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家天下(第2/2页)
这种刺杀手段很有效,毕竟短枪就那么一尺长。
揣怀里就行。
走到十步拔出,一枪过去穿铠甲都挡不住。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以后新式火器普及,那这种事情就更普遍了。
老百姓不好管了!
这还仅仅是从技术条件上。
如果老百姓的思想再乱了,那就不是不好管那么简单了。
他是个皇帝。
而且还是个雄主。
维护这个家天下的体制,才是他的根本原则,越是雄主对这个问题越紧,他可以推动国家强盛,但前提是不能动摇皇权。
“朱允熥也不是没有被换掉的可能啊!”
杨丰说道。
如果朱允熥真的不能改变,在思想上就是进步化,那么为了维护朱家的家天下,朱元璋真不排除换人,和朱家的皇权稳固相比,一个孙子也不是不能牺牲掉。朱允炆后面的支持者们,应该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毕竟他和杨丰关系最差,而且是受到儒生支持的,而儒生可以维护家天下。
朱允熥代表进步,但进步后果是动摇皇权根基,朱允炆代表保守,但保守可以带来皇权稳固。
对朱元璋来说后者更重要。
这才是朱元璋对这场刺杀表现有些奇怪的真正原因。
他也在动摇。
杨丰这个变量的出现,对大明的干扰太大,就像他自己说的,从他到大明开始,原本的历史就已经不存在了,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所有人都要适应全新的变化。
“走吧!”
杨丰感慨地揽着小公主肩膀说道。
这时候李谅已经带着大批士兵赶到,刺客已经自杀,做这种事情的肯定都是死士,他的武器是燧发枪,这东西目前理论上只有工部一个工厂在制造,而且到现在为止总共制造了两百支,一部分在朱元璋那里,一部分在皇太孙的侍卫手中。
而刺客行刺前高喊着要给皇太孙报仇。
所以就是皇太孙了。
皇太孙怀疑是他哥哥派人刺杀的他。
然后愤而杀他哥哥。
就算不是他指使,也是他亲信揣摩他意思干的。
兄弟不相容啊!
看看他哥哥哭的多么伤心啊!
至于真相并不重要,那些儒生会迅速把这个兄弟不相容的故事传遍大明各地,然后一个被冤枉的贤德皇孙和他心胸狭窄,甚至仅仅因为猜疑就要杀自己亲哥哥的弟弟的故事,就成了大明各地人们感叹的传说。
那时候就算调查结果与皇太孙无关也没用了。
这种事情不可能调查出有关。
只能是无关。
但民间早就已经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了,而朱允炆也借此继续他的悲情角色,让自己不被弟弟所容的命运尽人皆知。
演!
就是硬演!
但的确有效果啊!
“我记得这些短枪很好查,左右就那几支,而且都有编号,把允熥侍卫手中短枪都交上查查,只要没少那肯定不是他指使。”
小公主依然不死心。
“这重要吗?”
杨丰说道。
小公主也沉默了。
这的确不重要了。
两人的马车继续向前,已经扶起朱允炆的李谅疑惑地看着他们……
“李佥事,我要去东宫探望皇太孙。”
杨丰说道。
“大使请在承天门稍候,某这就派人奏明陛下。”
李谅说道。
杨丰点了点头。
然后他看了看依然在哭的朱允炆。
“皇孙,你这哭技着实令人佩服,哭了这么久居然还能有眼泪。”
他说道。
朱允炆低着头继续啜泣,仿佛很委屈一样。
杨丰紧接着笑了起来,然后和他姑姑一起过去,他们进长安右门,后面朱允炆也重新上了马车,后来赶到的锦衣卫也接手,李谅这才一脸忧郁地回来。显然作为朱元璋的看门狗他对这场愈演愈烈的斗争也很担心,这种皇室夺嫡之争,是很容易殃及池鱼的。
“李佥事,你这样的还怕,最后结果怎样,对你来说还不都一样。”
杨丰笑着说道。
李谅靠的是他妹妹李淑妃,他是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实际职责带着亲军卫守皇城,他弟弟李忠是旗手卫指挥使,他们家属于除了让朱元璋放心外没有别的优点的。
打仗不行。
干别的也不行。
就是能让朱元璋信任。
这样的家族位置应该算比较超然。
“大使真会说笑,李某真的一句也听不懂。”
李谅尴尬一笑。
说完他赶紧进宫奏报了。
杨丰和小公主在承天门等着,不过没过多久,刘三吾和黄子澄等人就从里面走出,这个老家伙虽然八十了却依然很有精神。他和杨丰仿佛一对死玻璃般隔空对视着,不过都没有说话,老头只是向杨丰略一拱手,然后就从另一边的桥上走过。至于黄子澄等人则直接无视杨丰,一个个很高傲的昂着头,就仿佛一群伸长脖子的大鹅。
“今日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杨丰突然抽风般嚎着。
刘三吾停下脚步,紧接着微微一笑,然后在黄子澄等人簇拥下飘然离去。
“你爹真不稳当了!”
杨丰说道。
这个老家伙有点收获了。
当然,不是说朱元璋已经决定换人了,而是朱元璋已经在重新考虑谁才是最合适人选了,除非接下来朱允熥思想朝着符合朱元璋要求改变,否则他的皇太孙位置必然不稳。
而朱元璋接下来也必然要做两手准备,真正扶持一下朱棣和朱允炆,以便必要时候能多几个选项。
这对朱棣倒是好事。
他可以在朱元璋支持下开始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