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场科举(第3/3页)

因而媚娘很快肃容对姜沃道:“糊名法这件事,咱们私下可以商议,也可慢慢去想,去完善此法。”

“但你先不许跟陛下提起,更不许在大朝会上当着所有朝臣提起,听到没有?”

哪怕姜沃点头,媚娘还是前后嘱咐了三遍。

看起来很不放心。

毕竟她想起了那一夜,她叮嘱姜沃不要做‘为帝王社稷而死的臣子’,结果眼前人回了她一句‘我愿意做个为我心中君王挡在前面的臣子。’

那给媚娘愁的啊,彻夜难眠。

此时又逢此大事,媚娘不得不千叮万嘱。

姜沃见媚娘如此担心,就笑眯眯道:“姐姐勿忧,我再不会这样冲动的。”

媚娘的指尖轻而有规律的,一下下敲在她们方才一起整理的进士名录上:“不要急着毕功于一役。其实,贡举之法,哪怕还不公道,但到底已经伤到了世家的根基。”

她的手指从武德初年的进士名录,一路划到贞观二十二年的贡举。

“发现了是不是?”

姜沃也带上了笑意,颔首道:“是,发现了。世家子弟参与科举的人越来越多了,争得也越来越激烈了,进士科所录进士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从武德年间,每科只能取中四五名进士,到贞观末,每科已然能取二十名左右了。

原先那种世家自行来把持朝野的局面已经过去了。

现在,世家也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参与科举,让子孙以此入仕——

规则制定者变了!

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世家从自己制定规则,慢慢滑入了‘遵守规则’的境地。

他们接受了这个改变,因为这个规则,好像还是他们能掌控的。

毕竟,如今科举几乎还是‘籍显名’‘卖人情’。

似乎,朝廷官位,依旧是他们来把持。

但此时,媚娘和姜沃看着三十余年来的进士科名录之变更,心中笃定:不是这样的了。

世家越致力于在进士科中寻人脉,给子孙谋前程,反而证明了科举的影响力在逐渐加深。

世家已经认可了这项皇权制定下的制度。

自科举起,寒门多了一道起家的指望,哪怕依旧是一条很难很窄的路,但到底不是从前路途断绝,根本无路上天的情形了。

而世家,也渐渐开始习惯,要以科举延续家族荣光。

攻守异势了。

换句话说,现在朝廷终于变成甲方了,世家也开始要迎合甲方心态了。

“是啊。”

姜沃深深感慨:“所以,姐姐别担心,我一定不会急躁的。”

姜沃望着媚娘,认真道:“我们更擅长持久战。”

在蜀地,她想起了伟人那一句‘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而现在,她又再次想起了《论持久战》,要保存有生力量,要做一切自己能做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4]

恒久而缓慢的消磨敌人,增长自己。

没有任何取巧的法门。

这始终是一场分胜负生死之战。

想要拿走别人的既得利益,就要有与之相衬的权力与武力。

绝不是拿出‘这是为了天下万民好’的大义,世家就愿意自绝其族的。

*

于是这一年的科举,姜沃向皇帝求了一个‘副知贡举’的位置。

‘知贡举’是每年总掌贡举考的主考官。

姜沃第一年入吏部,从资历名望上,自然都还做不了主考官。

这一年的‘知贡举’,是王老尚书,姜沃就请命跟着上峰去学习贡举事。

皇帝很痛快批了。

作为走马上任的‘副考官’,其实姜沃的本意,是想来亲眼见一见‘行卷’‘人情’‘通榜’这些恶劣风气,以备知己知彼,好将来有根据地整顿此风的。

然而……

这一年的贡举后,姜沃格外感慨:世事难料啊。

**

姜沃作为永徽五年的‘副知贡举’,来寻她门路的朝臣着实不少。

然最先寻到姜沃的熟人,是卢照邻。

他是来替人投卷的。

姜沃起初还婉拒了一句:“升之也知,我只是副知贡举,如何来为难我?何况卢家子弟,直接递给王尚书岂不更稳妥?”

卢照邻温声解释道:“并非卢家子弟。”

“是我的一位朋友,并非出自名门世家,性情也有些直锐,因而虽少有才名,这些年贡举却一直不顺。”

姜沃了然:看来是卢家也不太想让卢照邻结交的朋友。

卢照邻目光依旧清和如许,取出一卷诗文:“且我既来扰你,再不敢以私交举人,必是以我公心来论觉得其人有才。”

姜沃接过来。

当看到署名‘骆宾王’后,颇生感慨,倒也……不是不能。

*

而下一个来寻姜沃的,都不是行卷,而是直接来点名荐人的。

姜沃给眼前的阎立本倒上茶,然后好奇道:“阎尚书新任工部尚书,不忙吗?”竟然还有空来吏部寻她。

前任工部尚书阎立德(阎立本兄长),因病致仕,皇帝便将阎立本从将作监调任工部。

“当真是忙的不可开交!”阎立本喝了口茶倒了一会儿苦水,这才说起正事:“但再忙,我也得来给你荐个人!”

姜沃与阎立本相识十余年,彼此熟络到都省略了客套。

阎立本直接道:“你们吏部再不能放过这个人才,那可是个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5]

大有你们吏部要是不录此人你们就失职了的架势。

姜沃不由笑问道;“那我可要请教阎尚书了——这位沧海遗珠是何人?”

阎立本拿出一封名刺:“并州太原人,现夔州长史狄知逊之子,狄仁杰。”

姜沃给阎立本续茶的手微微一顿。

她接过了这张名刺。

半晌后抬头。

“阎尚书举荐,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