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2/4页)
见他们已经商量出一个结果了,傅文钰也走了过去,“青铜叔,我也跟你们一起去吧,我会写状纸。”
听到他这话,傅青石顿时表情复杂地望了过来,“文钰……”
傅文钰被他看得一阵恶寒,心想这个二叔莫不是误会了什么吧?
自己可没有其他意思。
他之所以要跟着去,完全只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件事而已,最好让所有人以后都不能用‘发光的石头’来行骗。
事不宜迟,当天大家就收拾东西出发了。
因为同去的有五六个人,所以傅文钰最后没有按照周氏的意思邀请傅文树和傅文河,毕竟这么多人一起去,安全方面是不必担心的。
不过临行前,他提了一个建议。
“我想先去拜访开元书坊的张掌柜。”
“开元书坊是唐员外家的铺子,不但柳州城里有,其他地方也有。我记得以前曾听张掌柜提起过,陈县便有一个分铺。所以若是能得张掌柜引荐,那么我们在陈县便有熟人了,想要打听什么消息也有渠道。”
临出门前因文氏不让他去,两人大吵一架以至于脸上挂彩的傅青铜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文钰你赶紧去吧,我们在书坊外头等你。”
于是傅文钰便去了。
而张掌柜听完他的来意后,诧异开口:“……竟有这样的事?”
傅文钰苦笑,“是啊,所以我来找张叔,是想请你帮帮忙,写一封信给陈县那边的分铺掌柜。我想着若是能得到本地人的帮忙,那事情应该会容易许多。”
张掌柜赞许点头,“不错,那边确实是有个分铺。”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道:“陈县那地方,我以前跟东家去过一次,那里的人固执又排外,不是好相处的。听说慕县令当年刚去的时候,就很吃了一番苦头。对了慕县令就是现在的陈县县令,他是两年前赴任的。”
他三两下就写好了一封信,递给傅文钰的同时也提醒道:“陈县除了书坊的分铺之外,还有东家的其他铺子,具体是哪一间我也不知道,但在匾额上写了‘唐’字的都算,你若是遇到了难事,不妨去找一找他们。”
“看在东家的面子上,他们不会不理你的。”
“至于东家那边你也不用担心,我会替你跟他说明白。”
傅文钰郑重道谢:“多谢张叔。”
……
拿到了张掌柜的信,一行人便上路了。
陈县距离柳州城不远,乘船大概是一个昼夜的路程。来到陈县之后,几人先去找了地方住下,然后再去县衙递状纸。
古代报案也是有流程的。
像电视里面演的那样,击鼓鸣冤之后,县令马上穿好衣服,升堂审案并判决的有,但并不是很多。毕竟堂堂县令,日常的工作里也不仅仅只有升堂审案这一件事,事实上按照流程,那些状纸会由师爷先过一遍。
尤其是他们这种没有被告,需要县衙派人调查的,等十天半个月才有结果,或者不了了之了也不奇怪。
状纸是傅文钰提前写好的,上面除了固定格式的内容外,他还另外附了一张纸,把自己通过简单的推理演绎办法总结出来的一些细节写了上去。那是他根据现代的一些破案电视及侦探小说的思路推理出来的,希望能对破案有所帮助。
比如‘犯人是本地人’、‘他们的目标是单独,或者是两人结伴的外地人,并且还是快要离开陈县的那种’、‘他们能接触到一种会发光的石头以及很牢固的胶状物’、‘他们或许在采石场那边的工棚里有眼线’等等。
递完状纸之后,几人开始按照计划分头行动。
这也是傅文钰的建议,他希望大家不要傻傻等着,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线索,争取早日把那些骗子抓到。
按照商议好的,由傅文钰拿着张掌柜的信以及携带的石头证物去找书坊分铺的掌柜,向他请教。比如本地有没有一种会发光的石头,如果有那是在什么地方。比如最近有没有听说有人被‘发光的石头’骗了等等。
而剩余的傅青铜等人,则两两结伴在街上闲逛,看能不能再遇到那几个骗子。可惜不知道是不是那些人已经走了,他们并没有什么收获。
反倒是傅文钰这边,在书坊分铺掌柜这里没有得到有用信息后,得其引荐给了同样是唐家名下的银楼掌柜,从他的口中听说了发光石头的消息。
“你说的这种东西,我倒是听说过。”
傅文钰精神一震,“在哪里?”
银楼掌柜想了想,把一个伙计喊了过来,“二郎,你过来看看这东西,是不是你上回见到过的?”
一个伙计快步跑了过来,听完傅文钰的描述以及仔细看了那些‘样品’之后,犹豫着道:“小的也不知道是不是……”
“去年那人拿来的沙子的确会发光,他说是在他们村那边的一个山洞里面找的。那人问我们收不收,但掌柜的说这些东西不是宝石,而且发出的光还不如萤虫亮堂,更比不上夜明珠,我们收了也卖不出去。”
“然后他就失望地走了。”
傅文钰急切追问,“那你知道他们村的名字吗?”
伙计挠了挠头,“小的,小的不太记得了,好像是,好像是红,红,红什么村?”想了许久之后,他依然只想起来一个‘红’字,更多的就不记得了。
傅文钰有些失望,不过能得到这样的消息,也很不错了。他感激地告辞离去,然后快步回到了客栈。
而客栈里,其他人已经有些焦急难安了。
来到陈县后,最开始他们还心情激动,想着抓到骗子之后要先把他们揍一顿,再把被骗的钱拿回来。但递完状纸后没有回音,想找人也找不到,随之而来的又是食宿花费、对春耕的担心等等都在消磨着他们的热情。尤其是食宿,哪怕他们除了傅文钰之外定的都是十几人一间的大通铺,但一天加上干粮也要近十文钱。
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已经有人劝说不如先回去了。
正当众人犹豫不决的时候,衙门的差役来通知说县令大人召见。
……
慕县令是一个年约四十,身材干瘦的中年男子。
他和世人普遍认知里的读书人不太一样,其皮肤古铜近黑,眉心还有几道川字形的深刻纹路,一看便知道他是那种严肃古板,不好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