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狗蛋一家(第2/3页)

没有双腿的男人其实还不到三十岁,但困苦的生活使得他瞧着像是五十多岁的人,面容比康熙还要大上几岁。

他瞧见站在院子中间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一群富贵人,心脏也咯噔一跳,蹙着眉头对着康熙用满语询问道:

“你们是什么人?来我们家干嘛?”

看出男人的警惕心很重,康熙等人正准备开口又有几个人匆匆忙忙的闯入了破败的小院里。

“你们是干什么的?”

“当家的,这些人是弄啥嘞? ”

弘晞刚扭过头就看到一个满头大汗、脑袋上缠着布巾、脸上脏兮兮的中年东北妇人带着俩老头与一个壮年男人跑了过来。

很显然妇人是狗蛋儿与小丫的母亲,其余人想来是掌管村落的人。

果然待几人走近后,俩年约六十,下颌上蓄着灰白色胡子的老头就一前一后开口道:”我是这里的村长,你们是从哪来的,进我们村子干嘛?“

“我是这村子里管理旗人的,你们来狗蛋儿家做甚?”

妇人也极快的走到自己夫君与一双儿女身旁,满是防备的看着康熙一行人。

狗蛋儿正准备开口说康熙是附近大庄子上的“金老爷”,就看到康熙自己笑呵呵的做起了自我介绍:“我姓金是正黄旗的人,家中挺富贵的,京郊有几处庄子,今个儿碰巧在麦田的土路上遇到了狗蛋儿,听他说了家中的境遇很是同情,想着同为满洲旗人能帮就帮一下,故而跟着狗蛋儿来村子了。”

后世有句话叫做“三观跟着五官跑”,康熙等人俊朗的面容再加上富贵的打扮,以及嘴角和煦的笑容,很容易让人相信他们真的没有坏心,就是乐善好施的富贵人。

村长是民人,听到这些人是奔着旗人来的,不由扭头看向与他共事多年的老搭档。

同是满洲旗人的老头看了看狗蛋儿一家人,又瞧向康熙,用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珠子直勾勾地盯着康熙等人皱眉询问道:

“你们这么多人屈尊降贵的跟着狗蛋儿跑来村子里,想来不仅是为了好心帮助狗蛋一家人,还是想要弄清楚为何我们这么多旗人不住在内城反而住在这京郊的乡野小村子里吧?”

瞧出来这小老头是个敏锐的,康熙也没有撒谎,直接抿了抿薄唇,眉头微拧地说道:

“朝廷对八旗子弟有优待,不管是住在京城,还是住在外省,八旗人员都有补贴的银两可拿,而且对于在京的旗人,朝廷不仅在内城给你们分了旗房、还有旗田,你们为何放着好好的内城旗房不住,跑来住这京郊的小村落房子?”

听到康熙的问话,旗人小老头还没有开口,被生活的重担压的都快直不起身子的妇人冷笑一声道:“看来这位旗人老爷自打从娘胎里一落地就含着金汤匙,从未体验过民生疾苦啊。”

不是,你这妇人怎么说话的?怎么还夹枪带棍的?”老十四皱着眉头,不满道。

当着自己的儿子们、孙子、孙女们的面冷不丁被一个妇人给怼了,康熙的脸色也隐隐有些不太好看。

弘晞见状忙用小手抓了抓自己汗玛法的大手。

旗人老头也适时地开口叹气道:“这位爷您有所不知啊,朝廷分给我们的旗房已经没有了,我们的房子里现在住的是民人。”

“给民人住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朝廷禁止旗人将内城的旗房卖给民人,你们难不成把房子卖给民人住了?”直郡王皱起一双浓眉,浑身的气势瞬间变得骇人了起来。

旗人老头忙摆着手,满脸苦涩地说道:“小爷,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我们都是普通的旗人总归得过日子、填饱肚子啊。”

“朝廷确实对八旗子弟有优待,但在优待的同时也添加了很多限制啊。”

“能躺着什么事情都不干纯享福的都是富家子弟们,我们这些普通旗人的日子还比不上留在盛京的旗人们过得好嘞,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才不得不把旗房腾给有钱的民人居住了啊。”

“这是怎么说的?”胤礽不解地询问道。

“唉——”旗人老头长叹一声,有些伤感地说道:“朝廷将八旗中的人当成战斗力,对八旗兵丁的待遇确实不错,打仗了能领双倍军饷,每个月还有饷银可拿,像是有了‘铁杆庄稼’,这基本上限制了八旗人员不是做官就是当兵,只有这两条康庄大道能走,但想一想也就知道了,这制度多不现实,哪可能每个旗人家庭都出现一个能当官或者当兵的壮劳力啊?像我们与铁蛋儿家这种家里没有兵丁的普通旗人,朝廷不让八旗人员经商、务农,那我们靠什么吃饭?只靠朝廷拨给我们微薄的钱银,如何养育一家老小?把内城地段好的旗房腾出来搬到这京郊土胚房居住,虽然居住条件差了些,起码还能靠着种田补贴一下家用,留在内城里怕是早就饿死了。”

这时心直口快的妇人也忍不住又出声道:“我们这村子也不是个例,内城中现在已经失去房子的旗人没有一万也有六、七千了。”

“挨着京郊的村落中旗、民混杂的多了,朝廷倒是想得挺好,用内城与外城牢牢的将旗人与民人分割开,想想也知道这是多不可能的事情了,人家民人虽然没有旗人听着有面子,但人家可以经商、务农、做匠人的,只要勤劳肯干,谁家的日子过得不是红红火火的?就我们这种家里做不了官,也没有兵丁的贫困旗人家庭被八旗制度给坑惨了!皇帝老爷这个不让俺们干,那个不让俺们干,俺们还不如重回东北那疙瘩,去打猎也能不时往饭桌上添一顿荤菜呢!”

“行了,孩子他额娘别再说了。”

狗蛋他阿玛抬起胳膊拽了拽自己妻子的袖子。

东北妇人说着说着,眼睛也红了,用粗糙的双手抹去脸上的泪水。

她是一个朴实能干的女人,夫君残疾、婆婆、公公卧床,家中只有她一个劳动力,她家里家外两手抓,还得在农闲时拼命打零工抚养俩孩子,如果不是家中还有几亩旗田,那是真没有活路了,一家老小直接饿死好了。

听到旗人老头与妇人这些诉苦的话,老爱一家子心上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沉甸甸的。

康熙转头看向一直跟在身后充当背景板的心腹太监,梁九功忙心领神会的从怀中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荷包双手呈递给了万岁爷。

康熙看了看狗蛋一家人,才将手中的荷包递给旗人老头,又看着村长说道:”这荷包中的银子你们换成铜钱给这村子中家境像狗蛋儿一家子一样贫困的人,不拘旗人还是民人,都分些钱吧,好歹让娃娃们有双草鞋穿。“

即使没有拉开荷包看,但单看荷包的大小也能猜到里面装得银子不会少,民人村长与旗人老头都没想到康熙竟然会如此大方,旗人老头拿着鼓鼓囊囊的荷包手足无措的,眼圈也不禁红了。