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媚娘的第一次朝会(第3/3页)
至于李勣大将军……朝臣们的共识是,这位能不惹这位就不惹吧,他可是手握兵权而且还是低调狠人,真让他记恨上,会出人命的。
就你了,许敬宗!
*
皇帝撑着额头,听了小半个时辰的谏言,脸色越发不好。
但面对朝野物议如沸,皇帝依旧不肯松口,收回诏令。
谏言愈胜。
直到——
终于有朝臣提出了那句:“如今各署衙公务繁杂,实不比贞观元年百业凋敝。陛下若真要裁减入流朝臣,只怕耽搁了三省六部的公事!”
来了。
不管是帘后的媚娘,还是站在朝上的姜沃,心里想法很一致。
图穷匕见。
朝臣们先以人多势众相劝,不成,便要以撂担子让朝廷停转来‘压’皇帝了。
皇帝居然如此不听谏言,独断专行。
难道皇帝不怕群情激愤,众人都撂摊子不干吗?
皇帝还真不怕——
他直接道:“贞观元年京中各署衙,总共只有六百余员文武,照样政令通达。如今京中官员已然近三千,竟然还以‘误事’来胁警于朕。”
“好,既然你们做不来会误事,朕便换不会误事的人来!”
“这两年朕多留意吏部考功的奏疏——京外不少臣子政绩颇丰,朕心中已然取中数人,只待空出实职,就调归京城。”
“如今朝上众卿,若有觉得重担难挑,手下官员不足要误事的,就赶紧上书解官致仕!”
中央的文武百官:?!
这一刻,他们才知道,皇帝的决心有多大,安排的有多早,后手准备的有多充分!
他们骤然警醒:是啊,皇帝此番是‘裁入流官’,并未动天下各州县的官员。
若是京中这些朝臣撂摊子不干,那……长安城外的官员,会不会欣喜若狂,在心里期盼他们快点走?
*
“团结就是力量。”姜沃想起了这句至理名言——反过来说,只要你让对手没法团结,那就是你的力量。
他们早早商议下的此举,被媚娘命名为‘釜底抽薪’。
还想保子孙后代的官位呢?先看看自己的官位吧。
当有人虎视眈眈他们身下位置的时候,这些朝臣,还敢不敢跟皇帝撂摊子?
只要他们中有一个不敢撂摊子的,其余人就都不会甘愿牺牲自己的官位——总不能只自己倒霉付出,队友只等着占便宜吧!
以利合者,当利益分配出现嫌隙,自利尽而散。
面色苍白,神色倦怠的皇帝站起身来,声音也带着一股子倦意,但又很冷很坚决:“此诏,即刻明发吏部!”
“今岁十月吏部考功属,只按此数,报给朕五百入流官。”
言罢退朝。
朝臣们眼睁睁望着帷帐后面走出的皇后,陪同皇帝一同离去,不少人心中浮现同样的后悔——
早知道谏皇后上朝这件事了!
*
朝罢,此番随行洛阳的吏部数十官员,都神色凝重跟在王老尚书身后,向署衙走去。
今日大朝会上,皇帝既然以坚决的态度,凿实了‘每年只新录用五百入流官’这件事。
那重点就来到了——既然每年只选五百人入官流,怎么选呢?
压力正式到了吏部。
王老尚书心内沉重的像是吞了个大秤砣,面对无数目光,又忽然觉得王神玉这些年的去户部坐着要钱的丢脸行为,不是一无是处。
起码锻炼了他的脸皮。
能够在别人各异的眼光下屹不可动。
*
吏部署衙。
姜沃正在给长安城内王神玉写信,细言今日洛阳朝上事。
虽说他应当能接到邸报和王老尚书的信,但姜沃还是决定,站在自己的角度与王神玉互通有无。
方才写完,正封好了口,在信封上写下“王公亲启。”时,就见小吏来送信函。
王神玉的信先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