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汉唐的后续影响(第2/3页)
我知道,也就是去洛阳打听打听情况,若是这次再无好消息,以后我便老实的在乡学待着。崔好问向娘子承诺。
他在几年前就考取了秀才科,而且是上上等。只不过这唐朝的科举和后世还不一样,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做官,除非你能找到位高权重的人举荐才能谋得个一官半职,或者是你本身是出身世家大族。而大多数的官吏都是门荫出身,也就是父辈就是当官的。
崔好问家境尚可,但是却也找不到什么太硬的背景,于是也就勉强在乡学里当了个教席。
只不过,教书育人非他所愿,他还是更想要做一点事情的。
“去吧去吧。”徽娘朝他挥挥手,也忙得很,“我找木匠做了箱笼,正好试验一下仙画中用笼养鸡的法子,看看是否能多得一些鸡子。
崔好问到了洛阳之后,熟门熟路的入住了自己常住的客栈,这也是很多书生们的聚会之所。
洛阳是东都,深受重视,因此洛阳城里面权贵云集,而且消息非常的迅捷。长安城里面的消息,几日后就可以达到洛阳。而这些消息,就在各种各样的聚会中被传递着。
而如今最大的也最受书生们重视的消息,就是陛下日前在司农寺中设下农学院,让司农寺卿李玮兼任祭酒,正在挑选生员。据说,只要是通过了科举,身上无官职的书生都可以去报名,研读三年后,便可去往各地担任新设的农官,主管农桑事宜。甚至,若有多年的耕地经验,只要会读书认字,都能进入到农学院中就读。
此时在崔好问参加的读书人聚会中。
有人一闻言就大斥荒唐:“如此说来,岂非连老农都可以进入那农学院?咱们从小就苦读诗书,经历几十载寒暑才走到今天的位置,何以沦落为和农人为伍?!
他的话一落,立刻就有人反驳:“如此说来,你是觉得仙画有错?那后世学子,同样是苦读十几年才考上农大,并且专研种地。这才有了后世的农桑盛世。可见即使是种田,也是需要我等读书人出力的。依我所见,
这才是符合天道的明智之举。陛下圣明!
刚才那人辩称:“我不是说仙画有错……”
谁敢说仙画有错呢?
他这句话一出来,整个人的气势就弱了几分。
一时之间,两派人士唇枪舌剑,这也是自从仙画出来之后,在读书人圈子里常见的景象。有人是仙画的狂热支持者,觉得后世的都是好的都是对的,有人觉得不可一概而论,即使是后世验证过的措施也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朝廷和社会,还有人纯粹因着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觉得仙画简直是在妖言惑众。
而崔好问,代表的是第四类人,不参与争执,只是默默看热闹。当然,心中也只有倾向。当下,争执以仙画支持者全方位获胜。
大部分的人都认可了现下的确该学着后世,在每个州县之地广设农官,以后世的方式来管理农田——有人还幻想着说不定这样也能后世一样改良种子,获得翻倍的增产。那农学院的设置就势在必行,既可以培养人才,又可以集中天底下的优秀农人,试验各种耕种之法。
而且,设立农学院总比上来就改官制要好。
更何况在座的读书人们有一半是考上了科举但是因为没有背景而无法出仕的,此时早就心动不已,觉得农学院也是一条路子。
只是没有想到,先开口表示自己要去农学院的竟然是一位家世优秀,原本可以按照门荫谋求一份更好职位的杨姓书生。
他洒脱一笑:“说来惭愧,诸位也知我家境尚可,从小不说锦衣玉食,却也衣食无忧。因此,之前只在书中明白农桑一事的重要,但内心却颇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种地而已,有什么难的?但此前看过仙画之后,才明白种地里面亦有学问,看那后世之人,明明可以高官厚禄却依然选择农学一
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为了天下百姓可以吃饱。此等心胸,我不及也!
杨姓书生原本浑浑噩噩,只待父辈为自己谋一官职,不说封侯拜相,但或许就能平稳的度过余生。但是他看了仙画后却颇受触动,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来人间走这一遭。
他打算追寻着这些后人的足迹,也踏上农学一路,真正的做出一番成绩!
杨姓书生坦诚的剖白心迹,让在座的众人沉默无言,和刚刚浮躁热闹的氛围不同,如
今沉静下来,但底下却仿佛在酝酿着什么。
直到崔好问实在没忍住,站起来高声叫好:“好!杨兄此举让人心生佩服!我与杨兄想法相同,愿与杨兄一道前往长安,去司农寺报名!
他这句话一下子就将现场的氛围给点燃了。“我也愿一同前往。”
“我也去!”
或是真心想要为农桑做点事情,或是想寻找出仕的机会,在场的竟然有将近一半的人都表示想去长安司农寺报名入读农学院。
有人提醒:“那咱们可得尽早动身,我猜这全天下愿去的估计多着呢。”
不错不错,不若明天就走?
一行人匆匆的定下了去长安的时间。
而此时的长安里,司农寺门口早已热闹非凡。
除了有长安城中前来报名的士子,却还有一列是来自于西市的胡商。
贞观年间的西市虽然不如武周和天宝年间那样的繁华,但同样有着极多的异域商人们在这里开着各种各样的商铺,卖酒、卖香料、卖金银首饰等等。
几位胡商在司农寺门口撞上了,还顺便聊了聊,这才发现原来都是来贡献种子和新植物的。
原来司农寺最近有个新规定,向民间的商队征求异域的一些植物种子,不管是见还是没见过的,皆有赏赐。如果后续证明是可食用的,那更是可得千金。
以往这样的行为大多限于民间自发,比如有人去了西域,见到那边种植一些特殊的作物,就带回来自己种一下看看能不能活下来。李世民和朝臣讨论过之后,觉得还是官方出面会更快更有效。于是他们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是派遣使者往西走,不仅看看西边诸国现在的发展,同时也负责搜罗这些东西。还有一件事就是发动民间的力量,尤其是让西市这些经常往返东西方的商队们紧密留心,有好东西就赶紧献上来,重重有赏。
然后这些种子和秧苗之类的,会在农学院划出来的试验田里面种下,等确认真的没问题然后再行推广事宜。
这一招是有用的。
眼下,全长安一半的胡商都跑过来了。
一位胡商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道出打算:“我欲组织商队前往天竺一带,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好东西献给大唐的天可汗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