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太受欢迎(第2/3页)
沈月月点头,“嗯嗯,报名啦。”
苏晓柳笑着说话,“月月可开心了,非要等着给你们说一声。”
正说着,后面楚立业和江寒也一起走进食堂。
楚立业正和江寒商量呢,他们这几天有个摸底考试,老师下午要加一节课,专门讲一些疑难点,一周时间,他想让江寒帮他几天。
事情刚说完,就听着沈月月的声音。
“立业哥,江寒哥,你们好呀。”
楚立业抬头,就笑起来,“月月,你怎么还没回去啊。”
江寒点头嗯的功夫,他一下明白过来,“哦哦,是不是因为学校的唱歌比赛啊,家宝说你肯定参加。”
他是知道的,沈月月爱唱歌。
“立业哥你懂我,到时候记得给我加油。”沈月月笑眯眯的,因为欢快,马尾一甩一甩。
苏晓扬问,“吃饭了吗,一起吃。”
沈月月已经要和苏晓柳结伴走,“大哥,我们吃过了,你们吃吧,回家再说。”
两人挥挥手,并排走出去。
剩下的人一起排队打饭。
楚立业笑呵呵的,“月月从小就喜欢唱歌吗?她唱的真好听。”
沈家宝嗯一声,“从小就喜欢,月月开口说话晚,可自打开口,就灵巧的不行,她小时候声音也好听,像只小鸟,我们家属团慰问演出,我们妈妈给她伴奏,她自己小小一个,就站在上面给大家唱歌,特可爱。”
他知道楚立业是独生子的,“江寒,你有妹妹吗?”
江寒摇头,“没有。”
沈家宝优越感油然而生,“嘿嘿,那你们体会不到有妹妹的幸福啦。”
几人前后说着话,虽然没有热火朝天,却也气氛友好,这种场面,简直就是一种奇景。
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属院和外面的孩子们,泾渭分明。
在外头那群孩子们看来,家属院里的孩子,称得上天之骄子。
他们生来,家庭条件就很好,从不知挨饿的滋味,他们穿的光鲜亮丽,衣服上从来没有补丁,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呼朋唤友,偶尔看过来的目光,好像都带着高高在上。
自成两个世界,互不打扰,互不侵犯,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现在,家属院外面那些同学,看着他们心里默认的领头人,就那么大大方方站在对方之间,没有卑躬屈膝,没有巴结讨好,他清清冷冷的,偶尔笑笑,几个人站在一起,竟然莫名和谐。
家属院里的孩子们,同样震惊,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具有领地意识,他们的排外在方方面面都有表现。
家属院里面和外面,本就是不一样,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共同话题,抱怨几句就被对方当做炫耀,话题说着说着,就被当做含沙射影的贬低。
久而久之,两伙人,渐行渐远。
可现在,听着沈家宝邀请楚立业和江寒去打球,听着他让江寒到时候发挥带头作用去给他妹妹加油,他们恍然觉得,原来,两方人马,可以做朋友。
有些人面面相觑,心里那堵防线,隐隐崩塌。
不提学校里那些潜移默化的改变,只说沈月月,既然要参加歌唱比赛,沈开跃都要做个鼓箱,苏星夜自然也有所表示。
“妈,你真给我做衣服啊?!”
沈月月惊喜非常,妈妈做的衣服多好看,她是知道的,就看她设计的那些画册,舅舅做出来卖的多好就知道。
苏星夜一边给沈月月量尺寸,一边点头,“对啊,正好幼儿园老师里,有个同事家里有缝纫机,我到时候用一下,一天就能做两身。”
沈月月就更开心,“哇,两身,我太幸福了吧。”
沈家宝眼馋的不行,“妈,给我也做一身呗。”
苏星夜还没回答呢,沈开跃立即反驳,“你想要衣服,去店里买。”
就知道是这样,沈家宝干眼馋,“知道知道,妈,回头,我跟你学设计服装吧,你这个本领,咱不能扔了啊。”
苏晓扬看他一眼,送他一个字,“呵。”
沈家宝顿时脸热,“怎么怎么,大哥,别看不起人。”
苏晓柳一边看帮苏星夜记尺寸一边笑,“二哥,不是看不起你,你连个最简单的图纸都画不出来,还学服装设计呢,你看妈和大哥,画的那个设计图和线稿图,都好难,你会呀?”
沈家宝胸腔里鼓起的那股气顿时呲一下泄出来,“我不会。”
沈月月看他沮丧,安慰他,“二哥,别伤心啦,我跟着妈学,等我出师了,给你设计衣服。”
沈家宝摆手,“别,大小姐,我不用你。”
苏晓柳就嘿嘿笑,“月月,你肯定行,就给二哥设计一个,你那个经典组合,红配绿。”
这话一出,大家都笑起来,沈月月的红配绿组合,还是苏星夜以前让大家头脑风暴,做颜色搭配的时候说出来的。
直到现在,小丫头依旧坚持,“二哥,红配绿多好,你看那红花,就得绿叶配,经典组合。”
沈家宝看她,“那你怎么不那样穿呢?”
有苏星夜教导,沈月月衣品很在线,虽然她衣服没有特别多,可小丫头挺会搭配,每天穿的都挺好看。
沈月月很有理由,“我那样穿不好看,可是,肯定有人穿好看,所以我想让你试试嘛。”
苏星夜由着他们闹腾,并且火上浇油,“我看家宝适合,家宝,回头妈给你做一身吧,大红配大绿,你这穿着出去,回头率百分百。”
沈家宝只要一想那个场景,头皮都发麻,“妈哎,你可别胡来。”
他一脸‘饶了我吧’的表情,惹得全家都笑起来。
苏星夜这边欢乐多多,可幼儿园园长程效那边,简直是焦头烂额。
程效从没想过,自己家里有一天会接连不断来人,都是孩子家长。
而且这些家长,只为一件事,就想把自家孩子,调到一班去。
确切的说,不是调到一班,而是调到有小苏老师的班级里。
“程老,你看现在,三个班,我可数了,一班的学生最少,我们转到一班,那还能平均一下人数,减轻老师负担,多好啊,你就让我们转吧。”
程效那是苦口婆心,“这一班,你看着人少,那是今年这不有几个升小学,这好些家长来报名,一班人数马上就能上来,你们这在二班不挺好,孩子之间也熟悉。”
“可是二班没有小苏老师啊,我们娃天天哭着喊着要找小苏老师。”
又是这句话,程效简直是哭笑不得,小苏老师,这还不到一学期的功夫,孩子们就非她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