞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换以前,他们肯定不信,刚才见识过小姑奶奶的厉害,和’登天梯’后,由不得他们不信。
女儿开了阴阳眼,这该怎么办?
“有两个办法,我可以把她的阴阳眼封起来,她就看不到那些鬼魂。或者你们把她留在族里,拜我为师。”
叶嘉嘉爸妈对视一眼:“小姑奶奶,我们商量一下。”
叶南音颔首。
叶嘉嘉爸妈去旁边商量的时候,叶南音抱起叶嘉嘉放腿上,小丫头笑嘻嘻地蹭她。
“小姑奶奶,你身上暖暖的,我感觉好舒服呀。”
叶南音嘴角翘起,这丫头不仅天生阴阳眼,还很敏锐,论资质,比叶清尘强多了。
“嘉嘉能不能告诉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能看到奇怪的东西的?”
嘉嘉苦恼地扯着自己的小辫儿:“我记得有一天好热,爸爸妈妈带去去一个叔叔家,路上有座山,我一下热晕了。然后……”
“然后你就能看到吓人的东西了?”
“嗯。”嘉嘉肯定地点头:“小姑奶奶好聪明呀。”
叶南音笑了笑,叶嘉嘉爸妈过来了。
“你们去年带孩子去朋友家,路过一座山是什么山?”
“昆仑山!”
叶嘉嘉爸爸记得很清楚:“去年夏天的时候我们知道冬天要回北京,我和孩子她妈就想趁还没走,去昆仑山附近的基地去见见朋友。”
这孩子,难道是那次?
“你们没猜错,可能是你们路过昆仑山的时候碰到了什么,因缘际会,才叫嘉嘉开了阴阳眼。”
嘉嘉爸爸说:“我和嘉嘉妈妈商量,想请小姑奶奶把嘉嘉的阴阳眼先封上。”
嘉嘉妈妈解释:“孩子还小,先让她健康长大吧,如果她以后对这方面感兴趣,再来拜您为师,您看行不行?”
叶南音对于他们的决定有些失望,不过她还是点了头。
“你们是嘉嘉的父母,你们做主。”
叶南音叫嘉嘉闭上眼后,她手指轻轻划过嘉嘉的额头,嘉嘉感觉额头凉凉的。
“睁开眼睛。”
嘉嘉睁开眼睛,看着爸爸妈妈。
“嘉嘉,你家看不看得到黑影?”嘉嘉妈妈小心问。
“没有呀,小姑奶奶家没有黑影。”
叶南音笑着说:“你们回吧,留一个公社的电话,有事儿再联系。”
“谢谢小姑奶奶,您辛苦了。”
叶南音摆摆手,叶小鱼送他们一家三口出去。
叶嘉嘉一家下午走了,叶平川忙完族里的事上山来看孙女:“不高兴?”
“没有不高兴。”
好不容易出现个好苗子,结果没留下,叶南音只是觉得有点可惜罢了。
叶南音给爷爷倒杯水。
端起水杯喝了口水,叶平川才笑着道:“等等吧,咱们家大业大,会越来越好。”
“是!”
清明节后,没多久进入夏忙。
田地里社员干活忙,叶大兵他们整天跑进跑出也忙。
叶大兵关于玉竹县陆路水路的计划,经过彭振指点修改后,计划书已经递上去了。
县委班子开会通过了他的计划书,但是还不能正式开始干。
一是因为现在农忙,抽不出时间来修路、清理河道。二是因为计划书涉及玉竹县周围的县城,计划书要递交到市里审查。
这段时间,叶大兵、叶凯两个人跟着副县长欧直人在跑这个事儿。
见他们俩有些急躁,欧直人劝他们别着急,就算市里批准通过,周围的县城也肯配合,这事儿也要等到秋收后才能开始干。
秋收后社员才有空闲。
叶大兵和叶凯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拖的时间真是太长了,耽误事儿。
唉,等着吧。
叶大兵、叶凯、叶立新三个,一边忙着本职工作,还抽空开会商讨相关细节,争取在开工前把方方面面都想到。
他们想的是,等到秋收后就可以开始搞大工程,没想到一等就等到第二年夏天才动工。
这一年半,叶大兵已经当上交通局的主任了。
“都以为这事儿要拖黄了,没想到还能成。”叶大兵忍不住苦笑。
叶凯安慰他:“这事儿也不怪咱们,没办法的事。”
叶立新点点头,叶凯说得没错。
去年年底,叶立新从税务局去了财政,修路这事儿他也全程跟着。
开始的时候,他们猜测可能有人会抢政绩,到时候分一些功劳出去也不是不行,只要工程能顺利开展。
事情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从县里到市里,推拉了一年多,现在才把事情落在实处。
不得不说,他们三个有些失望。
彭振知道他们的想法后,笑着说:“想做实事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容易,不过也没你们想的那么难。”
修路、整修河道这事儿,说重要肯定重要,说急吧,也没那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