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刀成一快,终不负此头(第2/2页)

说到底就算朱棣玩采邑制,他们去西域一人得一块采邑,也终究没什么意义。

那里再好能比得上京城?

当小领主能比得上当大明皇帝的佐命元勋?

很好选择。

也就是张辅等少数几个,因为知道有杨丰在,终究不能抗拒,再加上杨丰蛊惑,所以支持向西域,但也仅仅是支持,如果朱棣转而抢皇位,他们同样也会支持。

但刘荣这些留守的,就完全无法理解这种选择了。

他们和朱高炽兄弟,姚广孝结成同盟,就是要推着朱棣争皇位。

他们一行远离寺庙,这时候外面到处都是锦衣卫,他们很快就成功引起一队锦衣卫注意,刘荣毫不犹豫地举起手弩射倒一名锦衣卫,在后者的喊声和锣声中,带着方大儒迅速向太平门。到达一处城墙的他们,在守军里面内应的帮助下,迅速背着方大儒爬上城墙,然后翻过城墙,但却在外面故意引起城墙上巡逻兵注意,在后者告警的锣声中继续逃离。很快大批追捕的士兵出太平门,而他们则在城外骑上备用马匹,然后向姚坊门狂奔而去。

皇宫。

“陛下,我觉得是不是和燕王他们谈谈,先拖住他们,等杨丰回来就好办了。”

小公主还在劝她侄子。

“与他们有什么可谈,若不能打服他们,以后他们还会视我如童子,不用担心什么,等攻城炮运过去,轰开开封城墙,那时候他们也就只能向我求饶了。”

朱允熥说道。

他当然不能依赖杨丰。

他的确很清楚,只要杨丰回来并明确宣布支持他,那燕王也就只能选择退出,而燕王退出,其他诸王比如辽王之类,就同样只能退出。说到底有杨丰在,他们只要认输也就不会有事,而朱允熥现在其实也就是在和这些叔叔们掰手腕。他赢了,这些叔叔也罢兄弟也罢,老老实实接受他的改革,后者赢了,他也只好停止宗室改革维持现状。

但双方都没有置对方于死地的打算。

他甚至嘱咐蓝玉不要伤他叔叔们。

这些藩王现在无非就是靠着开封城固守,然后等待其他地方变化,用形势逼迫他屈服,但至少目前看其他地方并没什么可担心的。

北方五藩的确形成联合。

但没什么用。

因为周德兴,耿炳文已经到山东并开始在北平以南整合各军,这两个老将尤其是周德兴,在军中的威信足够高……

这可是真正元老。

实际上周德兴比他爷爷还大,七十多的老将,让他反攻北平,目前来讲可能不够,但要让他阻挡朱高炽兄弟南下却足够,更何况后者和其他四藩还要警戒辽东的杨文。辽藩已经被杨文盯住,一旦杨文向大宁进攻,这个联盟就不可能敢南下,另外山西军民已经堵死雁门关,作为徐辉祖副手的张翼严防死守。

而西安虽然还没解决,但徐辉祖亲自坐镇,秦藩护卫们也只能保王府而已。

至于武昌……

“陛下,景川侯大军出三峡,前锋四川都指挥使瞿能攻入荆州,湘府护卫大部归降,少部分逃往武昌。”

这时候一名太监奏报。

“传旨景川侯,将湘府护卫缴械为民,瞿能赐伯爵。”

朱允熥兴奋地说道。

很显然他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说到底他基本盘稳固,京营尤其是神机营,蓝玉系,曹震,杨文,这些都是可以确保忠心的,剩下李景隆,徐辉祖这些也不能说有二心,哪怕徐辉祖是燕王大舅哥,但徐家全家可都在京城,也没胆量背叛他。至于说藩王搞事,这个其实不可避免,根源不是谁当皇帝,而是他爷爷死了,这些家伙认为他压不住他们。他爷爷搞的这种分封制度,就必然要出现这种藩王作乱的事,无论他是否削藩,最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削藩,藩王要作乱。

他不削藩,藩王其实也要作乱。

这种制度只适合他爷爷那种能让所有人都跪在脚下哆嗦的皇帝,但凡没有他爷爷的威压,出事只是早晚而已。

现在正好趁机彻底解决。

“十四姑,你就不用操心了,皇爷爷葬礼还有两个月,两个月内必然解决。”

朱允熥说道。

那些攻城炮已经在通过陆路向开封运输。

其实也不算太难,多弄些马匹或者牛,然后给炮轮装上木板,一点点沿着平原上的道路向着开封拖,一天拖二三十里,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拖到前线。然后剩下就是用二十八门攻城炮轰击开封城墙而已,只要城墙轰塌就意味着藩王们输了。

皇帝陛下踌躇满志,等待着真正属于他的时代。

然而……

“罢了,最多不过一死而已,引刀成一快,终不负此头!”

姚坊门不远处,正趴在一名死士背上翻城墙的方大儒,突然抽风一样慨然长叹。

倒是把背他那死士吓一跳。

“什么人?”

突然不远处刚刚走过的那队巡逻兵转过头。

“快走!”

刘荣喝道。

那队巡逻兵立刻敲着锣,大喊着朝这边跑过来。

已经登上城墙的刘荣,拔出腰间的短铳,对着巡逻兵扣动扳机,那些死士们同样纷纷扣动扳机,巡逻兵终究不可能有这种高级火器,吓得赶紧在城墙上卧倒。而就在同时,城外大批骑兵冲出藏身处,向着城墙下狂奔而来,他们同样是短铳,很快靠近城墙然后对着巡逻兵开火。而刘荣等人迅速滑下城墙,那队骑兵带着备用的马匹,刘荣立刻上马,他看着同样上马的方大儒……

“走,去溧水!”

他喝道。

紧接着他们开始了向溧水的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