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4/9页)
他正想着,忽然前面的云长先生顿住了脚步,“今年院试,你可有什么想法?”他说着转过头来,月光虽明亮,但云长先生眼里的期望更浓烈些。
白亦初知道,他是想让自己参加的。
但白亦初摇了摇头,“明年吧。”说着抬头认真地看着云长先生:“我们家没有什么显赫的亲戚,若是我不能一鸣惊人,将来即便是真有能榜上有名,可身后无人可助,一辈子只怕也是籍籍无名。”他想三元及第。
听得他这话,云长先生有那么一瞬间,怜惜他们这样的寒门学子。
是了,这样的学生寒窗苦读十年,好不容易金榜题名,可却苦于无人所荐,终究是籍籍无名,庸庸碌碌过一辈子。
不过也庆幸白亦初年纪小小,却已经十分清晰明了。他想只怕这样的道理,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想到吧。都只是以为,只要榜上有名了就算是出人头地,却不知,榜上有名,其实这条路才是真正的开始呢!
当然,想要权贵帮忙,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只是那样叫人折腰的法子,又辱没了读书人该有的清高。以往那抛妻弃子攀附权贵的可不少,他并不希望自己寄予厚望的学生会是这样无情无义的小人。
于是赞同地点了点头,“如此,那我便等你明年摘得榜首,只不过那林清羽今年因这七夕之事,怕是不会再参加院试了,那明年便与你一起,你压力可不小。”
白亦初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我能有什么压力,我又没有被众目睽睽所期盼,我考得上自然好,考不上也无人顾得上来嘲弄我。要说压力,那林清羽才有压力,家族未来都压在他身上不说,还有今年这七夕之事,即便休息一年再考,我瞧着也难。”
毕竟那么多人的命,即便非他有意,可多少与之有些关系,只要人有些良心,就不可能不会为此自责。
更何况听说他回十方州,那宋晚亭也休学,正是因为有死者家属找到那清风书院去,要他们给一个公道。
是了,这七夕诗会是清风书院和衙门的教授训导们一起办的,可那衙门里的教授怎么说也是正七品的朝廷命官,他们难道敢去衙门里闹么?自然是只能到这清风书院去。
云长先生见他如此轻松有条不紊地说着这些话,便晓得自己是白白担心了,白亦初这孩子果然是聪明,心思也是沉稳的。少不得是万分庆幸,这样的好苗子,那清风书院有眼不识珠,让自己得了这个天大的便宜。
说罢,问了几样功课,只见他都是对答如流,不但如此,还有添上些新奇且又有用的想法,对其就更是喜欢了。
不禁拍了拍他的手,“少凌他们是指望不上了,如今武庚书院的未来,我也压在你身上了,这下你也背上了无数的压力,明年可还有勇气与那林清羽一战?”
“不,这样只会让我更坚决出人头地。”这点压力算得了什么?只要想到将来自己功成名就,旁人见了阿梨都要客客气气行礼喊一声夫人,他就觉得现在吃什么苦头,都是值得的。
更何况,还有那个李司夜。
七夕桥塌之案,影响很大,周梨听人说,知府大人也被追责了,原本可能三年期满就会调回上京升官的,如今看来只怕是无望了。
虽然他们都希望公孙大人能继续留在芦洲,可是又觉得公孙大人这样的好官,应该能做更大的官,管更多的事情。
那样就有更多的老百姓能受益了。
所以少不得是将那清风书院骂了个狗血淋头,有些受不得舆论,或是家属有死在七夕那日的,都从清风书院退了学回来。
连带着衙门里那几个教授和训导,也没能逃过,听说每日都躲在衙门里,晚上只能等夜深人静才敢悄悄从小巷子里回家。
是了,那么多条性命,人家躲开天灾,哪里想得到却栽在了人祸中呢!自然是不解气的。
就这样闹着,不知不觉竟然又到了八月中秋,只是周梨却敏锐地发现,今年的新粮上得并不多。
不过很快也反应过来,因为先是天干,后又闹雪灾,春天来得晚了许多。以至于完美错过了春耕,偏偏后面入了夏,季节又恢复了往常。
这就好似还在幼苗中植物,还没打好基础,忽然就被迫成年生娃,所以这结出来的粮食,自然是不多。
新粮上得不多,那也就意
味着今年的粮食价格不会太低。
如果只是芦洲一带如此就罢了,可偏偏这西南好几个州府都遭了灾。而早前时候,官府一直都在时不时地开仓放粮,只怕到这个时候,仓中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
今年朝廷又给受灾的老百姓免去税赋一年,那衙门里也就颗粒无收,到时候拿什么从粮食贩子手里买粮食呢?
至于说等朝廷那边拨粮,怕是不可能的,这一阵子,可没少听说要和保皇党开战的事情。
且不说现在就要打,就是明年后年打,朝廷都要提前储存粮食,那粮食就价值千金了,朝廷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还拨粮给西南呢?
多半都让本地官员自己想法子吧。
可以衙门怎么想?这才出了七夕的案子,清风书院那边虽然也是拿了些银子,可大头还是衙门这里出,这许多人,单是丧葬费,就是好大一笔了。
这偏又是城里,可不像是当初马家坝子那般,一点银子就给打发了去。
她想到这里,晚些时候只同元氏悄悄说道:“这一阵子,瞧着粮食价格好,咱多少买一些吧,我看粮食年底怕是会涨价。”
元氏却没留意前面,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听到粮食要涨价,当即便道:“那你可还要做这倒粮的生意?”
周梨摇着头,“不做了,这比不得寻常,到时候我估计价格疯长,到时间赚的都是些要命钱,家里老老小小的,这不积德的事情我可不敢做。”
元氏闻言,这才意识到周梨所的粮食涨价不是单纯涨一两个铜板,一下想起了年初粮食时候的艰难日子。一时担心起来,“照着你这样讲,可还要再过一回这样的日子?”
周梨摇头,“我也不知道,咱们瞧见价格好的,买一些吧。如今家里人口不少,多买些总是有备无患。”
元氏连连点头,只将这事给放在心里第一位。
而周梨这里,也不清楚那公孙曜到底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有。按理这不是什么隐晦的秘密,可问题他也算是日理万机,下面的人就算察觉到了,若是怕麻烦没告知给他,那不就只能傻傻等着到时候粮食涨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